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5663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徽 合 肥 谢 玉 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神创论,进化论,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森林古猿,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起源),P3观察与思考 请你观察类人猿图,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3随着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

2、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人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臂行,直立行走,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能制造和使用简单或复杂的工具,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脑容量大(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语言文字能力,重点,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

3、医药卫生加强自身生存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二、从猿到人的进化(发展),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 000万2 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 000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

4、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答: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想一想,稀树草原,地形变化,气候变化,森 林 古 猿,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类人猿,人类,环境变化 森林大量消失,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5、想一想, 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答: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化石是最好的证据。,想一想,讨论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露西”少女化石,上肢较细 下肢粗长,直立行走,讨论 “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答:石块明显加工过,呈斧状和凿状。可作工具,因此可推断“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观察“东非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你们能想到些什么?,答:“东非人”既有现代人的特征,又有类人猿的特征

6、。说明“东非人”正在进化中。,说一说:森林古猿是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的?可从环境的变化、运动方式的改变、工具的使用、脑容量的变化、语言的产生等方面思考,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的由来 ),人类是在同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步进 化来的。即劳动创造了人。,森林消失,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灵巧,使用工具,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能够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劳动方面: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在劳动中产生语言) 穿衣方面: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

7、渐发生了变化?,三、人类的发展,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事实,事实,事实,观点,观点,森林 古猿,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现代 人类,现代 类人猿,小 结: 一、人类的起源:,二、人类的发展: 1、原因: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 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证据: 3、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化石,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产

8、生语言。,直立 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能够 用火,大脑 发达,产生了语言,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体形: 制造和使用工具: 着衣:,半直立直立,不会会;简单复杂,裸体御寒、遮羞,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P6-1) (1)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 (2)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 (3)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P72)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3、用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简要说

9、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P73),A,一千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

10、环境。,4、请你查阅资料,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P74) 实验研究法:对人与黑猩猩、猕猴、酵母菌、小麦等生物的细胞中所含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对比,发现构成该物体的氨基酸数量及种类,古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别为零,而在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而上述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最无的是酵母菌。,5、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类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P75)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在进化和

11、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年来,人类活动对猿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猿类成为珍稀濒危的物种,因此,人类应理智地运用自己改造生物的能力,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现代类人猿保护区,使类人猿能够在生物圈中生存发展下去。,1、下列动物不属于类人猿的是,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猩猩 D、黑猩猩,2、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A、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C、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D、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3、关于人类的始祖,现在普遍认同的观点是,A、起源于亚洲 B、起源于欧洲 C、起源于非洲 D、起源于美洲,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

12、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的主要标志,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前,她不可能具有的本领是,A、下地生活 B、直立行走 C、使用树枝、石块等工具 D、产生了语言,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A、生活环境的变化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人类区别于类人猿的特点不包括哪一项,A、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有语言、有意识 D、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下列动物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猩猩 D、森林古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