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2109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诊断与评估讲义(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诊断与评估,李 雄 鹰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参考书目: 心理评估,教育部思政司,高等教育出版社; 心理诊断学,张仲明,西南师大出版社; 心理测量与评估,张厚粲,北师大出版社。,第一章 心理诊断与评估概论,一、心理诊断与评估的基本概念 心理诊断最初是从医学领域借鉴过来的词汇,是检查病人的症状之后判定病人的病状及发展情况。 心理诊断是运用心理学的独特方法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特质以及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检查与判定,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为判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心理学大辞典中的定义:心理诊断(psychological diagnosis)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评估个

2、体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及行为表现,判断其性质和程度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以个案法、会谈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获得临床资料,通过资料的分析和综合,对当事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智力水平及人格特征作出诊断(林崇德等, 2003)。 心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在心理学中,诊断主要是指心理功能的评估。社会心理诊断是指对就诊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及心理品质等作出综合评价(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1995)。 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会谈、测评等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客观的描述的过程和方法。,二、心理诊断与评估的作用,帮助咨询师确定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否异常,以及异常的性质、程度和原

3、因; 帮助咨询师确定来访者的生理状态; 帮助咨询师进一步确定外部社会因素对来访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咨询治疗计划; 有助于评估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果。,三、不同心理学派的观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某一阶段心理冲突未充分解决的结果。它强调综合评估技术的重要性,认为是了解个性动力及情感障碍来源的基础。 投射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行为主义认为一开始就对来访者的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具体行为以及行为的各种刺激因素。,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关注来访者对某件事情所形成的想法,通过测评发现歪曲乃至错误的认知点,通过咨询转变为建设性的认知。,人本主义来访者中心疗法注重情感接纳、情感回应、

4、情感的明确化、非指示的引导等。,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对于来访者十分重要,家庭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发展,家庭中形成的交往模式以及心理行为习惯会迁移于家庭之外的交往中。,四、心理诊断与评估的历史,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希望可以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从而找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许多社会都因为人与人的差别而把人们分为复杂的等级。运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别来选拔政府官员或合适的职位人选,已有悠久的历史。 根据心理百科全书的记载:“对心理功能的评估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有所萌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根据自己的观察把其学生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隋朝所实行的科举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能力的测验方法。在国外,公元前4世纪,希腊

5、名医希波克拉底就开始以问诊和望诊作为诊病的主要手段,到了17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听诊法、叩诊法等一系列体格检查方法;而对心理功能评估则主要开始于19世纪,对诊断内涵的认识也因此得到了深化和完善”(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1995),(一)中国古代的心理诊断与评估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 (前551前479)主张“因材施教”,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水平的高低,所以,平时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和接受能力的大小,将学生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根据这个分类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以便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取得最佳的

6、学习效果。这可以说是最早利用观察法对人进行评估的例子。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这就明确指出了对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公元245年,三国时期刘劭著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八条“知人之道”,即“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志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由以辨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情机以辨恕惑,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这八条实际上就是一个设计精巧的人才心理测试方案。其中“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这一条提出了心理观察的原理。用心理学术语解释,意指在心理观察中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活动。,6世纪,在我国江南一带流

7、行一种“抓周”的民间习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兴于魏晋南北朝。在颜氏家训(颜之推)中就有详细的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的意思),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测卜小孩未来的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隋朝初,我国建立了科举制,这为广大士子开辟了一条比较开明的入仕途径,中国古代真正的考试选官制度从此开始。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常科。制科主要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在唐代,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出身,

8、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经过吏部选试合格,才被授予官职。选试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解试(州试)、省试(礼部试)、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凡登科进士,一律由吏部立即授官。宋代科举考试向士大夫广泛开放,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辽金、元朝时期基本上沿用宋朝科举制度。这种以文取士的方式方法,有争议的地方在于被选拔者的道德品质究竟如何、做事为政的实际本领到底怎样、凭几张应试卷文和几次简单的面试是否能得到准确的判断等。但是,用这种几近苛刻的科举制,也为国家选出了不少优秀人才

9、。其中的帖经和对偶,就相当于现在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 美国著名科举研究学者埃尔曼认为科举就是一种心理测量活动。,清代医学家吴廉等人在医学金鉴中,将中国古代医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心理诊断学思想概括为“四诊心法”。所谓“四诊心法”,即在诊断过程中使用望、闻、问、切四种基本的方法来判断疾病。“望诊”是诊断的第一步,是医生通过视觉察看患者的神色、形态以分析病情的过程。“闻诊”包括耳辨、鼻适两部分内容,是诊断者通过听觉、嗅觉了解病人的言谈、呼吸、咳嗽、呻吟等音味变异,以此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及其程度。“问诊”是医生通过病人的主诉了解病因、病程及自觉症状的过程。“切诊”是指通过切脉与触诊来判别疾病。总

10、之,四诊心法将医患双方的认识过程融为一体,既强调了诊断者运用自如、明察慎思的重要性,又揭示了求诊者身心相互作用、病因病程错综复杂的现象及规律,因而是饱含辩证因素的古代心理诊断学思想的高度凝练和总结(张仲明,2005)。,清朝后期出现的玩具七巧板也叫益智图,形状大小不同的七块小板可以组成近百种动物和实物的形状,这可以算是最早的考察创造力的方法之一了。还有九连环,也是可以用来考察创造力的。这些都属于古代非文字的智力测验。,以上是我国历史上零零星星的一些与心理诊断相关的记载,但是,我们也由此而看到,应用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观察、诊断在我国已经有相当长久的历史。我们应当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心理诊

11、断学思想,将古代心理诊断的思想精华融汇到现代心理诊断学的内容中去。,(二)西方心理诊断与评估历史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根据古希腊医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提出的人体构成的“四根说”(血液是火根,呼吸是空气根,液体部分是水根,固体部分是土根)提出“四液说”。他认为对应于四根(四种元素),人体中有四种体液:(1)血液出于心脏(相当于火根);(2)黄胆汁出于肝脏(相当于空气根);(3)黑胆汁出于胃部(相当于土根);(4)黏液出于脑部(相当于水根)。认为复杂的人体就是由这四种体液组成的,根据不同体液在人身上的优势地位,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

12、。,柏拉图(Plato,前428前347年)根据人的心境所处的不同身体部位,划分出三种职业类型。心境存于头部(哲学家、诗人和官吏),心境存于胸部(军人),心境存于腹部(市井中的平民)。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欲望、激情、理智。与此相应,人也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逐利者、好胜者、爱智者,其中爱智者就是哲学家。 希腊哲学家狄奥弗拉斯塔(Theophrastus,前371前287)有一部著作叫性格论,广泛流传后世。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人分成30类,每一类人有不同特点。,首次尝试智力测量的,当属16世纪的西班牙医生华特(Huarte),他是最早尝试选拔高天才的人。后来,这种尝试又回到心理学界,因

13、为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需要为天才儿童开办特殊学校(Jan JFter Laak,1996)。,根据人的体貌,也可以了解人的人格和病理特征,这种观点在18世纪和19世纪广为人知。如加尔(FJGall)认为,可以通过测量头骨来测量人的智力。他认为人的各种复杂的能力是与脑的各个严格限定的部位密切联系的。由于这些部分逐渐增长起来,就形成头颅骨上的相应隆起,这些隆起决定了人的心理能力的个体差异(张仲明,2005)。 18世纪末出现了一种描述人格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学中的传记法很相似。 以后还有一些早期的成就测验。在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口试从13世纪就作为一种成就测验开始使用。17世纪牛津大学实行了

14、相同的考试方式。1860年以后,欧洲和美国已普遍实行笔试(Jan JFter Laak,1996)。,19世纪的一些精神病医生开始运用一些类似心理测验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诊断。1921年罗夏(HRorschach)编制了著名的罗夏墨迹测验。这是非常有代表性并在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心理投射测验,主要是通过被试对一些标准化的墨迹图形的自由反应来评估被试所投射出来的个性特征。这个测验当时专用于精神病领域。可以说,一开始,心理诊断是在医学中得到发展的。,心理诊断在临床中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在精神科运用最广泛,它既用于鉴别器质性精神病与功能性精神病,也可用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心理诊断对于确诊心理变态也有

15、一定价值。在神经科,心理诊断对确定大脑不同部位的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准确性甚至不低于脑血管造影等物理诊断手段。在心身疾病方面,心理诊断对于确定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有相当的诊断价值,并且为心理治疗提供较重要的依据。总之,心理诊断是临床诊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心理诊断与评估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诊断对象,避免过分依赖心理测验结果,单凭心理测验结果进行诊断。心理测验结果只能作为一种诊断的辅助,而不是绝对的标准。避免单凭来访者的主诉对问题作出判断。一定要充分利用会谈、行为观察以及通过量表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用多种方法相互印证。 为了更好地

16、做到客观诊断,心理诊断工作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如实、详尽地记录来访者的情况;(2)在资料的处理、结果的分析整理时应尽可能地用某种客观的尺度来评定,避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3)在下结论时,要根据客观的事实作判断,不要作过分的推论(张仲明,2005)。,(二)科学性原则 态度和诊断方法要科学,对诊断结果的解释要慎重。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参考可靠的诊断标准,如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以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等。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精神障碍诊断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发现临床医生之间在疾病诊断上存在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包括: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不同;医生所使用的术语和对术语含义的理解不同;交谈检查的方法不同;所采用的疾病分类法和诊断标准不同(杨志寅,2000)。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的精神病学专家制订了一系列诊断标准,并且编制了标准化的量表,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另外,一定要采用标准化的量表。标准化的测验保证了诊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并且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