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70877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205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管理与监督 ppt课件(2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传染病防治 管理与监督,卫生部全国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 委员 四川省卫生厅卫生决策咨询委员会 委员 四川省卫生行政执法法律咨询委员会 委员 四川省律师协会医事法学专委会 委员 四川省卫生法治研究中心 研究员 攀枝花市卫生监督局 主任医师,石 滨,全国省级卫生监督员执法能力培训班,2,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与管理,1、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 2、传染病疫情控制监督 3、消毒隔离监督 4、医疗废物监督 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3,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首要环节。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传染病疫情进行监督检查,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工作的核心。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根据国家赋予其疾病预防控制的特殊职责,对其主动收集。及时分析、调查和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关键词:首要环节、工作核心、特殊职责,4,一、监督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办法 (四)卫生部关于修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 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 (五)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六)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规范(试行),5,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首要环节。

3、卫生行政部门 对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监督检查,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工作的核心。 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根据国家赋予其疾病预防控制的特殊职责,对其主动收集。及时分析、调查和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6,关键检查点:,管理组织与制度 疫情报告,报告病种要求 报告程序与方式要求 报告时限要求 填报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要求 登记要求 培训要求 自查工作,7,二、监督检查内容与方法,(一)管理组织与制度 1管理组织及职责 专门的部门或人员统一填报、收发和核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和报表。 2. 管理制度 a.传染病诊断、报

4、告和登记制度(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工作制度); b.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专门部门或者人员工作职责、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工作流程和要求、人员培训计划和教材、奖惩文件或记录等。,8,(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病种要求 (1)法定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9,2报告程序与方式要求 (1)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2)报告法定传染病及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

5、不明的传染病均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填写; (3)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时限按要求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5)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10,3.报告时限要求 A.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病(含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城

6、市6小时内,乡村12小时内(实施办法第35条1款)。,11,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实施办法第35条2款)。,12,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实施办法第35条3款)。,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修改后,其实施性规定未被明文废止的,人民法院在适用时应当区分下列情形: 实施性规定与修改后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不予适用; 因法律、行政法

7、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修改,相应的实施性规定丧失依据而不能单独施行的,不予适用; 实施性规定与修改后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的,可以适用。,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仍合法有郊、可以适用,14,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37号令2003年11月7日),第十九条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15,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

8、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16,对丙 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17,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1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

9、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19,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20,D.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卫办疾控发200692号 2006-5-19,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

10、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关键词:发现,21,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关键词:诊断,2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

11、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23,E.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 年1 月1 日起实行,五、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

12、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24,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

13、处置建议。,2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 年1 月1 日起实行,六、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

14、级卫生行政部门。,26,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27,注意:,1.未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报告 2.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2 小时内!,28,瞒报传染病疫情:是指明知传染病疫情的真实情况,故意不按照规定报告。 谎报传染

15、病疫情:是明知传染病疫情的真实情况,故意编造虚假的情况报告,或者不真实地报告传染病的有关情况。 缓报传染病疫情:是指明知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故意不按照规定的时限报告。,不问主观之例外:强调“明知”故意!,29,疫情报告人:分为责任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 责任报告人:卫生行政人员、专业防疫人员、医疗保健机构、个体医师,军队、铁路系统内的防疫、医疗保健人员等。 义务报告人:除以上外的其他机关和公民。主要有饭店、餐饮业、娱乐场所、机关团体及车站、码头、机场工作人员等。,30,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违法案件案由参考表(1),31,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违法案件案由参考表(2),32,卫生部关于对乡

16、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批复(2004年4月12日 卫政法发2004112号) 1.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所规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所、站)、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属于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个体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应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33,卫生部关于执业助理医师能否设置 个体诊所问题的批复 卫医函2001163号,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这里提到的“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主要指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不包括个体诊所。,34,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监督,一、监督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