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79666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下)(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人人都讲道德,文明是一种社会“软实力”。 具体到每一个人, 首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认识到公民的 基本常识和社会责任做起。 另一方面,好的文明秩序, 还在于有效的管理和制度创新。 仓廪实而知礼仪, 快速发展的中国不仅是一个 “制造业大国”,更应该是一个 复兴的“文明大国”。,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素质,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康德,有两种事物, 我们愈是沉思, 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 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 这就是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一切 人类的价值 的基础 是道德。,教学重点和难点,核心概念:

2、 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为人民服务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诚信,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 道德的 起源与本质,二、 道德的 功能与作用,三、 道德的 历史发展,道德的含义,(一)道德的起源,(二)道德的本质,一、 道德 的 起源 与 本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 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即“得”,是指人们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 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 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1、 道德的语义学解析,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 社会舆论

3、、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 善恶评价的 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道德的含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本质规定,社会 形态,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政治上层建筑)。,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 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内涵,社 会 意 识,社会意识,非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A 社 会 舆 论,正式的 社

4、会舆论,非正式的 社会舆论,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相应媒介,如报刊、杂志、书籍、影视、文艺、广播等舆论工具表达的看法和态度。,街谈巷议、 小道消息、 群众呼声,(2)主要形式,B 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并世代相传的、普遍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传统习俗近似于一种不言自明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戒律,凡是违反它的行为都要受到人们的谴责和批评,反之,则会受到褒奖、赞扬。,C 内心信念 以良心上的自我谴责或自我满足的形式起作用的。,讨论1,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科学家的小实验,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

5、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 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都尝试了几次。,当然,结果还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

6、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它猴扁。,1、 客观条件 社会关系 的形成,2、 主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 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实践,(1)劳动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体与 客体相统一的社会条件,劳动是道德产生发展的动力,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道德需要,生产实践,(2)道德起源于社会分工,道德是一定社会人类分工的产

7、物,人类社会经 历了三次大的分工,野蛮部落与农业部落分离,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产业与商业分离,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3)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发展推动道德发展;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道德的发展变化。,(1) 性 质,(2) 原则 和 规范,(3) 阶级 属性,(4) 变 化,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再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三不朽” 的人生箴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二)道德的社会作用,二、 道德 的 功能 与 作用,最主要的 两个功能,

8、最突出 最重要,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三、 道德的 历史发展,(一) 道德发展的 五种历史类型,(二) 道德发展的 规律,(一) 道德发展的五种 历史类型,1、 原始 社会 的道德,2、 奴隶 社会 的道德,3、 封建 社会 的道德,4、 资本主义 社会 的道德,5、 社会主义 社会 的道德,(二)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 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第一节 结束,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内容,(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

9、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 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 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94-99页,“天下为公” 孙中山,(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我要用行动来实践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

10、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孔子: “仁爱”、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孟子 “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敬 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品德, 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 敬即敬人,礼

11、以待人。,(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 遵守诺言的品格 孔子:“民无信不立”,(五)追求精神境界,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学习,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六) 重视践履,修养,倡导自我完善,曾子, “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1、精华部分 2、糟粕部分,1、复古论 2、虚无论,第二节 结束,“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妇女做到 “三从”:在家

12、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孝敬公婆,服从丈夫,守节有耻,动静有法; 妇言:择词而论,不道恶言; 妇容:服饰鲜洁,沐浴以时; 妇功:专心纺织,不苟言笑。,传统“孝”的思想在今天仍具重要意义。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关心、爱护、养育子女,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体贴自己的双亲,并在父母年老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要主动地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必要的。,当然,传统道德中“孝”的思想应当批判地继承。孝顺父母,并不是要无原则地顺从。所以,宋明理学家鼓吹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是对孝的绝对化、片面化的理解,应当持批判的态度。,返回,分

13、面包的故事,两个饥饿的中国人从 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 包的恩赐,二话不说, 两人对半分着吃。,两个饥饿的美国人从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包的恩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反正两个人分着吃都吃不饱,不如我们打个赌,谁 赢了谁就享用这个面包”。,分粥事宜,七个人分一锅有限的粥, 你有什么办法 实现最大的公平与和谐?,方法一: 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 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方法二: 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结果是每个人在一周中 只有一天 吃的饱而且有剩余, 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方法三: 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

14、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方法四: 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 和一个监督委员会, 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 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有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方法五: 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 但是分粥的那个人 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 在这个制度下, 7只碗里每次的粥都一样多, 就象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提示,在文化传统上, 中国人似乎倾向于采用第3种方式, 中国人相信德性的力量; 西方人则倡导第5种分粥方法。 西方人相信,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有制度才可以体现公正。,为什么要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优秀的民族道德具有普世价值。 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15、、冲突和融合,是道德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古希腊“四主德”,智慧 勇敢 节制 公正,美国流行的 “五条基本道德原则”,生命价值原则 善良原则 公正原则 诚实原则 个人自由原则,中西方传统道德比较,返回,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核心和原则,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马克思,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

16、华,是中国革命道德直接继承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 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四)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 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101-102页,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