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80400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超然院士的三峡情怀 20年前,无数建设者云集三峡大坝工地,用智慧和汗水建成了雄伟的三峡大坝。伟大的工程孕育出伟大的精神。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张超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全心投入水电事业50余年,淡泊名利,潜心科研,为三峡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 暮色中的背影 一个暮色黄昏,晚霞映照下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北京总部办公大楼,渐渐地摆脱了白天的繁杂和忙碌,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就这样一幅近似剪影的静态画面,突然间,被一个“动点”打破了:一位瘦弱的小个子老人缓缓从办公楼里走出来。由于工作繁忙,老人又一次误了班车,只能独自坐公交车回家了。 右手提着有些沉重的公文包,老

2、人一步一步西行大约600米,来到玉渊潭南门的公交车站。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老人缓步登上一辆414路公交车 “难道三峡集团没有给您安排公车?”面对记者有些惊讶的提问,老人同样惊讶地回问道:“回家还需要安排公车吗?” 稍后,老人又一脸欣慰地表示:“我所有的公务活动,集团都是安排了车的。”说完,老人笑了,笑得一脸灿烂。 与记者进行上述对话的老人,就是已73岁高龄仍担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工程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超然。 张超然,全身心投入水电事业50余年,淡泊名利、潜心科研攻关,身患多种疾病却依然常年奔波在深山峡谷的水电工地,为保障我国一系列重大水电工程的建设运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攻克一系列水电工程世

3、界难题的技术权威,身为院士却挤公交下班,拒高薪乐得守平凡;他是事务繁重的三峡工程质量把关人,还培养出了一批水电行业的科研领军者。 世纪工程的“技术总长” 1940年,张超然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经营棉花加工的小业主之家。由于3个哥哥先后离家出外学习和谋生,排行老四的张超然早早就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中,承担了长子的重任:完成课业之余,他不仅要照看3个妹妹,还要帮着一生劳碌的父母弹棉花。 1960年,作为温州市第一中学5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中考入清华大学的3名幸运者之一,张超然懵懵懂懂地选择了水利工程专业。从弹棉花到一生从事水电工程建设,说“风马牛不相及”,一点儿也不过分。 1966年,张超然毕业于清华

4、大学水利工程系。在担任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等职务期间,他主持或参加了二滩、溪洛渡、官地、桐子林、沙牌、冷竹关等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在高混凝土拱坝设计计算方法与准则、高拱坝泄洪消能、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特性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上取得重大成果。由他负责编制的二滩土建工程国际招标文件得到世界银行的高度评价,并被确定为东南亚地区世界银行国际招标工程标书的典范。 1996年,张超然出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2009年9月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成为了这个世纪工程的 “技术总长”。 到任伊始,张超然便埋头于三峡工程几十年来的技术资料之中。那时,他办公室的桌子上、地上到处

5、堆满了技术材料,房间内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就这样,张超然几乎足不出户,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把浩如烟海的三峡工程资料初步理出头绪。他心里明白,三峡工程集中反映了我国50年来的水电科研成果,不了解这些背景资料,就当不好总工程师。 从此,张超然全身心地投入到三峡工程当中。从工程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到科技应用和攻关中不同意见的协调,直至现场施工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解决,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对于三峡工程和总工程师这个岗位,张超然始终敬畏有加,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他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标准,从不看别人的脸色,不怕得罪人。 水利行业有句俗语,“世界上没有无缝的大坝

6、”。而三峡大坝单块混凝土的体积巨大,加上坝区气温骤降骤升频繁,因此混凝土表面防裂的难度可想而知。 张超然带领技术人员运用综合温控技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创造性地采用了二次风冷技术,通过零下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的冷风,对粗骨料进行风冷,将粗骨料由28摄氏度左右冷却到零摄氏度以下,然后再加片冰或低温水拌和。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到顶,质量检查专家组检查后评价说:“三峡右岸大坝没有出现一条裂缝,创造了世界奇迹!” 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张超然还为工程建设精打细算。在三峡永久船闸地表与地下工程的技术攻关中,要制定二闸首南侧地表f1239断层的处理方案,当时设计单位主张采用挖填处理方案,该方案以1.3万

7、立方米混凝土代替挖走的同量断层土石方。这个方案风险小,但投资较多,施工工期也较长。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张超然果断提出锚索、锚固处理方案。仅此一项,就为工程节省了300多万元。 按传统的规范做法,地下工程隧洞衬砌时,设计单位要求衬砌混凝土龄期利用28天的前期强度。在充分征求多年从事混凝土结构研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张超然打破常规,大胆提出利用后期强度90天的意见,“龄期”由28天改为90天,不仅减少了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而且还降低了水化热,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正是有了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经张超然审定的三峡科技项目,工程质量没有下降,经费却精简了1000多万元。 张超然对三峡工程乃至中国水电工

8、程建设的贡献,绝不仅限于他卓越精彩的实践活动。 1998年,张超然完成了三峡建设概况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三峡工程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等论文。他撰写的论文三峡工程和长江防洪被收入第20届国际大坝会议论文集;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被收入海峡两岸1997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质量要求乃三峡工程的“千年大计”,张超然对工程质量的把控近乎苛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作为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张超然更是费尽心血。1998年印发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在吸纳、借鉴国内行业与部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工程的实际,形成了一套高于国内水电行业规范的新标准。这一标准的最终形成,凝聚了张超然总工程

9、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 大江截流、导流明渠截流、大坝混凝土快速浇筑、二期围堰施工、永久船闸开挖这些摆在世纪工程面前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张超然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一一攻克。 然而,每当有人谈及他对三峡工程的贡献,张超然总是说,“早期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阶段我都没有参与,我怎么能说对三峡工程有巨大贡献呢?”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张超然以一贯的谦逊和独特的方式退让着。但作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张超然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荣耀,他用浓重的温州口音说:“能干三峡工程,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 有“三峡圣人”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也已经73岁了,至今仍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一职。一听说记者要就张超然事

10、迹进行采访,他二话没说就应允了下来,并且在三峡坝区一间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简陋得甚至让人有些心酸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记者。 “超然同志是三峡集团非常合格的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以一位工程专家的认真和严谨态度,一字一句地向记者表述他对这位“多年的技术伙伴”的理解和认识。 2006年6月6日16时,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即将迎来一场大考:坝前最后一段挡水围堰将爆破拆除,刚建成17天的右岸大坝将全线挡水,为当年10月蓄水至156米作准备。对此,已经半个多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的张超然难免有些紧张,也难免有些激动:他将这场大考形容为大坝“长大成人”后的第一场考验,其意义就像青年学子参加高考一样。然而,张超然还是更加

11、坚定地说:“在施工期间,我们像呵护婴儿一般对待混凝土浇筑,把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像对待查自己的体温一样重视。多年监测数据表明,大坝质量安全可靠。我们有信心交出合格的答卷。” 国家审计署2013年第23期审计结果公告指出,“三峡枢纽一期工程质量良好,二期工程质量总体优良,三期工程质量优良,枢纽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组运行可靠。” 随着三峡工程的稳步推进,总工程师张超然的底气更是不断增长。“在过去十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三峡建设者面对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第一。今后,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挑战,建设者依然会奋力前行。” 超然物外演绎“净土”人生 往往与世俗的“超然”相伴

12、相随的,多多少少都会掺杂些许“弃世”、“遁世”等消极逍遥的人生态度。 张超然则不然。 在三峡工程建设处于高峰时期,在他技术思想的盛年时期,他没有时间去观察春的生机、置身夏的热烈、享受秋的收获,哪怕是去品味冬的宁静。风花雪月离水电人的生活实在是太遥远了。 2003年,张超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于当选院士,张超然发自肺腑地说:“能评上院士,我完全没有想到。是三峡工程这个大背景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 谈及业务权威,张超然更是强调,“当选院士并不是高人一筹,也不是要得到什么待遇。我今后仍会发扬技术上的民主,发挥好大家的整体力量,齐心协力把三峡工程干好。” 此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张超然还是原来那个瘦

13、弱的、谦逊的甚至有些羞涩的小个子老头。在他心里,“责任,要比天大”。 就在张超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刚一公布,国内一家大型企业立即给他打电话试图“挖角儿”,不仅承诺给他一套别墅,还许以百万年薪。不囿于外物所诱惑,张超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是从三峡工程走出来的,我只为三峡工作。” 情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在此,张超然明确将自己的人生抉择与三峡工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2013年清明节前夕,张超然准备与老伴一道去苏州看望大女儿。科技环保部工程技术处处长得知这一情况后,提出请司机送这对老夫妇去十公里开外的北京西客站。不等这位处长把话讲完,张超然就拒绝了这一提议,还就此批评了该同志。清明节

14、后上班时,有同事说看到两位老人拖着大包小包,奔地铁站去了 转场金沙江成就“金色晚年” 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初期运行的喜悦尚未散去,三峡集团又有了挺进金沙江下游建设新的水电工程的任务。 2003年,随着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的筹建和开工,壮年不再的张超然总工程师,又开始奔波于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之间。在山高水深、沟壑纵横的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工地,张超然仍然一如既往地深入现场,不顾年高,不辞辛苦,随时解决工程现场的实际问题。 他身边不断更替的年轻技术助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从溪洛渡开始筹建一直到工程实现下闸蓄水、再到正式投产发电的近十年间,张超然几乎每个月都要在湖北、四川、云南、北京三省一市之间往返奔波。特别是溪洛渡工程施工前期,由于进场道路崎岖狭窄、坑洼不平,因此他每次下飞机后还要继续十几个小时的汽车颠簸,这对于一个已从花甲迈入古稀、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讲,是何等不易啊! 张超然多年积劳成疾,患有脑血管硬化症,经常头疼,还患有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和骨质疏松症。但是,每当有人询问起他的身体,这个身高仅1.65米的小老头总是淡然一笑:“只要精神不垮,有病也没啥了不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