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503162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资料(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五章 妇科疾病,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概要,超声检查技术在妇科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能清晰显示女性内生殖器官的图像,可了解有无发育异常及肿瘤,并提示其性质及来源,是一种无创伤、简便快速的检查手段,目前已成为妇科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 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常被称为附件。,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概要,一、阴道 阴道位于真骨盆下方的中央,其前方为膀胱和尿道,后方为直肠,上端包绕宫颈,称阴道穹隆,后穹隆较深,其顶端即子宫直肠窝,为腹腔的最低点。阴道后壁长1012cm,前壁长79cm,正常阴道横断面呈空心“H”形。,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概要,二、子宫 子宫

2、为位于骨盆中央的空腔器官,前后略扁似倒置的梨形。成年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上部较宽处为宫体,其上端隆起部分为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下1/3呈圆柱状为宫颈。子宫体表面覆盖着腹膜,称子宫浆膜,在近宫颈处分别向前、反折,覆盖于膀胱及直肠表面,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及子宫-直肠陷凹,在腹腔内出血或积脓时,常积于此处。子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宫腔表面被覆一层黏膜为子宫内膜,在生育期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有周期性改变。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其上、下分别为子宫的解剖学内口及组织学内口。解剖学内口与膀胱腹膜反折相对应,此为超声测量宫体长径的解剖标志。子宫浆膜与黏

3、膜之间为较厚的肌层(图25-1)。,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概要,三、输卵管 输卵管位于子宫两侧,左右各一,为一狭长而弯曲的管道,长814cm,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狭窄而短,为子宫壁内部分,长约1.0cm;峡部为间质部外侧的一段,其管腔较窄,长23cm;壶腹部在峡部的外侧,管腔宽大,长58cm;漏斗部(伞部)为输卵管末端,呈漏斗状,开口于腹腔,长1.01.5cm。,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概要,四、卵巢 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悬于阔韧带的后叶。卵巢由生发上皮覆盖,其下的皮质内有数以万计的始基卵泡,中央为髓质。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成年女子卵巢约4cm

4、3cm1cm,绝经后卵巢萎缩变硬。,第二节 检查方法,一、仪器 可应用各种类型的灰阶实时超声诊断仪。凸阵、扇扫及线阵探头均可使用。阴道探头可不用充盈膀胱,直接显示被检器官,图像清晰。三维超声可以对子宫、宫颈进行立体成像,能够完整直观地显示子宫畸形的细节,是目前无可替代的新的检查手段。 探头频率:经腹扫查一般采用2.53.5MHz,经阴道扫查一般采用57MHz。,第二节 检查方法,二、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 1. 充盈膀胱 经腹壁扫查需要患者充盈膀胱,其目的为推开肠管,清晰显示后方子宫及卵巢。膀胱充盈度以恰好超过子宫底为宜。急诊或危重患者可经导尿管注入0.9%生理盐水300400ml。 2.

5、 排空大便,防止粪块回声造成伪像 必要时可用通便药或清洁灌肠。,第二节 检查方法,(二)扫查方法 患者仰卧位暴露下腹部,局部涂耦合剂,将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向、横向、斜向及多角度扫查。 扫查子宫时自腹正中线分别向两侧移动探头纵向扫查,显示清晰的子宫图像,然后横切检查子宫体及左右两侧卵巢,遇到卵巢位置过高或过低,探头需做多角度扫查。对附件疾病的观测,应在子宫体两侧做对比观察,以了解其方位关系。,第三节 盆腔正常声像图,一、正常子宫声像图 1. 纵断面 子宫为倒置的梨形,宫颈位置固定,宫体位置多变,根据宫颈与宫体的位置关系,可分前位、水平位及后位。膀胱腹膜返折对应子宫内口,是子宫长径测量的基

6、点。子宫表面光滑清晰,肌层回声光点略暗、均匀,子宫内膜呈略强的线状回声,即宫腔线,可随月经周期出现增宽、增强、变细、减弱的改变。宫颈回声较宫体稍增强,颈管呈带状强回声(图25-,25-3)。 2. 横断面 子宫呈椭圆形,近宫底可见两侧宫角如鸭嘴状;宫体水平中央可见子宫内膜回声。,第三节 盆腔正常声像图,3. 子宫的测量 纵切面测量子宫长径及厚径,横切面测量子宫横径。长径为宫底浆膜层至宫颈内口的距离,正常为5.07.5cm;厚径为纵切宫体时的前后最大距离,正常为3.04.5cm;横径测量取近子宫底部的横切面、两侧宫角横切面的稍下方,测量宫体两侧的最大横径,正常为4.56.0cm。未产妇子宫三径之

7、和为1215cm,经产妇子宫三径之和为1218cm,青春期和绝经后的子宫较小。 4. 宫颈的测量 纵切面及横切面测量,宫颈长径为宫颈内口至外口距离,正常为2.03.0cm;前后径为垂直宫颈纵轴的最大前后距离,正常为1.52.0cm;横径为宫颈横切面最大宽径,正常为2.03.0cm。,第三节 盆腔正常声像图,二、正常卵巢声像图 正常卵巢呈椭圆形,大小约3cm2cm1cm,内部为实质性低回声,回声欠均匀,可有一个或数个无回声小暗区,为卵泡回声;一般每月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卵泡直径为2.02.4cm,排卵后消失,继之可观察到黄体形成,黄体囊肿为直径3.05.0cm的无回声区,月经后消失,亦可

8、持续较长时间。输卵管走行弯曲,一般探查不清,遇有盆腔大量积液时可以清晰显示,必要时可行过氧化氢声学造影。,第三节 盆腔正常声像图,三、阴道声像图 阴道壁为低回声,纵切时前后壁紧贴,中央为阴道腔内气体的亮线回声。 胚胎时期,女性内生殖器受到某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会导致发育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米勒管发育异常(Mllerian anomalies),亦称先天性生殖管道发育异常。米勒管发育异常,分为级。,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一、级节段性发育不全 米勒管上段、中段或下段发育不全,输卵管、子宫、阴道分别或全部缺如。 (一)先天性无阴道 两侧米勒管下段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为先天无阴道,原发闭经,卵巢功能

9、和第二性征正常伴不同程度的子宫发育不全。 【超声表现】 横切、纵切均未见阴道回声,子宫很小或缺如。可见正常卵巢回声。,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二)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全 1. 先天性无子宫 两侧米勒管中、下段未发育和汇合。临床表现为原发闭经,第二性征和乳房发育正常。 【超声表现】 膀胱后方横切、纵切均未见子宫声像图。可见正常卵巢回声(图25-4)。,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 始基子宫 两侧米勒管汇合后即停止发育,无宫腔或有宫腔无内膜。临床表现为原发闭经。 【超声表现】 子宫小,呈条索状肌性结构回声,无宫腔线和内膜回声。可见正常卵巢回声(图25-5)。,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3. 幼

10、稚子宫 两侧米勒管汇合后短时间内即停止发育。临床表现为初潮延期、痛经、月经量过少、不孕。 【超声表现】 盆腔显示子宫结构,但宫体与宫颈比为23或11,可见正常卵巢回声(图25-)。,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二、级 (一)单角子宫 一侧米勒管完全没有发育,另一侧发育完全。临床表现为不孕症、习惯性流产。 超声表现:子宫外形呈梭形,横径较小,宫腔内膜呈管状,向一侧弯曲。同侧可见正常卵巢回声(图25-7)。,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二)残角子宫 一侧米勒管中、下段发育不全,形成一侧小的子宫,另一侧发育完全。 【超声表现】 正常发育子宫一侧可见一肌性突起,回声与子宫相同中央可有内膜回声。双侧可见正

11、常卵巢回声。,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三、级双子宫 双侧米勒管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成两个宫体、宫颈,常伴有阴道纵隔。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痛经、不孕、流产、早产等。 【超声表现】 纵、横切面可显示两个子宫,宫体部呈哑铃状,可见两个内膜;宫颈水平可见两个宫颈管回声;阴道水平可见两条气线回声(图25-8)。,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四、IV级双角子宫 双侧米勒管未完全融合,宫底部外缘凹陷呈双角。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痛经等。 【超声表现】 子宫底部横切呈蝶状或分叶状,为两个子宫角,内分别可见内膜回声,至宫体中下段汇合(图25-9)。,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五、V级纵隔子宫 双侧米勒管融合后,中

12、隔吸收受阻,形成不同程度的纵隔。临床易发生流产、早产和胎位不正等。 【超声表现】 子宫外形正常,宫底横径较宽,宫腔内中部分隔,两侧各有一内膜回声(图25-10)。,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六、VI级弓状子宫 子宫底部未完全融合,宫底部肌层局限性增厚。基本无任何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横切面宫底外缘平坦,宫底肌层增厚稍突向宫腔(图25-11)。,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七、VII级DES相关异常 DES(母体乙烯雌酚)可引起米勒管下端发育障碍,子宫肌层形成收缩带样发育异常。此类异常国内较少见。 八、外阴阴道先天发育异常 外生殖器由尿生殖窦分化发育而成,最常见的是处女膜闭锁,为阴道下极未贯穿

13、成孔道与阴道前庭相通所致。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伴有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坠痛、肛门坠胀、尿潴留、便秘等。 为处女膜褶过度发育而闭锁,形成无孔处女膜。青春期后,月经不能排出,导致阴道、宫腔及输卵管积血。,第四节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声像图表现】 宫腔内子宫宫颈下方见囊状液性暗区,内为无回声或伴散在细密点状回声,子宫积血时可见阴道、宫颈、宫腔扩张并相互贯通,呈“葫芦状”,若伴随输卵管积血,可见子宫两侧如“腊肠”样液性暗区。需与阴道闭锁相鉴别(图25-12)。,第五节 子宫肌层病变,一、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岁以上,宫体处多见,宫颈处亦可见,可为多发。按肿瘤

14、生长部位可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第五节 子宫肌层病变,【病理及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外观呈球形、实性、大小不一。肌瘤周围有被压缩的肌纤维形成的假包膜,切面呈白色,螺旋状线纹,为平滑肌与结缔组织交叉形成。包膜中有放射状血管,供给肌瘤营养,肌瘤中心血管较少,当直径大于4cm,瘤体中央可因营养缺乏而发生一系列变性。 子宫肌瘤多数无症状,但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也可引起宫缩性腹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及红色变性可引起剧烈腹痛。较大的肌瘤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压迫膀胱颈部可引起尿潴留。部分患者可伴发不孕。,第五节

15、子宫肌层病变,【声像图表现】 1. 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多发性肌瘤尤其多发性浆膜下肌瘤,可使子宫表面凹凸不平(图25-13,25-14)。 2. 子宫内部回声不均,可探查到一个或多个欠均质的低回声团。少部分肌瘤呈等回声或略强回声团,边界一般较清晰。较大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多伴回声衰减。 3. 子宫肌瘤较大时可牵拉或压迫宫腔线变形移位,或显示不清。,第五节 子宫肌层病变,4. 肌瘤变性的声像图表现 (1)玻璃样变:因肌瘤内血供不足,部分肌瘤组织水肿变性,旋涡状结构消失,呈透明状物质,声像图表现为肌瘤内部呈现透声好的低回声,边缘不规则,后方回声稍强。 (2)囊性变:玻璃样变性后进一步液化形成囊

16、腔,声像图表现为肌瘤内部出现边缘清晰的无回声区,后部回声增强。暗区回声可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可呈圆形或形态不一。 (3)钙化:由于肌瘤变性坏死,血液循环障碍,钙盐沉积。声像图表现为肌瘤内部出现片状及斑块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第五节 子宫肌层病变,(4)红色样变:发生在妊娠及产褥期,是一种特殊的肌瘤坏死。多发生在较大的壁间肌瘤,由于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肌瘤内有出血或溶血,血红蛋白渗到肌瘤组织内而形成。肌瘤切面呈红色如“牛肉”状,声像图表现为瘤体内部回声不均,成杂乱的低回声,需结合临床诊断。 (5)肉瘤样变: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伴有阴道出血,声像图表现为肌瘤边界模糊,内部回声杂乱不均,可见出血坏死性液化区,同时可伴发腹腔积液。,第五节 子宫肌层病变,5.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肌瘤周围有较丰富的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瘤体内血流信号较子宫肌壁丰富,浆膜下肌瘤及黏膜下肌瘤可显示与子宫相连通的供血血管。瘤体内部及周边可探及动脉和静脉血流频谱,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在0.50左右。当肌瘤较大或合并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