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547339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书法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书法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书法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书法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知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知识,了解书法五体特点 知道书法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熟悉书法家及代表作品,从“羊”字说起:了解书法五体 看书法的发展与演变,篆,隶,楷,草,行,甲骨文,金文,小篆,按书体的演变顺序来说,应该是“篆、隶、草、行、楷。,甲骨文: 由于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主要是占卜时所刻文字,内容包括诸如战争、祭祀、天气等,故又称卜文、卜辞、契文。,书体因经契刻,以直线居多,风格瘦劲锋利,象形、图画。,篆,金文: 是指古人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笔画丰满,圆转自然,端庄典雅。,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确定小篆为统一字体。,笔画整齐划一,均匀厚重,端庄稳重。,隶,隶书:

2、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隶书打破了小篆的字形结构,象形意味变弱。是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转折点。,结体扁平、工整,轻重顿挫富有变化。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楷书: 由隶书演化而来,也称为“真书”“正书”。成为应用最广的正规字体。,书体方正端齐,横平竖直、规矩整齐。,草书: 草书之草,是草稿、简便书写之意。一般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与隶书同时的草书,今草是与楷书同时的草书。狂草是最为奔放的草书。,草,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书写比楷书快,又比草书容易辨认,是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强的一种书体。

3、,点画流畅,结体简约,形态飞动,线条化。,形态优美自然,生动,富于变化。,司母戊鼎,毛公鼎,散氏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有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笔画两头尖,中间肥,还有甲骨文的遗意。,拙朴、粗犷遒劲,金文欣赏:,石鼓文 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泰山刻石 泰山最早的刻石,封泰山碑传为李斯所书。,线条圆润流畅,疏密 得当,用笔劲健,字 形狭长,端庄稳重。,琅琊台刻石 杰出的小篆代表作,结体平稳、端严、 凝重,疏密匀停。,峄山

4、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画略细而匀整,笔画 挺匀刚健,上紧下松, 端庄严谨。,小篆欣赏:,袁安碑 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线条纤细婉转,体态遒劲流畅,飘逸圆融中尽显端庄方正.,祀三公山碑 笔画由秦篆的圆转,变为汉隶之方折。,以方为体的篆书结字形式,稳重方博。,三坟记 为唐代李阳冰代表作。是唐代篆书成就最高的一位。谓之“铁线描”,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线条遒劲,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汉篆:,唐篆:,隶,乙瑛碑 ,结体方整,法度严谨,礼器碑,瘦劲宽绰,笔道瘦劲富于轻重变化。,史晨碑,精工细致,用笔富于变化,结体匀称而严紧。,曹全碑,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秀

5、美、飞动。,隶书欣赏,张迁碑 ,书风古茂朴厚,方劲雄浑。运笔多采“方笔”。,鲜于璜碑,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以方笔为主。,石门颂,摩崖刻字,结字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天真自然的情趣,开通褒斜道刻石,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别具天趣,古意盎然.,隶,隶书欣赏,楷,南北朝碑刻 魏碑处于隶书向楷书发展演化的阶段。它包括墓志、墓碑、造像记、摩崖等等。,始平公造像记,龙门造像名品之一,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张猛龙碑 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郑文公碑郑羲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变化多端,有方有圆

6、,精美细腻。,多用圆笔,变化多端,雍容大雅。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又有楷书的端庄。,楷,楷书奠基人 钟繇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传世书迹有宣示表、荐季直表,宣示表,著名小楷法帖,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荐季直表,楷书四大家,楷,欧阳询(欧体),九成宫醴泉铭笔力劲健,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带有隶书笔意,开初唐楷书先河。,颜真卿(颜体),颜家庙碑 七十二岁时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横轻竖重,似

7、有立体感觉。整个结构圆紧浑厚,富有强大的内在力量。是“颜体”的典型之作,也是他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赵孟頫(赵体),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端庄秀丽,楷书四大家代表作品,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颜真卿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颜勤礼碑等,多宝塔,颜勤礼碑,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赵

8、孟頫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小楷有汲黯传,楷,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结构端正舒展,有君子的风范。平和中正之气。,褚遂良,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薛稷: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书法有信行禅师碑。用笔纤瘦,结字疏通。,雁塔圣教序,瘦金书 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所创。被人称赞是“铁划银钩,玉骨显露,冷峭俊美,风姿飘逸”。,楷,秾芳诗帖 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为赵佶瘦金书代表作。,楷,“二王

9、”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乐毅论,虽属小楷,写得雍容和雅,有大字的格局。且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行笔自然。 黄庭经,共计60行,1200余字,运笔流畅,结构完美。字体有大有小,笔画有粗有细,在保持整体和谐的前提下,增强了字与字之间的形态变化,具有动态美;在结字上,笔画欹侧倾斜,左轻右重,错落有致,使字更具有轻灵飘逸感;在用笔上,笔势流畅,起止舒展,被后人奉为书法楷模。,洛神赋十三行 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楷,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王献之的楷书与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

10、字含蓄,而献之的字神采比较外露,较多地运用”外拓“笔法。,楷,元 赵孟頫汲黯传小楷,法度严谨,挺秀润健,结体妍丽,用笔遒劲。,明 文徵明小楷离骚经,法度谨严、笔锋劲健、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唐 钟绍京灵飞经小楷,楷,其字结体秀美,笔意潇洒,全篇一笔不苟,风姿俊逸,神采飞扬。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草,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从隶书演变而来,保留了隶书的特点),章草,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字形规范,笔力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陆机平复帖 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以秃笔枯锋为之,笔随势转,平淡简约,奇崛而古质。,草,章草、今草和狂草今

11、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去掉了章草的隶书笔法和意味),东晋王羲之,对今草贡献最大。他写的今草流畅清新,为这种字体确立了基本规范。他博采众长,以十七帖最为著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因卷首有“十七”字故名。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这更加便于提高书写的速度,字势连绵,笔断意连,书写的艺术性也加强了。,草,章草、今草和狂草狂草(是今草的狂放写法),张旭 - 唐代书法家,“张颠素醉”,狂草古诗四帖通篇笔画丰满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连绵的线条,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代表作肚痛帖(传)

12、,怀素-唐,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婉若游龙,线条极富弹性与活力。,代表作苦笋帖;食鱼帖,行,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 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

13、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多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书圣王羲之行书作品:,行,快雪时晴帖 ,何如帖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行,唐 颜真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行书代表作品: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行,“天下第三

14、行书”寒食帖(黄州寒食诗) 北宋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称为“宋四家”,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行,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黄庭坚,黄庭坚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题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米芾,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

15、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字形秀丽,风姿翩翩。,行,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澡,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怀仁,行,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此帖笔画圆曲而奔张,用笔劲利灵动,开拓跌宕,结字欹侧遒婉,笔势连贯流畅,中秋帖 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行,晋 王珣伯远帖,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此帖行书,笔力遒劲,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爲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爱国英雄岳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