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957118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数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会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诉说,后来竟忍不住落泪。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

2、这里就存在一个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极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

3、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2,强烈的独立意识;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 13 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

4、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13 岁16 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

5、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5,切忌不要总

6、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

7、,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初中生各阶段的特点与家校配合教育一、初中生各阶段的特点概述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初中生的教育更是其中的难题。为了使家长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我将初中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特点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初一年段起点。 初一学生总的特点是“新”。 首先,进

8、入新的环境。初一新生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 其次,充满新的希望。初一新生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比较调皮、学业比较落后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弃旧图新”。因此,对初一新生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经常当众揭他们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

9、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堪。 第三,面临新的困难。一是学习上的困难。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个主科,副科也不多。进入初一后,学科有语、数、英、政、史、地、生物,还有体育、图画、音乐,门门功课都要考试,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或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三是突然觉得学习不如想象的那么紧张因为这不利于学生进步,所以也称之为一个困难。进入初一后,强调打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方法,加上离中考还有三年之久,学生不知学习重点有所转移,还误以为中学学习很“松”,

10、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长也可能觉得子女已升入中学特别是升入重点中学可以喘一口气了,因此放松对子女的督促凡此种种,都将成为初一新生进步的障碍。 初二年段难点。 初二学生的总特点是“分化”。第一是学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原先初考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我校为例,好的同学政、语、数、英四科总分可达到分以上,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只有分上下,其中过去一贯学习很好、到初二掉队的屡见不鲜。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

11、到有力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滑下犯罪的泥坑。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分化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龄多在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急剧生长,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今后将具体叙述)。我们常看到男生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在这个阶段,他们还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常发生在这个年段。同时,进入初二以

12、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 从学习方面看,从初一到初二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也形成了由于初二学生已经退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又还未建立而造成的薄弱环节。 总之,初二学生碰到的困难增多,而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却往往削弱了。因此,初二往往是“多事之秋”。希望家长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初三年段重点。 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13、,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又往往被升学、就业等问题所困扰。而少数基础差的,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而且,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爱慕转入初恋,容易出现早恋。因此,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要着重给以人生观的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将作为专题阐述。 总之,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的责任更重了。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 前面,我们介绍了初中生各阶段的一些特点,但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每个家庭将碰到的问题也是绝不相同的。为了做好每个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教育固

14、然重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但是应当指出,我们说家庭教育具有这些优势,并不等于所有家庭都自然而然地具有这些优势,只有我们这些家长努力去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才能使上述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关于如何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我谈几点意见: 1.家庭人际关系和睦,夫妻感情融洽,邻里友好相处。父母是孩子的表率,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

15、长如有不当之处,应能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例如:有一个初三的女生在作文中写她的父亲怀疑母亲作风不正派,终日疑神疑鬼,动不动就在家中大动干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同情和对父亲的不满。这样的父亲对子女会产生什么影响,那是可想而知的。 2.家长本身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储备,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可能的话,家长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要尊重知识,并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有一个农民朋友,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家庭经济也并不宽裕,但他即使省吃俭用,每年也要花大量的钱为子女订阅许

16、多报刊杂志。晚上孩子做功课,他绝不邀人到家里来谈天说地,努力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因此,虽然他家地处偏远山区,他的几个孩子却都挺有出息。相反,如果做家长的满足于不学无术,那他就会被子女瞧不起。有一个学生,父亲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干部,但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该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父亲连国家主席是谁都不知道,可他却非常自得地当着厂里的工会主席。”文中充满了讽刺意味。 、家庭布置既要舒适,富于美感,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如可以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新年伊始购买挂历也要有所选择。 、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考虑到子女的年龄特征。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要当好家长,是要作出一些牺牲的。如为了保证孩子学习,家长在看电视方面就得作出让步;也不能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猜拳行令,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