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543642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定义 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能准确的反映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D-二聚体 的产生机理,D-二聚体 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在凝血过程中,经过纤溶酶降解而产生的。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物,经凝血因子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的,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血栓,但是它可被纤溶酶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产生多种复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它是交联后纤维

2、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指标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高,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D-二聚体生成示意图,内源凝血 外源凝血 FXIII 凝血酶 FXI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的单体 交联的纤维蛋白 FPA、FPB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gDPs) (FbDPs),D二聚体临床意义及应用,1、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特异指标 。几乎所有的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均呈阳性,血浆D-二聚体 阴性可以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2、可做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特异指标 。,

3、3、做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及预测的辅助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时,血浆D-二聚体 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可做为心肌梗死病情观察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项目。此外在纤溶过程中早期检测D-二聚体可预测血栓是否会发生的风险性。,4、做为恶性与良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肿瘤细胞内容物中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类似组织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而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易致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5、用于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指标 。 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原发性纤溶症

4、时,D-二聚体 水平不增高或略增高。,6、外科手术后造成血栓形成所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 。,7、白血病与血栓形成 。 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8、骨折与血栓形成 。 骨折可导致患者血栓形成风险性显著增 加,其中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最 为常见。,9、D-二聚体测定与肝脏疾病 。 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组织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增高的幅度也与损伤的时间与程度相关。,10、D-二聚体测定在肾病综合症诊断中的意义 。 血浆D-二聚体 的测定对及早诊断肾病综合症合并血

5、栓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糖尿病性 肾病存在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标本采集,1、静脉抽血2 ml于蓝头管内(凝血功能管),用枸橼酸钠与血液1:9比例抗凝 。 2、充分混匀,立即送检。 3、D-二聚体可以同凝血六项同时检测 。 4、检测时间:每天24小时检测。 5、参考值:500ng/ml 。,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抗凝血酶(AT)是肝脏合成的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2球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与肝素可形成复合物,灭活已经活化的凝血因子,如a、a、a、a和凝血酶等,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抗凝血酶(AT)是血浆生理性抑制物中最重要的一种抗凝物质,其生理作用是防止凝血过度、血栓形

6、成,对凝血酶的灭活7080由它完成,AT缺乏是发生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常见原因之一 。,主要临床应用,1、用于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有效预防肺栓塞。AT活性5070表示抑制物缺乏,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2、用于抗凝溶栓治疗监测。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治疗或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时,其抗凝活性依赖于AT。如果AT水平较低,肝素作用不易发挥,因此必要时需给予新鲜血浆以补充AT的水平。,获得性AT缺乏,1、器官衰竭时AT合成降低 由于肝脏是合成AT的主要器官,因此在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使用天冬酰胺酶制剂治疗期间等, AT活性与水平减低,且常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伴发血栓形成。 2、血浆A

7、T丢失 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AT的分子量较小,易从尿液中随蛋白流失,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中AT与尿蛋白排出量呈明显负相关,故常可导致肾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烧伤和多发性创伤失血等原因也会造成AT的大量丢失,进而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3、 AT消耗增加导致活性降低 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统活化,消耗AT ,增加血栓风险和加重血栓性疾病的程度。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DIC、外科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妊高征时, AT活性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肝素是AT的辅助因子,两者结合后, AT的生物效应(灭活凝血酶的速率)可提10002000倍,最终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效应还是取决于AT的活性。 当AT的活性为70%时,肝素的作用约降低65%; 当AT的活性为50%时,肝素的作用只有原来的1/5 。 说明当体内AT活性降低时,单纯应用肝素治疗,其疗效受到明显影响。 当检测发现AT活性低于50%,肝素效应与预期不符时,应考虑补充AT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