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9616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与决策培训课程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3 计划与决策,在一个组织中,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其他工作都只有在确定了目标、制订了计划以后才能展开,并将围绕着计划的变化而变化。 但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计划工作普遍不受重视,致使各项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短期行为严重,结果不确定程度较大。,案例:难道我没有计划吗?,个体户小赵得知近来某高档啤酒销售的差价利润丰厚,就托关系以预付30%款项的方式从厂家批发5000箱。同时招一批临时工以每瓶2角回扣的报酬组织促销队伍,并安排饮食店和宾馆代销。但因促销不力,2000箱啤酒积压在库房。小赵的爱人骂他做事没有计划,小赵感到很委屈。你认为小赵有计划吗?从管理学上来说,如何界定“计划”呢?,计划是

2、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再次,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不做计划?,变化太快,计划跟不上变化快; 计划完成不了; 有计划太约束,不自由; 没有时间做计划; 计划没有用; 不知道如何做计划。,正因为有变化才需要做计划; 有了计划才知道有问题; 计划保证我们首先做好重要的事; 不做计划不知如何利用时间; 计划用没有用、怎么做,做了才知道。,这是因为计划可以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指明方向; 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冲击,以及制定适当的对策,减少变化的冲

3、击; 计划还可以使浪费性和重叠性减至最少; 最后,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以利于控制。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为什么要做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计划工作的含义和内容 计划工作的种类和特征 计划工作基本要求和原则 计划工作的程序 编制计划的方法,一、计划概述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1),制 定 计 划,执 行 计 划,检 查 计 划,广 义 概 念,(1)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过程。,(一) 计划工作的概念(2),狭 义,制 定 计 划,(2)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二)计划工作的内容,内容,WHAT,WHY,WHEN,

4、WHO,HOW,WHERE,目 的 性,主 导 性,普 遍 性,效 率 性,二、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计划的性质决定着计划必须设定一个目标,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居于领先地位。 目的性,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一种性质。例如生物的进化,就显出一种目的性,而在人类社会中,目的性则表现为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多年以前,美国 一家名叫麦凯希尔兹协会的经济咨询公司在向美国休斯敦航空公司的政策委员会提供建议时就指出,企业计划的发展,与技术革命一样,也是一场革命运动。计划的性质决定着,计划必须设定一个目标,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居于领先地位。,计划目标 和如何 实现目标,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组织,需要什么

5、样 的职工, 何时需要,怎样最有效的 指导 和领导职工,提供控制标准,人事,领导,控制,解决,2、主导性,制定计划是各级主管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所制定的计划的范围、内容不同而异。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组织的总体计划,把握全局方向和目标;中层管理人员制定部门计划,诸如财务计划、市场计划、人事计划等,确定在整体目标实现过程中,各部门自身的具体目标;而基层管理人员则要制定具体的作业计划,以配合生产计划的最终实现。,3、普遍性,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指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方案产生最大的效益。 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效率是指

6、计划的成本收益比率。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是要支付成本或费用的,如果其收益大于成本,就可以称之为有效率的,反之,就是没有效率的或效率低的。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计划的结果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标准。,三、计划的种类 (一)按期限分:长期(一般五年以上)、中期(介于长、短期计划之间)和短期(一年或一年以下)。这种划分不能绝对化,要结合行业特点和环境变化的速度。 (二)按职能分:就是按管理活动的类型分有生产、设备、技术、销售、财务、人事等。一般是根据总体计划来制定的,并考虑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三)按层次分: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1.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设立总体

7、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侧重于确定企业要做什么事(WHAT)以及为什么(WHY)要做这事。 2.战术计划主要用来规定企业经营目标如何实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则是由何人(WHO)在何时(WHEN)何地(WHERE),通过何种方法 (HOW),以及使用多少(HOW MUCH)资源来做这事。,(四)按表现形式分,预算:数字或金额的计划,方案:主要的、次要的、支持的,程序和规则,政策:主要的和次要的,战略,目标,目的 或使命,1.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是宗旨的具体体现。这个成果可以定量的。如:某企业的计划目标是在所底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某企业的目标是某类产品3年

8、内达到本市30%的市场份额。其成果也可以定性的;如,让消费者买到满意的商品,让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等等。 2.政策:是管理者决策时考虑问题的指南。政策的制定是计划的指导方针,是指导和沟通决策的思想指南,给出了决策的范围或方向,或者说给出了决策者在一定范围的自主权。,3.程序:也是一种计划。确定活动的先后时间顺序。它规定了某些经常发生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思想的指南。并以此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规划:重点在于划分总目标实现的进度。不仅包含组织的分阶段目标,其内容还包含实现该目标所需的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委派、所采取的步骤、涉及的资源等。是一份综合性的,但也是粗线

9、条的,纲要性的计划。,5.规则: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是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活动的明文规定。组织的规章制度都属于规则。规则同程序是有区别:有些规则没有时间顺序,如:禁止吸烟“仅仅是不允许做什么,并不存在活动的顺序问题,但反过来,程序却属于规则。 6.预算:一种数字化的计划,预期的结果用数字化的方式表示出来就形成了预算。一般说来,财务预算是组织最重要的预算。,四、 计划工作的程序,1机会分析,2确定组织目标,3制定计划的前提,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 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编制计划中制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方案,几个步骤完成后,就进

10、入了制定派生计划阶段。指总计划下的制定各个部门的计划。如服装公司的总计划完成之后,就要制定生产计划、原材料采购计划、库存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计划等等。这些分计划是完成总计划的保证。,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计划离不开资源的分配,资源的分配是用预算来体现的。预算一方面是对各部门所要使用的资金的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又是衡量计划完成程度的标准。,自 我 评 估,你是一个称职的计划人员吗? 提示:对下列的每一个问题只需回答是与否。 1、我的个人目标能以文字的形式清楚地说明 2、多数情况下我整天都是乱哄哄的和杂乱无章的 3、我一直都是用台历或约会簿作为辅 4、我很少仓促地做出决策,总是仔细研究了问题之

11、后再行动 5、我利用“速办”或“缓办”卷宗对要办的事情进行分类 6、我习惯于对所有的计划设定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7、我经常征求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8、我想所有的问题都应当立刻得到解决 根据问卷设计者的观点,优秀的计划人员可能的答案是:2和8答案为“否”,其余为“是”,五、计划工作原则,管理者要出色地做好计划工作,提交满意的、切合实际的计划方案,他就应当全面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计划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计划工作的目标和性质方面,有对目标的贡献原则、目标原则、计划的首要性原则、计划的效率原则;,2.计划的结构方面,有计划的前提条件原则、策略和政策的框架原则; 3.计划的过程方面,有限

12、制因素原则、任务饱和原则、投入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就过程而言:,1.限制因素。限制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限制因素原则是,在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人们越准确地识别并解决那些妨碍既定目标实现的限定性因素或关键性因素,也就会越容易和越准确地选定最有利的备选方案。限定因素原则有时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理论”,其含义是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2.任务饱和 任务饱和原则是指计划期限应当延伸到足够远,以便在此期限中能够实现当前规定的任务。应当说,计划对太长的期限和太短的期限都是无效的。,3.投入原则 投入原则是指合理的计划工作应当包括未来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

13、为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在现在所做出的决策中投入的实现程度所必需的。,4.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在计划中加进灵活性会减少由突发事件带来损失的危险,这个原则要求在制定计划时必须留有余地,灵活性原则是计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原理。,5.导向变化原则 导向变化原则意指计划决策使人们坚持走某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定期对所发生的事件和所期望发生的事情进行检查就越是重要,这些检查是使事情朝着某一既定的目标发展所必需的。,32,决策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二、决策的类型 三、决策的理论 四、决策的过程 五、决策的方法,33,一、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1.“从两个以上

14、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杨洪兰 1996 2.“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周三多等 1999 3.“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Lewis,Goodman and Fandt),34,(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原因: 1.组织内外的发展与变化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影响,很难立即收集到相关信息 2.只能收集到有限信息 3.制订的方案数是有限的 4.对有限方案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35,(三) 决策的依据 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收集

15、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的成本应低于信息所带来的效益 a.有明确的决策目标。 b.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 c.方案可进行评价和比较 d.决策结果合理或满意 e.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f.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36,二、决策的特点,37,三、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按决策影响的时间划分 1.长期决策:事关组织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亦称发展规划或长期战略决策 2.短期决策:为实行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工作计划或短期战术决策,38,(二)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决策的重要性划分 1.战略决策:谋求在组织与环境之间达成动态平衡、直接关系到组织长远利益的重

16、大决策。 2.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部有关战略决策的贯彻和执行的决策,旨在提高组织内部活动的高度协调、资源合理配置和组织的管理效能。 3.业务决策:是为了解决日常工作和具体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大部分业务决策具有局部性、常规性和技术性的特点。,39,(三)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从决策的主体看可划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 决策 1.集体决策(优点:更多信息、方案和认同,更好地沟通和决策,缺点:从众现象和责任不明) 2.个人决策,40,(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按决策的起点划分 1.初始决策:零起点决策 a.决策是面向尚未发生的事件 b.决策追求“一次成功率” 2.追踪决策:对以前决策的修订或发展,41,(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划分 1.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处理例行问题 2.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决策,处理例外问题 赫伯特A.西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