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42481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21 孔子|语文S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孔子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教学重难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教学准备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孔子的生字词,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展示PPT2)这篇

2、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两部分:孔子的生平和有关他的几个小故事),那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生平的这一部分。我现在要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否忘记了:1、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2)流传于世的一部的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2、论语是谁写的?记录的是什么?生预设:是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论语。(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二)讲授新课:分析课文主要内容1、师生共同解决:(1)师:论语既然是记录孔子“

3、平时言行”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告诉了我们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展示PPT3)(2)思考问题: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举手回答)(展示PPT4)生预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生预设: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板书推己及人)D、“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能说说吗?(举手说说)(播放视频)E、结合视频与生活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要设身处地

4、地为别人着想,要将心比心; 要学会换位思考; 要学会关爱别人(3)师生共同小结段意。A、这段主要讲了什么?(谁做了什么?)B、小结段意:写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主张。C、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展示ppt5)(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全班朗读)(5)小结学法:(展示ppt6)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加小标题感情朗读2、小组合作:(展示ppt7)师:请小组自由朗读并讨论,按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四至第八自然段。(1)学生按上述学习课文的方法自学。 (2)解决以下问题并讨论汇报: 1.给故事加上小标题;2. 说说你对每一个故事的

5、理解? 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汇报故事小标题(展示ppt8)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4、与颜回谈“识人不易”5、晚年读周易 (全班朗读)同学们都概括得很好,现在我们简要看看故事的主要表达的思想:(一)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展示ppt9)生汇报:因为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这个字。师:孔子为什么“非常厌恶这个盗字”?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盗字的 ?生:盗,即盗窃,孔子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所需,“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很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师:从这里可以说明孔子的什么品质

6、?生:孔子厌恶偷盗,懂得自律、安守节操(点名朗读)(二)现在我们来看看故事三: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展示ppt10)(2)、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在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有修养,贫困时忍受清贫,恪守节操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三)故事四:与颜回谈“识人不易”(展示ppt11)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师总结: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师引导: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4)孔子是怎么学习周易的?(展示ppt12)孔

7、子是怎样读周易的?(A、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情况?韦编三绝 B、比对孔子,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 学而不厌(板书) 活到老,学到老(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1)通过五个小故事,总结孔子的为人处世道理。推己及人、懂得自律、安守节操、君子自省、学而不厌(2)总结全文内容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四)课后作业:学而不厌再收集1-2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五)板书设计:孔子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

8、4、与颜回谈“识人不易”5、晚年读周易教学反思孔子一课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孔子是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这篇精读课文就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的对他做了一些介绍。本文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张,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课前我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如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充分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我安排不同的朗读方式,如初读时可自由轻声朗读,可同桌互读,细读时采用默读、齐读、

9、依次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情态。2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孔子的生平概况这部分是我抓住介绍他是什么家,介绍了几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进行理解。通过朗读一些关于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里的描写,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张,形象风貌,如: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善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3对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话语进行评析,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原则并运用于生活实际。回顾自己整堂课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讲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讲了第一个小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通过交流,明白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拉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理解儒

10、家思想的核心宽容。并让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说说到对人要宽容。在讲完第一个小故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并指导用同样的方法让他们自学后面的几个小故事。想法是好的,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做得很不够。我先是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是谈自己的感受,这时,我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而是靠自己的讲灌输给学生,没有把发言权留给学生,虽然老师讲了很多,但学生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这是很不可取的,今后要注意。还有就是对课文读的太少了些,虽然在设计这堂课时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由于怕读得时间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自己的心理素质太差,紧张。),对课文的读也就不到位,这或许也就是学生不

11、能很好地谈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其实文本所在表达的内容很多时候在学生的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总之,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还要多努力,争取让自己的教学上一个台阶。A、你认为孔子为什么“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说明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B、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盗”字的,能说说吗?C、你给这一自然段加的小标题是什么?关于第五、六、七自然段: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说说看。B、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样的感慨?C、“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

12、内心不一定可靠。”你有过孔子说的这种事例吗?说说看。D、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给它加个合适的小标题。关于第八自然段:A、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情况?B、比对孔子,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五)品读感悟,延伸拓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3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说过的给人以启迪的话?(六)总结全文,加深印象1总结全文。2作业: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最好的朋友听。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事2:不喝“盗泉”水、故事

13、3:谈“君子与小人”故事4:谈“识人不易”故事5:晚年读周易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第二个故事:(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第三个故事分角色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

14、,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带着理解齐读。3)第四个小故事边思考边勾画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3.学习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