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2796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教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2019/8/18,2/76,第一章 美学与护士的职业美,美学知识概述 护士的职业美,2019/8/18,3/76,美学知识概述,什么是美,美是一门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思考,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最一般的科学 意义 个人的修养程度有赖于其审美层次,我们有必要首先对美学和美的本质问题有所了解及认识,从而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只有分辨美与丑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层次的了解美的真谛。 相貌和风度美 相貌和风度构成了人的整体美得两个要素,其中相貌包括人的长相、仪表、及气质,风度则是由心灵、语言、行为构成。只有两者统一和谐才能称之为美。风度是一个人的品德、情趣、教养在仪

2、态上的外在表现。他不但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特点,更能反映出人的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和性格习惯。所以,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彬彬有礼的举止、高雅有致的谈吐、端庄大方的仪容,会给他人以直观的愉悦感,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2019/8/18,4/76,护士的职业美,美学与护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将内心美和外在美融合为一体,并创造出美的环境,是病人产生美感,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产生战胜病魔的勇气。,2019/8/18,5/76,护士的职业美,护士美得素质修养 护士的品德修养 护士的情感与情操 护士要带着关心、体贴和爱护的情感去为之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护士的崇高形象是善良、温和、充满同情心、稳

3、健 护士的诚实与宽容 老实 慎独礼记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宽容 是待人处事的美德,2019/8/18,6/76,护士职业的仪表美,护士的基本姿态 主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等。其总的原则应为文雅、活泼、健康、有朝气。护士应严肃认真的去交班、开会或工作,要站有站姿、坐有坐相,显得落落大方。 站;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正确的站姿应是:挺胸、收腹、头正、颈直、肩外展、臀部收紧,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或或轻握手与下腹部,双腿并拢,双脚稍错开,身躯正、直、重心上提。,201

4、9/8/18,7/76,护士职业的仪表美,坐姿:应体现出谦虚、诚恳、娴静、端庄,上身端正挺直、两脚并拢后收,并且双手置于腿上。 行姿:行走的过程中要挺胸、抬头、收腹、提臀,以胸带步,自然摆臂,步履轻盈、弹足有力、柔步无声,而不要左顾右盼。在抢救病人快步走时应注意保持上身平稳、步履紧张有序、肌肉放松舒展自如,使病人感到我们工作忙而不乱,感到安全而由衷的信任我们。 。,2019/8/18,8/76,护士职业的仪表美,面部表情和五官动作 表情亲切、自然、安详。手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护士的手的动作应该轻、柔、稳、准、麻利且有条理 美的姿势并非一朝一夕训练既能成,而是要靠平时工作与生活中不断训练而形成的

5、,所以我们每个护士应该有意识的对自己的站姿加以修正,日久天长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出优美的仪表与风姿,2019/8/18,9/76,护士的服装和服饰,护士工作时的衣着应该以整洁、大方、庄重、适体、衣裙长短和松紧适度、方便工作为原则,与工作环境和谐统一。 系燕尾帽要求短发前不遮盖眉毛,后不过衣领,侧不掩耳为宜,长发要梳理整齐盘与脑后,燕尾帽应洁白、平整无皱折、系戴高低适中,护士服应清洁、平整、合身、以身长刚好过膝、袖长到腕部为宜,不能佩戴首饰和其他饰物,袜子一肉色为宜内裙不能超过外套。,2019/8/18,10/76,护士的服装和服饰,护士的职业淡妆: 护士的语言修养。,2019/8/18,1

6、1/76,现状与困惑,2019/8/18,12/76,1999年樊寻梅教授等对平均床位895张的53家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为:,1.急诊科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依赖型: 急诊科只有专职主任、个别固定的医师和护士,其工作主要依赖各专科医师完成;支援型:有固定的医师和护士,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但还需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自主型: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有会诊和协作关系。,2019/8/18,13/76,2.急诊工作人员:37的急诊科有固定医师,100%有固定护士; 3.院前急救:23有院前急救,64有救护车;,2019/8/18,14/76,4.仪器设备及结构

7、:100%有观察床及抢救室,96.12有EICU,51.8有手术室,31有实验室,42有B超,23有血气分析,19%有生化分析仪,9.16有胃镜。所有的急诊科均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洗胃机及吸痰器。,2019/8/18,15/76,急诊科的功能定位及业务开展 早年在急诊医学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和学术带头人都是由专科医生转行而来,一些急诊科的业务有向专科方向发展的趋势。,2019/8/18,16/76,近年来,大家对急诊医学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业务逐渐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对于急诊科的功能定位,大家也逐步达成了以下共识:,2019/8/18,17/76,危及生命和脏器功能急症的紧

8、急抢救 鉴别、分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急症的鉴别诊断,主动向各专科输送病人; 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危重症的监护治疗; 灾难事件的急救。,2019/8/18,18/76,医生多数不固定,较为完善的急诊内科也常年有内科“外援”,部分来急诊轮转医生的素质、服务水平远不能满足急诊工作的要求,使急诊科很难从严管理。,2019/8/18,19/76,急诊就诊中20%30%为危重症及疑难病,其中约50%以上含多科病,这样一来也为病人就诊带来困难,一次患病,多科挂号,急诊不急,多科共管,互相推诿,重复化验,重复检查,并且,医生不能从病人整体观念诊治病人,用药只顾本科而不综合分析,等现象都给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9、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扰和紊乱。,2019/8/18,20/76,队伍不稳定,“打短工”、“临时工”思想存在,很少有人潜心钻研急救医学,更谈不上树立牢固的专业技术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急救水平的提高。,2019/8/18,21/76,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急诊病房医生常常需连续工作24小时,急诊应诊医师从无正常周末休息,夜班从下午6点至次晨8点连续工作达14小时,常因过度疲劳而致精力、体力、思维、判断及处理能力大大下降,医疗质量,应急反应能力很难保证,潜伏存在着医疗安全隐患。,2019/8/18,22/76,急诊工作非常辛苦,夜班多、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大,急诊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工作责任性强,易发生纠

10、纷,这些急诊工作的特点,加之人员配备不足,使许多医生超负荷劳动,身心健康受到影响。,2019/8/18,23/76,从业务开展的角度来看,目前急诊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内科为主型:急诊科固定的医生为内科医生,主要处理属于内科系统的急症,其它的急症仍需要专科医生来完成。 2.外科为主型:急诊科固定的医生主要完成外科系统常见的急症救治,内科急诊所占比例较小,眼、耳、鼻、喉等疾病仍然需要专科医生来完成。 3.内外科均衡型:急诊科医生能够完成内、外科常见的急症救治,但医生也分为两组。眼、耳、鼻、喉等疾病仍然需要专科医生来完成。,2019/8/18,24/76,目前在三级甲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普遍掌

11、握了心肺脑复苏技术、心电图机操作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阅读、呼吸机的使用、除颤起搏仪及多功能生理监护仪的使用、气管插管技术、气管切开及环甲膜穿刺术、动脉及深静脉穿刺术置管术、静脉切开术、腹穿、胸穿、腰椎穿刺、三腔管应用技术等。,2019/8/18,25/76,有些医院的急诊科除了常规的抢救技术外,还开展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溶栓治疗以及各种介入治疗等。有些医院还进一步拓展了急诊的功能,把院内除病房以外的诊室、检查室及公共场所的应急急救也纳入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8/18,26/76,理想的急诊科模式应该是通科医疗,独立自主,即急诊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急诊日常工

12、作和基本的抢救工作均有这些急诊科医生和护士来完成。只有特殊的问题请相应专科来协助解决。但目前由于急诊医生的培养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故要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急诊理想模式的转变。,2019/8/18,27/76,绿色通道不通畅 1。急诊科内绿色通道,将危重的病人(如猝死、急性心衰、脑出血、昏迷、严重外伤等)直接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而不通过常规的分诊、挂号、就诊等程序。这种情况相当于急诊病人的分类救治;(一般通畅),2019/8/18,28/76,2。单病种的绿色通道。急诊科和相关的科室合作,在遇到某些特殊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时,在紧急抢救的同时呼叫相关科室的医生直接将病

13、人送入病房或导管室、胃镜室进行专业抢救。经常不通畅,2019/8/18,29/76,急诊科无法单独满足所有病人、病种的医疗服务需求,从纵的方面来讲,急诊科在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后需要后续的诊治,故急诊科和全院各科室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2019/8/18,30/76,急诊科和各科室的关系表现在: l.急诊科固定的医务人员不能不足,需要各科室人员的支援; 2.急诊科缺乏某个专科的医生,需要该科室人员支援; 3.对一些专科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各专科的医生会诊,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4.一些经过急诊处理的患者需要住院进一步诊治。,2019/8/18,31/76,急诊科虽然是一个临床科室,但从急诊工作的性质及

14、急诊对全院产生的作用来讲,搞好急诊应该作为全院的工作来抓。需要院领导及医院的职能部门给予有力的支持及积极协调。,2019/8/18,32/76,急诊医学在我国被确定为二级学科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教育体系尚不健全,职称晋升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由于涉及急诊医生的质量及急诊队伍的稳定性,而直接影响到了急诊医学的发展。,2019/8/18,33/76,急诊医务人员其付出和获得的报酬极不成比例的现实,切实根据该岗位的风险、劳动强度等给予与之适应的待遇也是稳定急诊队伍,发展急诊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2019/8/18,34/76,前言与背景 建设与质控标准 现状与困惑 目标与解决方案

15、,2019/8/18,35/76,目标与解决方案,1、管理模式:结束现有的急诊各科自成体系、多科共管、依赖轮转、兼职主任的现状,使其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院长(分管院长)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的独立“自主型”学科。,2019/8/18,36/76,2、学科和人才建设: 专科制急诊应达到设备齐全、设施完善、急救手段先进、业务涵盖广泛,能较好完成心、肾、呼吸、血液、消化、内分泌、神内、神外、普外、骨科、泌外、胸心外科等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的抢救与治疗,同时建全急救、抢救措施,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具有较强的处置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2019/8/18,37/76,制定切实可行的

16、急诊医师培养和配备制度,按照急诊科建设规范的标准核定急诊医师人数并实现75%以上固定,不能因医院领导的兴趣随意减少人数。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只对急诊科、麻醉科和监护室的医师人数和比例作了硬性规定。,2019/8/18,38/76,强化对急诊科工作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从经济收入、职称晋升、专业培养、工作环境等各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急诊科工作。,2019/8/18,39/76,落实急诊专科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轮转医师岗前培训制度,保证急诊服务质量。,2019/8/18,40/76,3、医疗、科研方向:在医疗和科研上做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以心肺脑复苏为基本,以心脑血管急、危重症的检查、治疗为特长,既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急诊临床科研工作,又作为急诊临床医师及各专科医生急、危重症抢救的培训基地。,2019/8/18,41/76,同时,急诊的科研应包括两个部分,即专业和管理。相对于其它的学科,急诊在管理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其体系的建设、工作的规范、流程的合理化等都需要深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