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1073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两个拳头”抓工业 一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研究,王志远 讲师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一,绵阳工业发展的五对矛盾 一重点与难点分析,大与小:对产业组织结构的分析 市与县:对工业区域布局的分析 多与少:对工业发展主体的分析 高与低:对工业发展质量的分析 城与乡:对工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一)大与小,大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是”火车头”和“定海神针”,但增长质量(增加值)有待提高 中型企业稳定增长,发展质量较高,成长性可观 小型企业比重偏小,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不发达有关,规模以下企业状况分析,规模企业是绵阳工业主体,占全部产值570亿的76% 产值 3.22 : 1 资产 13.74 :

2、1 规模: 7250万元/户 : 69万元/户 私营、个体优势明显:个数97.5%、产值92.1%、资产80.5% 产值占比过10%的有涪游三安江五地,合计88.8% 丘陵三县三盐梓企业实力弱小,发展艰难:个数占比42.2%,产值占比24.6%,资产占比17.4%,亟待发展,事实与思考一德绵对比1,绵阳曾经“命系长虹” 19962003年8年间,长虹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都在45%以上,1997、98、99三年更是达到57.9%、70.9%和60.4% 德阳:大小并举、市县协调 到2004年,德阳围绕重装龙头企业, 发展从事零部件、元件和中间材料生产的中小型专业化企业120家 到20

3、04年,德阳重工业企业356家,轻工业企业217家,产业协调发展,大与小的矛盾分析,金字塔 倒金字塔 大:企业 “鹤立鸡群” 、“独占山头”,大而不强,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充分,产权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任重道远 小:“草根型”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优势产业中企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集群水平低,配套企业群落稀疏,成长型企业发展不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进程艰难 大与小:在发展的观念、思路、战略上存在不足:重大而轻小,重规模和数量而轻质量和结构优化,重表象而轻实质,(二)市与县,2005年,233个规模企业集中于涪城辖区,占全部599个企业的39% 涪城区属企业47个,占20%,2

4、2.57亿,占8.5% 产 值 1.58:1 (1.62:1) 增 加 值 1.19:1 (1.26:1) 资 产 1.19:1 (1.42:1) 市县发展质量比较 增加值/总产值 平均为28%(26.85),涪城辖区24.72%(24.17%), 不如其他县区33%(31.08%),在全部规模企业产值中,县属企业占比为合计45%,市属占比55%;仅涪游江及安在市级占比过5%,合计占比36%,余下9%为其他县分享 规模以下企业产值市级占比超过10%的有涪游三安江,合计占比88.5%;规模以下企业对县域发展影响较大(县级占比超过40%)的是三盐及安涪 涪游优势待彰;三盐梓处境艰难,规模以上企业产

5、值的市级占比合计6.4%,规模以下企业产值占比 合计24.6%;江油规模结构失衡;安县潜力大,平北有望,事实与思考一德绵比较2,GDP比较:2004年,绵阳市只有涪城、三台、江油的GDP在50亿元以上,德阳除罗江外,其余五县均在50亿元以上 结构比较:2004年绵阳第二产业GDP占比仅涪城(45.4%) 、江油(44.1%)较高,德阳除中江外,其余均超过40%;德阳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绵阳仅涪城、江油、游仙,大部仍为农业形态,财政状况比较,20012004年,德阳财政收入分别高出绵阳2.95、9.6、10.66、12.87亿 非税收入占比低于绵阳,工商税收占比高于绵阳,其收入稳定性和成

6、长性好于绵阳 绵阳仅涪城、江油有财政赢余,而且各县财政赢余增长率均为负数,而除中江常年赤字外德阳各县财政均为赢余并呈加快增长态势,市与县发展差距分析,(三)多与少,有喜有忧: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近年占比下浮较大,产值/资产水平达0.95:1,高于平均水平(0.85:1) 新兴经济主体上升加快,但产出水平太低(0.67:1) 国有与非国有产值之比为2.36:1,资产之比为1.67:1 当务之急:壮大非国有经济,实现与国有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参天大树”与“生态绿洲”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关键举措,(四)高与低,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国有控股企业波动明显,下滑较大 处于幼年期的私营企业发展起伏大,

7、水平偏低,无力提升绵阳工业的发展质量 产业优势受制约:冶金、建材业高于平均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产业,表现不尽如人意,事实与思考一德绵比较3,总体发展水平超过绵阳 从2000年起,德阳农民纯收入、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一直高于绵阳;2001年起财政总收入超过绵阳; 2003、2004年工业增加值分别超过绵阳8.28亿元和30.8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德阳比绵阳丰富 2004年德阳工业产品涉及31个行业大类,81个中类,222个小类,有175种工业产品。绵阳工业产品涉及30个行业大类,有136种产品,工业产品比德阳少39个,差距探源,房地产投资 20002003年,绵阳是德阳的2.02倍、

8、1.09倍、1.83倍和1.73倍 技改投资 19982004年间,德阳增长了2.1倍,绵阳仅增长了85%;20012004年,德阳占比分别为21%、32.3%、35.2%、37%,分别高于绵阳6.8、14.7、13.7、9.0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占比 2004年绵阳为28%,而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等地为70%以上,(五)城与乡,追根寻源:工业发展格局中的大与小、市与县、多与少以及高与低的矛盾,归根结底源于“二元经济结构”,源于城乡发展的巨大落差 难题:完成工业化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将不同于于“珠三角” 、“温州”或“苏南”等地的模式 新思路:按照“工业支援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要求实现工业化,事

9、实与思考一德绵对比分析4,“市带县”与“县养市”的差距 德阳6个县市中,有四个县进入全省“十强”县,而绵阳仅有涪城区 德阳有什邡、绵竹、旌阳区和广汉市4个县市进入全省工业30强,其中什邡、绵竹进入增加值、收入、利润和利税前10强;绵阳仅涪城和江油进入全省工业30强,涪城进入前10强,2004年全国的经济结构为15.2:53.0:31.8,德阳为20.6:47.7:31.7,仍然保持着工业化进程中的“二、三、一”型产业结构;而绵阳为22.1:37.9:40,过早形成“成熟型”经济结构,即“三、二、一”型产业结构 1998年德阳人均GDP比绵阳高238元 (6354元/人6046元/人) ,到20

10、04年高出2543元(11152元/人8616元/人),六年时间内差距拉大了2305元。绵阳要达到德阳的人均水平,经济总量需增加134.3亿元,二, 到2010年的工业发展规划,目 标 打造百亿元企业4户以上、10亿元企业20户、亿元企业100户、规模企业1000户,产值突破1000亿,工业增加值、利税指标在2006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分别达到355亿元、100亿元,把绵阳建成西部工业强市 思 路 “打造参天大树,培育生态绿洲”,即 “两个拳头”抓工业:一手抓百亿企业壮大,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 发展新要求:企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布局集中化、发展集群化 发展分四个层次:百亿、十亿、亿、500万以

11、上 推进六大产业集聚:电子信息、电子军工、汽车部件及特种汽车、生物医药及食品、纺织,三, “两个拳头”抓工业的意义,促进绵阳工业两个跨越:实现县域经济的初级工业化(基本工业化)和市级工业的现代化 构建绵阳工业和谐发展格局:由“倒金字塔”结构转变为“金字塔”结构 壮大绵阳综合竞争实力:建设科技产业城是务实之举,绵阳要率先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城市,成为又好又快实现科学发展的示范性城市,四,构建绵阳工业发展新格局,(一)标志 环境优良:商气足、财气旺、人气高 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企业优秀:治理结构、发展模式合理,适应挑战,抓住机遇,创造优势,效益显著 业绩优异

12、:创新发展能力强、综合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事实与思考一2006年成就,10亿元以上企业加速增长,总户数达到7户,比上年增加3户:国虹数码公司、巴蜀电力燃煤公司、东材集团 亿元以上企业总户数达到75户,比上年净增9户,新增14户,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达到650户,新增加145户,其中:高新区新增34户、涪城区(含经开区)新增30户、江油新增15户、盐亭新增5户、科创园新增5户、梓潼新增5户、平武新增4户,安县、北川、三台空缺 2006年GDP达到560.8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0家,比2004年增加207户;完成增加值161.1亿元,增长29%,增速排名居全省六个

13、重点工业城市之首,(二)框架,主干线: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加快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为核心, 构建 “核心_配套”的企业共生关系 主题曲:在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实现大中小企业和谐发展 主战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三)构建“金字塔”型的产业组织结构,目 标 产业壮大 企业相融 城乡“双赢” 路 径 围绕产业壮大实现集群式发展 围绕企业壮大实现雁阵式发展 围绕区域协调实现互动式发展,(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市 县” “市 县” 落实“两个拳头抓工业”的责任:市抓百亿企业的打造,县抓中小企业的发展 构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核心层:新型工业化的集中发展区,创新高

14、地、人才高地、技术高地,绵阳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和主体,带动县域发展的“策源地” 紧密层:农村工业化的主战场,接受科技城的辐射、带动、牵引,主要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壮大工业化的新生力量,通过“工业化+产业化”模式,完成初级工业化 辐射层:有效保护,综合开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产业, 构建绵阳的生态保护圈和绿色产业基地,县域工业化模式选择,坚持”以人为本” 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于工业发展的全过程, 重视和爱护“草根经济”,实现平等发展、一视同仁、“国民待遇”;推动民营经济 、中小企业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鼓励个人创业投资和事业冒险; 在处理市县发展矛盾时,要突出照顾县域利益利益,坚持优先发

15、展、满足需要、适当倾斜 坚持市场导向 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城乡互动,(四)培育参天大树举措,创新企业发展模式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创新资源配置模式,成就1:推动重大工业项目的落实,长虹:总投资160亿元,首期投资78亿元,生产PDP屏、首期280万台空调压缩机及手机项目等 九州:总投资13.5亿元,建设1000万台机顶盒暨空管监视雷达系统产业化项目 攀长钢:总投资10亿元,生产1万吨钛材项目 开元磁材:总投资3亿元建设亚洲最大生产能力的软磁项目 新华:华晨集团、五粮液集团、绵阳市三方正式签订了新华股份股权转让合同,规划合作生产15万辆汽车整车、50万台汽车发动机 这批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500亿

16、元以上的工业产值,相当于绵阳现有工业产值的总和,成就2:依托大企业建设园区,强力推动产业聚集,长虹工业园 在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占地3000亩,已经吸引了PDP屏、空调压缩机、手机生产线等项目及多个配套项目入园发展,着力建设中国最大信息家电工业园,一期工程投资78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工业产值300多亿元 攀钢工业园 攀钢足绵阳的50余家配套企业和自身发展需要,确定在江油兴办占地3000亩的工业园,成就3: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把推进产业经济合作作为加快绵阳工业发展的突破口 促成了长虹和韩国Orion公司、咸阳彩虹集团三方联合在绵生产PDP项目 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电连接器研制和生产企业华丰公司整体划拨给长虹集团 新华和辽宁华晨集团、五粮液集团的强强联合,成功实现了汽车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跨越式发展,问题与思考,区域布局问题:如何推进科技城三个层次的产业布局?如何通过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资源配置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资源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