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360918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2019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各国共讨之。这一活动A. 标志着分封制已经瓦解B. 反映了士族阶层的崛起C. 表明政治结构发生改变D. 确立了宋国的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

2、各国共讨之。”并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分封制能会盟诸侯的只有周天子,而材料中没有看到周天子参加,而是由士大夫主持召开,说明分封制的崩溃,C符合题意,C正确;据材料公元前546年及内容分析看,分封制在走向瓦解,A表述不准确;据所学可知士族阶层的崛起于东汉末,B错误;据材料是宋国大夫召集会盟,国君都没有参加,没有体现确立宋国的霸主地位,D错误。2.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A. 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 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基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中心在西北,所以漕运基本是东西方向;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元、明、清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漕运方向为南北方向,这种变化说明了经济格局的变化影响了漕运方向的改变,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B只是一个时期反映,B片面;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C错误;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与对外贸易联系不大,D错误。【点睛】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

4、领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A. 治军突出理学思想B.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 制衡兵权管控过度D. 铲除地方割据势力【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可知,重视规矩,武勇次之;据材料宋真宗“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信息可知,以儒家思想要求将领,但不主张将领自己果敢用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对将领军权的严格限制,以防武将专权,C符合题意,C正确;据材料“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信息可知,以理学治军的关键是

5、以防武将专权,A片面;据材料不能反映重文轻武政策,B错误;据所学可知,宋太祖时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是宋太宗时期,D错误4.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B.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C.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

6、的商品有236种之多。”信息可知,当时中国与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康熙帝曾一度放开海禁,并不是逐渐废除海禁,由此判断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而是强调海外贸易发达,C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海外贸易发达,没有涉及出超问题,D错误。5.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A. 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B. “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 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D. 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

7、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等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前在华英商上书、请愿等方式,为鸦片战争的发动营造了国内舆论的支持,因此D正确;据材料可知,英商在华受限制及称呼,这是民间行为;与国家尊严关系不大,A错误;据材料可知中英贸易没有被阻断,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商,因此C错误。6.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

8、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A. 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B. 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C. 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D. 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及“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可知,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而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而衰落,因此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影响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没有涉及改变南北经济格局,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D错误。7.1946年4月

9、,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最终选出了90名参政会委员和30名候补委员,包括社会各阶层成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B. 受到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C. 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D. 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46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可知,这是抗日战争后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积极有益的努力探索,C正确;据材料举行的国民参政会委员的选举,没有涉及多党合作,A错误;据材

10、料没有涉及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错误;据材料是在“张家口市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等信息可知,没有涉及农民,D错误。8.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ll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A.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 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93年中央ll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11、信息可知,土地承包在原有承包期基础上再延长,还赋予农民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些表明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B正确;据材料“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知,没涉及土地承包权质变问题,A错误;据材料只是土地承包期的问题,没有反映采取措施消除农业经济发展障碍问题,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产业结构调整,D错误。9.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这些现象说明雅典A.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 人文主义思潮盛行C. 注重强化城邦意识D

12、. 公民政治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等信息可知,城邦利用戏剧演出这一集体社会生活,增强城邦公民的集体归属感;同时材料“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信息可知,通过牺牲公民的子女被宣布得到城邦抚恤金这一环节,起到了城邦教化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这些都是强化城邦意识,C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A错误;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是文艺复兴时期,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公民地位的问题,D错误。10.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181

13、3年英国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 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 工业革命完成激化阶级矛盾C. 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提高待遇D. 政府依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工人斗争的目标是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工人还没有将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A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B错误;据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是工业化使工人失业、收入减少,而不是要求提高待遇问题,C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专制,而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14、,D错误。11.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A. 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B. 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C. 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D. 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时是西方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势,因此出现了“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

15、家建交高潮”的局面,D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时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局势日趋紧张,A错误;据材料可知,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经济都受到巨大打击,B错误;经济全球化得以发展是二战后,C错误。【点睛】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1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的出现A. 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B. 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C. 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D. 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信息可知,双方对于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是出于促进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角度出发,意在缩小分歧,加深一体化,D正确;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因此历史不能重新建构,A说法错误;欧盟早在1993年就已成立,因此B错误;据材料体现的是德法之间教科书的撰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