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八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4949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八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管理学基础八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管理学基础八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管理学基础八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管理学基础八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八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八讲(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基础八讲 中国软科学专家 经管院教授 李五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个文明与野蛮、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的分水岭 计划与目标管理凡事预则立,预要成竹在胸 决策和预测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 组织管理一个民主与自由的两难课题 领导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君子有三畏 激励有钱能使鬼推磨? 控制理论与过程所有工程实施的灵魂 沟通与协调信息社会必然推动管理学划时代变革 结束语: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恭行,第一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个文明与野蛮、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的分水岭,管理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客观要求 :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性、多样性要求对个体行为整合,动物是通过自然过程生态均衡;人类则要通过

2、管理过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均衡。 管理成为学问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告别野蛮的管理方式,产生出有关管理的学说著作,春秋战国以来,古代管理思想见诸于各种著作:春秋孙子兵法三国史记资治通鉴等;反映管理过程的实物有:长城,兵马俑,金字塔等。 管理的实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例如“天、地、人”的管理思想将管理放在一个大系统中,领导者素质“仁、信、严、勇、智”的要求,计划和预、决策的思想等,至今才被世人所重视。归纳起来其实质为(1)管理活动是在大环境中进行的,即是环境的产物,又是试图突破环境的产物。(2)是人类有意识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一切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都是为实现该目标服务。(3)管

3、理活动必须落实在管理职能和手段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4)管理手段要通过有效配置和运作组织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以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成果。,管理学科的产生:资本主义民主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提供了科学管理產生的社会基础,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管理诞生的技术基础。人权思想与人格平等 不允许人身依附的专制下工头手握皮鞭的管理;华盛顿解甲归田、还政于民的三权分立,打破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金科玉律。强权不再是管理的凭据,大机器生产提供了科学与技术的管理依据。19世纪末,科学与技术管理在泰罗、法约尔、韦伯笔下诞生。 科学与技术管理内容:(1)泰罗:通过对工时与动作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为选择和培养

4、一流的工人,制定标准操作法;实行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协调劳资关系,提出精神革命。(2)法约尔:整体上提出管什么、怎样管的结构,提出14条管理原则。 (3)韦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核心是管理权限通过职务与职位获得,而不是来自世袭或个人;提出等级、分工、考试上岗,以及管理人员的办事、薪金、升迁制度。,管理,技术,商务,财务,会计,安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学的发展:行为科学引入管理科学霍桑实验。梅约等人通过霍桑工厂的实验,得出环境、群体、态度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了管理人格界定的一次飞跃(经濟人到社会人);提出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巴纳德、卡

5、斯特等人将系统思想引入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被环境影响也影响环境的系统,是由物质、人、社会等因素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由目标价值、技术、社会文化与心理、管理组织结构等子系统构成。后来引申为组织生长的权变理论。 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提倡非程序化决策,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解决决策问题。提出用满意原则替代最优化原则。 数学(管理科学)学派将数学方法运用于管理,创造出运筹学和数学模型,形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 管理学发展的走势:强化系统思想;重视人的创造性;加快引进新的科技成果与手段;强调组织战略研究。,第一讲复习思考题,仅从管理的

6、视角谈一谈人类社会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迷信走向科学。 评述管理学各流派的主要思想。 简述管理的实质与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二讲 计划与目标管理 -凡事预则立,预要成竹在胸,计划的概念与作用:对未来的设计未来作为一个过程,设计必定要有功能趋向,因此计划必然包括:5W1H;计划必须有目的性,确立目标以及了解如何实现它;必须靠组织性为实现它,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组织、人员、手段才可行; 必须有明确的 功能趋向和标 准,计划的最终功能就是效率。计划的作用:发现机会,把握机会;鉴别和寻求好的行动方案;发现并回避风险;有效合理配置、运用资源;树立信心,与时俱进,团结进取。 2. 计划的表现形式与

7、种类:计划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使命任务(培养创新人才)、一定时期的目标指标(到款额、数量)、 政策策略(针对性行为选择与规范)、程序规则(普遍性行为次序步骤与规范)、预算规划(数字化的资源配置);计划的种类有以时间划分的中、长、短期计划,按范围和力度划分的战略或战术、指令或指导性计划,按内容划分的资金、销售、生产、综合计划等。,目标,时间,执行人,地点,手段,计划内容,计划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评估机会(SWOT分析法,机会成本分析法) 确定目标(8或6 个,滚筒计划和网络计划发) 确定计划的前提(调查和预测,甄别必要因素) 制定、评价、选择方案(建模、专家系统决策) 计划细分、预算(指标化、数字化

8、、可行分析)。 优化方法: 网络图; 线性规划。,2,28-30,目标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目标管理产生于二战时期,军工生产是早期实践,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将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结合起来,总结出目标管理:可以将企业中所有活动转化为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使对组织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目标、指标的管理。组织成为功能目标系统,使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形成民主管理的自我控制体制,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以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激励、奖惩的依据。目标管理开创了弹性管理、系统管理、民主管理;不足是成本高、适应性差、短期行为。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管理的出现,面临危机。,目标管理的运用(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目标

9、的设置:决策层根据战略目标提出组织的总目标,第一步分解为主次;根据二级目标的需要,进行人事配备,目标责任制:二级目标分解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简明、量化指标)目标的综合平衡与整合;目标体系的协约化和制度化,公开、公平与民主。 目标的检验:孔茨/韦里克管理学16项(92页) 实施:目标分解的同时,分权落实责任;上级对下级的目标指导,达成一致;各级对目标执行情况实行民主化、公开化检查;对环境引起的不可抗拒的变化,进行指标修订;目标完成报告:成绩、结果、差异;总结、纠偏,第二期目标下达。 思考题:计划包含的内容、作用。 用滚动法或网络法制定一个自己的五年计划。 分析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10、,第三讲 决策和预测 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决策的概念与类型:决策判断+选择+决断;高层领导进行的针对性的重大行为抉择,类似古代的庙算。 决策的主体为组织或个人,组织决策是靠群体的智能知识结构和态度完成的,即靠个人的知识、经验、胆略、性格素质等因素整合而成的,因此要防止个人之间的性格素质、态度的相互感染;(防止情商对智商的扭曲),现常用的形式有:互动小组、德尔非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 决策点选择在行动之前初始决策原点上的决策;追踪决策是在初始决策后,随行动进行和环境变化而再次进行的决策;追踪决策要求进行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分析、双重优化标准。 决策对象的普遍性及管理方式是决策分为程序化

11、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对那些被制度、规范涵盖的常规性重复出现的问题,计算机程序便可完成决策;对例外事件,计算机程序无法决策,只能靠非程序的个人经验、感觉和判断等因素进行决策。,决策过程: 确定决策目标:集中精力必须完成的目标(下限);希望完成的目标(上线);余光关注不予重视的目标。 决策目标要有客观性(急需和可能),重要性(主次层次),可控性(具体化和量化),可行性 (明确约束条件)。 拟定被选方案:分析环境的有利不利因素和企业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将其与未来决策目标相连,网络宏图;将不同方案、路线对比,权衡利弊,整合重组。 评价被选方案:通过经验判断、数学模型分析验证,试验(典型试验)等方法;用必

12、须目标和希望目标分别评价;以满意程度权衡。 选择方案:组织人员,明确标准,规定程序。,3.决策方法:以经验为依据的定性;以数字计算为依据的定量。确定型决策方法: 盈亏平衡点法; 经济批量模型,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甲方案,乙方案,滞销,一般,畅销,滞销,一般,畅销,后悔值法:因没有选择而后悔失去的收益。50-10中取10,最大后悔值;取50最小后悔值。,冒险法(大中取大150)和保守法(小中取大10),平均收益比较法:加权平均值0.75 最小值0.25+最大值0.75 甲方案加权平均值=100放弃 乙方案加权平均值=112.5 选择,4.预测及其类型: 预测是依据现在

13、和过去已经有的数据和资料,推导出将来的发展状况;如根据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基点的即时速度,可以及算出将来某段过程运动的速度与时间。 预测的类型有:时空范围宏观、微观,长期、短期; 内容界定市场预测,技术预测,收益预测等;方法界定定型预测与定量预测。 预测步骤:,确定预测目标,搜集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活动,评价预测结果,写出预测报告,预测方法:定性预测; 专家会议;德而菲;意见综合,群众评议。 定量预测; 时间序列法: 简单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根据本期实际值和上期对它的预期值,预期下一期的数值的方法。用一个加权系数 以使旧数据平滑并把干扰因素排除掉。,回归分析法;概率论

14、,一元或多元回归方程计算,Y=a+bX;其中a,b分别为回归系数。 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法(线性代数,矩阵);替代效用模型。 5.选择预测方法的原则: 适用性原则客观的反映、描述现实运动;客观的变量关系是选择的依据。 经济性原则预测成本预算符合实际支出和工作需要,量米下锅。 可行性原则预测的准确度能否达到;资料能否收集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等。 思考题:预测明年的考研态势;进行考研决策。,第四讲 组织管理 -一个民主与自由的两难课题,组织与组织管理过程: 组织:在进行决策、计划之后,组织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将实现决策和计划目标的所有可用资源组合成整体结构。该结构的功能趋向已经明确,组合元素已

15、经具备,但结构的层次、元素间的功能耦合如何构造?信息沟通成为关键(信息结构功能);信息可以沟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是组织建立的基础;各种资源中最有能动性的人,即生产劳动的主体就是组织的核心。在手工劳动阶段,工具+分工协作构成组织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家庭或大型社团为单位的生产劳动组织形式;工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艺和工序构成组织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企业为单位的生产劳动组织。知识经济的到来,其基础的变化必将带来组织的变革。,组织管理过程:组织越是科学,功能目标就能越好的实现,对组织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形成了组织管理过程。形成组织的目标与宗旨。目标是组织生存的前提、存在的意义;宗旨是

16、生存目标的明确化、具体化、原则化的表现,反映着目标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综合内容。确定人员和职务。按照物质技术基础的客观要求选定人员,将他们安排在企业结构的各个功能点上,明确了其功能职务,并使所有的人同时具有双重身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单一身份与管理的科学、民主性不符。划分职责与职权。职权必须由职责约束,责权对等。不断协调。木桶原理、稳态原则、权变生长理论,都要通过协调的管理手段,协调的核心思想是使耦合充分,以负熵不断抵消组织惰性产生的熵,发现组织的分形、生长萌芽,促进组织的进化变革。,2.组织结构的设计: 组织设计的任务:使组织结构与组织目标达到一致。建立组织结构层次、元素、功能耦合方式;进一步明确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