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96634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讲义(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原理与方法,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 雷洋,第五章. 生产规模的确定,1.规模经济理论,1.1生产规模的界定 从工业项目评估的角度看, 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其衡量指标主要有产量、生产能力、产值、职工人数和资产价值等。 1.2规模经济理论 概念: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规模下或一定的规模区间内,企业生产最接近“最优效率”的生产规模。 按照实现领域的不同,可将规模经济区分为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也可分为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还可分为规模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1.生产规模理论,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 生产上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实行专业化生产或

2、流水作业,扩大了生产批量,或者采用大型高效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随着生产批量扩大或生产规模扩大而降低。 经营上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扩大经营规模,节省了经营费用,生产要素物尽其用,从而使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提高,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增强。,1.生产规模理论,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工厂规模经济是从设备、生产线、工艺过程等角度提出来的,是指单一产品生产工厂的单位产品生产费用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企业规模经济是扩大多种产品生产工厂的规模,单位产品生产费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生产规模理论,平均费用,产量,A,B,C,SAC1,SAC2,SAC3,LAC,平均费用曲线图,

3、1.生产规模理论,规模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 达到内部经济性的规模是指生产装置系统和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处于最佳组合时的生产能力或产量。 规模的外部经济性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市场的规模及其分布、资源条件、运输条件、资金筹措条件等。 规模不经济 是指一个经济实体的规模过小或过大而引起的不经济。,1.规模经济理论,1.3规模收益变动与规模经济区间 (一)规模收益变动 规模收益变动有递减、递增和不变,1.规模经济理论,金额 (收入、成本),规模 (产量),QA,QC,总成本,销售收入,QB,0,固定成本,2.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2.1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一)政府经济

4、发展规划 是指各级政府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安排和规定。 (二)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2.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2.2市场需求 市场决定项目的命运,项目产品有市场,才有必要实施该项目。从数量上讲,确定的生产规模应小于或等于市场需求量。 2.3工艺设备 2.4资金和基本投入物 基本投入物:指用于项目经营的主要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主要的燃料及动力等。,2.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2.5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条件 2.6其他因素 包括土地、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 2.7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制约和决定项目

5、生产规模的关键因 素。在可研和项目评估中,按照经济效益的高低, 通常可以把项目生产规模分为以下四类: 亏损规模 起始规模 合理经济规模 最佳经济规模,3.生产规模确定的方法,3.1经验法 是指根据国内外同类或类似企业的经验数据,考虑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确定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一种方法。 3.2“生存技术”法 也称经验方法,实质是: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该方法是诺贝尔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提出。,3.生产规模确定的方法,3.3规模效果曲线法 规模效果曲线法是通过不断扩大拟定的生产规模,研究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曲线随之变化的情况,来确定项目最适宜的生产规模的一种方法。 由于销

6、售收入与成本曲线也叫规模效果曲线,这种方法也称为规模效果曲线法。,3.生产规模确定的方法,3.4分步法 也叫“逼近法”,特点是先确定起始生产规模作为所选规模的下限,确定最大生产规模作为所选规模的上限,然后在上、下限之间,拟定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通过比较,选出最合理的生产规模。具体步骤: (一)确定起始生产规模 确定起始生产规模的方法: (1)若项目产品在国内销售,且无法用进口品替代,则项目的起始生产规模主要受技术和设备的制约。 (2)如果项目产品可以用进口替代,则应将生产成本费用与进口成本进行比较,确定起始生产规模。 (3)如果项目产品可以出口,则应将项目生产成本费用与换汇收入进行比较,确定起

7、始生产规模。,3.生产规模确定的方法,(二)确定最大生产规模 (三)确定合理生产规模 起始生产规模与最大生产规模确定以后,就确定了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上限和下限,可以在此之间拟定若干不同规模的比较方案。其中成本费用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应为最终确定的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第六章. 建设条件和生产条件分析,1.场(厂)址选择,一般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投资项目建设地区的选择,即选点;二是项目具体厂(场)址选择,即定址,指拟建项目的具体施工建设地点。 厂址选择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先选点后定址的过程。,1.场(厂)址选择,一、考虑的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经济技术因素,自然因素,运费和地理位置因素,1.场(厂

8、)址选择,二、选址的原则,服从规划,节约土地,节省投资,利于环保,安全,保证生产、方便生活,多方案优选,1.场(厂)址选择,场(厂)址选择的分析内容: 1.位置 2.占地面积 3.地形、地貌和气象 4.地震情况 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6.原材料供应 7.动力供应 8.交通运输 9.给排水工程 10.人力资源 11.施工条件 12.征地拆迁移民安置,13.环境保护条件 14.法律支持条件 15.生活设施依托条件,1.场(厂)址选择,三、选址方案的比较和遴选 (一)方案比较法 (二)评分优选法 (三)最小运输费用法,2.环境保护条件分析,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污染:有害于人类及其

9、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环境保护条件分析,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 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噪声等。,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 (1)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的破坏。(2)对森林草地植被的破坏,如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3)对社会环境、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的破坏。,环境保护的 评估内容,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环境保护条件分析,二、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的原则,1.预防为主和环境影响最小化,2.节约

10、资源,3.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4.资源循环利用,5.工程材料无害化,3.资源条件分析,可再生与不可再生,可枯竭与不可枯竭,物质资源与生态资源,分类,在项目评估 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这里的资源是指可供项目开发利用,并用为项目需要的自然资源。,4.原材料及燃料动力条件分析,原材料供应方案分析,原材料的数量,供应来源和供应方式,运输方式,价格,原材料的质量,4.原材料及燃料动力条件分析,燃料的供应条件,项目用电的供应条件,项目用水的供应条件,分析其他动力的供应条件,燃料动力水供应方案分析,5.节能措施分析,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第23条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5.节能措施分析,可行性报告是否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根据1997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要求:可行性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6.节水措施分析,2002年5月,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必须充分评估 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合理使用水资源。,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