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展战略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147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持续发展战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持续发展战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持续发展战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持续发展战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持续发展战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持续发展战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发展战略讲义(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一、人类生存系统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系统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是一个多维的综合体,它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在这个大系统中,社会、人口、环境、资源是其构成的基本元素,而这些元素本身又分别是多因素、多结构、多层次、多变量的有机整体,是这个巨系统中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互相作用。人类生存系统具有以下特征:,(一)目的性 人类生存系统的目的性体现在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而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分层次的,存在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序列,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往往建立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二)整体性

2、 人类生存系统的总体质量是每个子系统发展的基本前提,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行和协同作用则是大系统发挥整体效能的基础。,(三)动态性 人类生存系统及每个子系统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反对停滞不前,反对固守“自然”,反对落后或不合人类生存需求的“原始”。但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生存系统的发展应是一种“循序前进的变革”,是一种有序的运动,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是一种协调中的进化。,(四)关联性 人类生存系统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繁多而复杂,但大体可概括为5个基本要素、15种关系和行为,其组合见下表,(五)层次性 构成系统的诸要素,都各自具有很多层

3、次。人类生存系统的层次性含有空间上的层次性和时间上的有序性双重含义,空间的层次性可按全球、一国家、一区域(部门)、一企业(家庭)、一个人排列,而时间上的有序性表现为各代的人类生存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就是既要考虑空间层次的可持续,又要考虑时间层次上的可持续。,(六)相对稳定性 虽然系统运动是绝对的,但在特定条件的变化未达到某个阈值之前,在一定的时期可保持相对的稳定。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各类生物具有其自动适应的生物学特性,众多种类构成的生态系统,有自组织、自调节能力,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二、人类生存系统要素分析,人类生存系统涉及到社会、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相互关联的几个方

4、面。,(一)社会 社会通常与家庭、团体、政党、信仰与宗教、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有时还与交通、保险、通讯、娱乐等概念相关,甚至更一般的社会概念将经济、环境等因素也包括了进去。现代的社会发展指的是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社会性整体发展。社会发展的含义可归纳为三个层次:1、指人们的健康、卫生特别是社会福利的增长;2、指经济以外的其它社会生活的发展,如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3、指的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二)人口 人口是人类生存系统中人的统称,是人类生存系统的核心要素。人既是该系统演变的主因,又是其演变结果的承受者。人类一经产生,就通过

5、自身繁衍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与环境、资源等组分发生联系,并开始了人与社会、环境、资源、经济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三)环境 环境一般指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总和。这里主要指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四)资源 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等。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外延与内涵也在逐渐扩大和深化。从资源的广泛分布而言,它几乎无所不在。但资源概念缘于人对资源的认识。它具有时间、空间、社

6、会制度、利用目的和设计手段与技术的多维度特性。客观存在的资源只有在被人类认识和用以满足需要而且有一定价值时,才能成为现实的资源。资源的被认识、取得与利用,需要一定的时空条件和技术,同时还依赖于资源的使用价值与供给数量。,(五)经济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它组织商品生产,提供服务以及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一些自然系统(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系统(指导、限制和促进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法规、习俗、传统、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社会联系)发生关系。在经济系统与非经济系统之间往往难以确定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任何一件事物,要么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要么与经济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

7、。,三、人类生存系统要素的相关分析,(一)社会与社会 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各国之间的关系、各区域之间的关系、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等。关系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合作与冲突。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国家之间、区域之间要求合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二)社会与人口 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不但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不存在没有人的社会,特定的人属于特定的社会。社会系统(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交通等)为人提供了各种生活条件,满足了人类精神的、健康的以及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又决定了社会系统的总体

8、特征。,(三)社会与环境 社会系统的有关政策(如控制人口、教育、医疗、保健、控制污染、消除贫困)以及公共参与程度,不仅影响社会系统本身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影响环境质量的好坏。反之,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是社会系统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系统持续发展的条件。,(四)社会与资源 资源是社会系统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系统持续发展的条件,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如果失去稳定可靠的资源基础,那么这个国家和区域也是不稳定的。由于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因此,区域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的方式使资源空间配置达到基本均衡。社会系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有关政策、法令以及公众的资源意识、社会决策水平等的作用更为明

9、显。,(五)社会与经济 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极为复杂,经济发展不一定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增长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社会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六)人口与人口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协调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当代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代际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本区域、本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就关系的性质而言又有生存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等,可持续发展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应有公平的生存权利、公平的发展权利。,(七)人口与环境 是

10、一切环境问题的主因,人类改变和破坏了环境,人类同时又在改善环境。全球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有些学者提出用定量指标来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即: I = PAT 其中,I表示人口对环境的影响,P表示人口数,A为每人消费,T为技术影响。用这一公式,计算富国和穷国居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富国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是穷国的7.5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八)人口与资源 人类的生存需要资源的供给,由于资源本身客观上存在“承载能力”,因此,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必然造成对资源需求过度。尽管随着技术进步和人类开发利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提供替代品或提高生产率

11、来缓解对资源的压力,人口的资源承载力会得到增加,但是这种增加趋势随着人口容量富余空间的缩小而降低,当超过极限值后供给能力便会边际递减。随着可供资源潜力的缩小,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阻力的加大,即使人口消费水平不变,技术与环境产出效益所能支撑的人口增加趋势亦会自然降低。,(九)人口与经济 经济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以其产业结构的配置状态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制约着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增长速度和存在结构等的转变。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其劳动力的数量、质量投入及消费需求动力,推动或延缓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机制,对人口再生产的规模、结构以及就业人口的状况提出了种种适度要求。这种要求

12、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需要。,(十)环境与环境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区域自身的问题,而且是国际性问题、系统性问题,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相互间的合作与信任。另外,环境系统内部各个环境组分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生态环境链,局部的链环受破坏往往导致连续的环境问题相继产生。环境与环境关系还表现在代际之间环境问题的继承性上。,(十一)环境与资源 一方面,由于资源也属于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然引起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环境质量的下降限制了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在资源使用上越来越要求考虑环境

13、容量问题。,(十二)环境与经济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便构成对环境的破坏。然而经济发展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提高人类保护环境的能力。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也可能相互制约,导致恶性循环。,(十三)资源与资源 首先,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有的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是有价的,它们的数量、质量和价值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其次,资源的种类繁多,它们都是共生、伴生、相互依存的,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它们的数量、质量、贮存方式、贮存位置决定着价值

14、和可利用程度的变化;第三,资源是和利用分不开的,一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导致另一种资源数量、质量和价值的变化;第四,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源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相互替代性使得人类才能持续地利用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十四)资源与经济 资源是经济文明必要的生产要素和投入因子,经济发展都是以资源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资源品种的差异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某个地域的产业布局。资源开发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经济是资源开发的动力,经济条件决定了可开发资源的数量界限

15、,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数量界限也在不断被扩大,一些劣等条件的资源,因价格上涨和技术进步而逐渐进入被开发领域。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采滥伐、过度利用等)会使资源基础受到削弱,特别是可能造成可更新资源再生能力的破坏,使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五)经济与经济 经济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同一区域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以及区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经济之间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区域的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第二节,人类生存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一、可持续发展指标概况,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概念,以及

16、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手段上。这两大方面的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联结的纽带便是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或测度。因为,如果没有衡量的指标体系和一套用于衡量的测度方法,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既无法给可持续与不可持续以科学的界定,也无法指导实际操作。可持续发展的测度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进而又影响到这个国家、地区、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经济总量的增长(GNP)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出现这一方法正受到更多的质疑。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的第40章指出:“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产值)或个别资源或污染流动的计量单位等常用的指标不能充分说明可持续能力。必须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便为各级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促进一体化环境与发展体系能自我调节的可持续能力。” 坚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设在英国的全球环境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