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34330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课改与研究性学习,主讲人: XXX,目 录,第一部分:关于创新教育 第二部分:关于新基础教育课程 第三部分:关于教学创新 第四部分:关于研究性学习,一、创新的本质及其意义,(一)创新的本质及理解要点 (二)创新的意义,(一)创新的本质及理解要点,1、创新的本质:它是对原有事物及现有状态所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改变。 2、理解要点: (1)核心:创新是一种改变 (2)创新的领域:全方位的;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核心。各学科的,以理科为核心 (3)创新的层次:多层次的:由简单到复杂 (4)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5)创新有价值标准,(二)创新的意义,1、从社会的角度看: (1)在经济领域:速度、结构

2、、效益、就业等需要创新 (2)在社会领域:老龄化问题、人口流动问题、区域差异问题等 (3)在文化领域:多元化等问题 2、从个体的角度看:就业与创业,二、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一)创新意识 (二)创新思维习惯 (三)创新精神 (四)创新能力,(一)创新意识,1、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什么是“创新” 2、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为什么要“创新” (1)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创新的意义 (2)逐步培养学生的以下责任感: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二)创新思维习惯,1、创新方法论:“五点论”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空白点、缺点、交叉点、重点、难点” 2、创新技巧: 加减、扩缩、

3、正反、替代、位移、因果,(三)创新精神,1、理性的怀疑、批判、否定 2、勇气 3、毅力 4、竞争意识 5、合作意识,(四)创新能力,1、学习能力:自我计划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提问能力、归纳与概括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 2、社会活动能力,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1、目标的调整: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 2、内容的特点:生活、学科、实践 3、教材的构成:问题、知识、应用 4、学习的特点: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

4、问题,1、“双基”与新课程目标的矛盾 2、过高标准与学生的差异性 3、大容量与时间的矛盾 4、资源短缺,三、教学创新研究,(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改进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五)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六)课后作业的改进,(一)教学改革的目标,1、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1、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1)知识要素: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兴趣和综合 (2)技能要素:学习技能、实验技能、科技制作技能、运动技能、艺术技能 (3)能力要素: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知识结构,1-1、生活知识、学科基本知识、职业或岗位知识 1-2、感性和实践知识、

5、理性和书本知识 1-3、语言工具、计算工具、信息工具 2、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及运动知识,学习能力,1、学习的自我计划能力 2、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3、提问能力 4、归纳与概括能力 5、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2、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1)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1)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备课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效率:知识、技能的密度和难度、能力训练、德育目标、学生掌握的比例和程度 指导和批改作业的效率,(2)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预习的效率和质量 听课的效率和质量 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二)教学过程的改进,建立教学全程观 加强和改进预习环节 加强和改进课后

6、作业环节,1、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1)预习的意义: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改进课堂教学的基础 (2)预习的类型:背景式预习、主题式预习 难点式预习、尝试解答式预习 (3)预习的指导和检查,(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分层次教学与“走班制教学” 小班式教学与大班式教学 “小课式教学”与“大课式教学” 课堂式教学与非课堂式教学,(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讲授式 练习式 讨论式 “三明治式” 活动式 精讲多练、精讲多议、精讲多做,(五)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法思想 表现形式: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耳听、动鼻闻、动口尝和表达、动脑思考,(六)课后作业的改革,作业类型的拓展:预习

7、式作业、复习式作业、自学式作业 作业层次的调整:分层作业 作业手段的多样化:读、听、写、看、动手等 作业组织的改进:独立作业、小组作业、结对作业等 作业批改的改进:,第四部分:关于研究性学习,(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和目的 (三)研究性学习的对象 (四)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1、什么是“研究” 2、什么是“学习” 3、研究与学习 的区别 4、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了解、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人类已有文明以及国家或学校的举办者所规定的内容的认知活动

8、。,(二)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核心和根本目的,1、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 2、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4、研究性学习的直接目的 5、研究性学习的间接目的,(三)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对象?,1、对象一:研究型课程 2、对象二:基础型课程 3、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四)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一)关于“接受学习” (二)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共性 (三)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差别性 (四)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一)关于“接受学习”,1、接受学习:是指学生接受教师以定论形式呈现的内容。 2、有意义接受学习

9、:当教师以定论形式呈现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时,以及当学生能将此类内容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时,这就是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共性,1、强调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 2、强调学生能够运用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 3、强调认知过程中的理解。,(三)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差别性,1、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教师是将新的知识以定论形式呈现给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事实依据和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支持和接受新知识或技术;,2、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新的知识“是什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

10、不仅让学生知道新的知识是什么,而且需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表达和阐释各自对所学知识及技术的理解,并解释其理解的合理性。,3、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教师向学生说明新的知识的“正确性”。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并指导他们运用各自所掌握的知识或技术对所学知识或技术进行必要的、适当的验证、批判和修正。,4、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将新学的知识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契合”。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反思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各自独特的方式来归纳、组织所学的知识或技术。,5、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批判性。,(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1、课题研究式研究性学习与渗透式研究性学习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假设意识和提问能力 (1)创新的方法论 (2)创新的思维技巧 3、深化教学改革,XXX XXXXXX XXXX师大XXX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XXX系 电话:XXX-XXXXXXXXXX 电子信箱:XXXXXXXXX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