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242910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讲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返回“百 万 家 庭 学礼 仪 ”上海市“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2月目 录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叶小涛(3家 庭 礼 仪生键红(11职 场 礼 仪曲 蒙(20公共生活礼仪田 军(33涉 外 礼 仪夏永芳(52公务礼仪田军(61礼 仪 社 会 和 社 会礼 仪 主 讲 叶小涛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礼仪。有人会有想法:在个性选择的消费社会,礼仪拘谨了。在随意轻松的休闲社会,礼仪太累了。在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礼仪陈旧了。我们要开宗明义地说: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启蒙运动。和谐社会的文化神态就是礼仪。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点上来和大家交流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第

2、 一 章 礼 仪 社 会一、为什么要提倡礼仪社会人类的祖先,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无所谓礼仪。但是不知道哪一天,夏娃和亚当互相看看:哟!我们两个长得怎么不一样呢?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于是,什么就开始了?人类的文明就开始了。“文”这个字,古时候有胸口的花纹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语言中,“文”同“纹”字,有“纹饰”的含义。是的,当人想到要用无花果的树叶遮遮羞;当人想到要在头上插一朵花来吸引异性;当人想到要在脸上涂上脸谱吓唬对方的战士;当人想到要在脖子上挂很多野兽骨头表示我孔武有力-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文化就开始了。文化是什么?去查辞海,就是一句话:“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所以

3、,基于人类文化的人类交往礼仪也就开始了。礼仪:从交际来说,礼就是礼貌、礼节,仪就是仪态、仪表、仪容。从展示来说,礼仪还有典仪、仪式、仪仗的意思。礼仪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观念的约定俗成的交际行为准则。我们不可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无视别人的习惯和感受。如果我喝杯现磨的热咖啡,先放奶,后放糖,还把手指勾到杯把里端杯,有人会说我不懂咖啡文化。如果我拿玻璃饮料杯抓住杯口拎起来就喝,有人会说我粗鲁不卫生。如果我成天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贴墙根走路,有人会说我谨小慎微,不够大气。如果在正式仪式上,我双手交叉在胸前,别人会说我太傲慢。我们国家有一个外贸官员,与某国一个外贸代表团团长约定下午2点正式会谈,2点,我们的

4、代表团准时到达,可对方代表团确整整迟到5分钟才达到,那个团长进来的时候脸颊上有个红红的唇印,旁边女秘书拼命示意,他本人却不知道,还一个劲陪不是。我们的团长说:“你们迟到了5分钟。现在我们也有个重要细节需要再内部商量一下,请允许我们集体退场5分钟。”对方立刻应允,5分钟后,当我方代表团再次进入会场的时候,那个红红的唇印还会有吗?于是双方得体严肃地进入正式会谈。显然,人们礼貌的、得体的、适时的、适况的交往行为就构成了礼仪关系,过去、现在、将来恐怕都需要这种和谐与合拍。二、礼仪社会的文化现象1、礼仪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礼仪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从历史角度看:礼仪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交际文化现象。泱泱

5、中国早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圣人孔子就认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复礼”就是让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仁”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它的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从内心出发,恪守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角色,礼也就不期而至了。孔子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和心理欲求融为一体。所谓“礼-义-仁-智-信”,就是礼为首啊!中国历史上不少帝王和先哲都曾主张“彬彬有礼”,讲究“以礼治国”

6、。他们把“礼”看得十分重要,甚至铸鼎确立“礼”的尊严和地位。在他们的眼中,“礼”不仅仅是庄严隆重的典仪和礼节,还是长幼尊卑的人际关系准则和规范,更是不可逾越的国家秩序,是理性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礼仪不仅仅是我们的个人行为,它还同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疆土的长治久安、国家的文明面貌、公民的道德水准紧密联系在一起。2、礼仪社会的时代文化现象从消费的角度讲,我们已经走进一个美学化的消费时代。也就是一个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代。当我们走进比较安静而且比较有格调的商场,训练有素的服务小姐见到我们一定不会大喊大叫,也不会说:“欢迎光临,请随便看看!”而是会沉稳得体地说:“您好!欢迎光临,请随意看看!”

7、我们立刻就会觉得舒服。还有,人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不一样,他们的礼仪行为也会象圣人孔子说的“合而不同”,即共性中有个性。一个组织的文化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一个组织人的行为规范。每个组织的文化识别系统都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fication)和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fication)以及视觉识别(vision identification)组成。很多企业和组织首先高举的都是他们的理念:欧莱雅的理念是“农夫加诗人”。菲利普的理念是“让我们做得更好!”爱立信的理念是“以爱立信,以信致远。”中国移动是“沟通从心开始!”中海集团是“诚信四海,追求卓越。”上海宝钢是“诚信”。上海

8、电信是“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上海石化集团是“挑战先进,精细管理。”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理念提炼得非常好,我们也看到这些良好经营的组织正是在这些伟大理念的指导下,实践着他们一个一个的辉煌。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念只是贴在墙上,那就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它必然要由行为体现出来。所谓:礼仪跟着公德走,行为跟着理念走。我曾经到台湾一个食品企业去讲课。我站在培训室门口。学员们在下面军训结束后上来,见到我,知道我是老师,啪地将两腿一磕,大叫一声:“老师好!”我当时吓一跳,马上说:“随意,随意-。”又来一个学员,又是一个立正:“老师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只好也不停地立正,不停地

9、大声回应:“同学好,同学好!-。”后来我问台湾的培训经理为什么那么做。他说:“叶老师啊!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啦!”看!文化决定行为,你可能一下子不适应,产生了“礼仪文化休克”,但你如果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你就会融入这种礼仪文化。同样是台湾的一个很有名的轮胎工厂,我给他们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个培训,进了行政大楼电梯口看到门旁贴着一个牌子,上面是:本电梯只供外来贵宾使用,本单位员工一律不得使用。我算贵宾吧?就走了进去。我想,电梯反正上去,陪同我的人员是否可以一起上去呢?没想到陪同我的那个台湾人李先生说:“叶老师,您上八楼,我走上去接您。”我当时就很佩服。培训结束后去吃饭,我大摇大摆走在厂区大道上,还是那

10、个李先生对我说:“叶老师,对不起,请走人行道。”我一愣,厂里走什么人行道?抬眼一望,所有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走在人行道上,没一个乱走,我赶紧就上了人行道。我们还发现,由于文化不一样,礼仪要求的落差也会很大。我到一个国际知名的跨国医药公司去上课。上海的这个办事处是德国人管理的,在一个四星宾馆六楼裙房,6点上课,我5点半就提前到达了,透过玻璃门往里一看,16个白领整整齐齐坐在会议桌两边,我以为他们在开会,就在外面等候,可等到6点,看看里面还在开会,里面那个人事经理看到我,赶快走出来说:“叶老师,你怎么不进来?”我说:“你们不是在开会吗?”她说:“没有啊,我们一直在等你啊!”好家

11、伙,有这样等老师的吗?进去看到他们的办公桌,唰!一排整整齐齐,桌上除了个显示器,连个杯子都没有,我说:“兄弟,你们上班不干活啊?”“不不!我们老板命令,五点半下班,要把桌上的东西全收拾干净。”扑面而来的是什么?德意志民族那种方正、严谨、周到、大度的礼仪文化气质,它命中注定要出现音乐、哲学、莱卡、奔驰啊!可另外有一次我到一个美国人的著名酒业公司去上课,就完全不一样。我出了电梯一转脸就看到他们的总台,接待小姐身后一堵文化墙。高级的写字楼,厚厚的地毯,极静的空间。我上前压低声音:“小姐,您好!请问凯瑟琳在吗?”如果是一般的办公室,接待台都有一套程序化礼貌对话:“小姐,我找凯瑟琳。”“对不起,先生,请

12、问,我怎么称呼您?”“对不起,我姓叶!”“啊!是叶先生。请叶先生稍等!-(打电话)“喂!凯瑟琳,有位叶先生找!-好!明白!再见!”(挂电话)“对不起,叶先生请稍等,凯瑟琳马上出来接您!温迪,倒杯水!”我想这里大概也是这样。谁知那位小姐回头冲着里面的办公室大叫一声:“凯瑟琳有人找!”我吓了一跳,这么安静的地方怎么可以这么叫人?我走到办公室门口往里张望,巨大的“格子化的效率空间”的最里面,凯瑟琳,那个全国营销副总抬头看到了我。照一般礼仪,她至少应该走到门口迎接我,互相介绍一下再领我入坐,谁知她边打电脑边侧头说:“HI,叶老师来啦?随便坐,随便坐!”我就象孙子一样找了把椅子随便坐下来,她又露出半张脸

13、说:“HI,叶老师,那边有个冰箱看到没有?随便喝,随便喝!”我当时小有不快。一会儿上课了,就六个女孩子,都是大区销售经理。东倒西歪坐在沙发上,三个女孩子嘴里嚼着口香糖,边嚼边做笔记,鼻子里还发出uhn-uhn-的声音。一个女孩子还含了一枚橄榄,脸颊上突出一块,一会儿换到左,一会儿换到右。我当时很不舒服,但上着上着我就发现,其实她们很认真,眼睛里都是“热问号”。我不敢说这就是这家公司的文化,但有一点肯定,做快速消费品的往往不太拘泥过程,他们注重的只是结果。组织文化决定礼仪规范真是不假,组织文化还会影响组织的人际氛围。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急急打电话要我赶到青浦工商银行度假村上课。我赶到那里时间已经到

14、了,仓促间我就开讲了,哪知道从头到尾2个半小时一个讲座,所有的人居然全部一色木然的表情,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厌恶,没有笑声,什么都没有,多沉闷的气氛,我想完了完了-。好容易捱到下课,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拎着沉重的皮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门口,突然上来一个人,走到我面前,双脚后跟一磕,摸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我,操着生硬的中国话:“你好,我叫金善敏!”我接过名片一看,明白了,是上海一个韩国投资的大超市的副总。后来才知道,那天听我课的是这家超市的中高层领导,坐在第一排的是四位韩国老总,三位老总是曾在中国留学的,听得懂中文,最有意思的是,那位大老总,一句中文听不懂,他楞是坐得笔直地听了2个半小时。这是什么

15、,这是一种精神!一种礼貌!一种鞭策!一种严格!这是这家超市认真做事,一丝不苟的文化缩影。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组织的文化中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高控制型文化”。3、礼仪社会的理论文化现象严格地说,礼仪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背景主要是社会学、行为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后来的交际语言学。一说起理论大家都觉得枯燥,其实礼仪的理论背景倒是一点都不枯燥,而且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紧密的关系。(1)礼仪是行为互动规则化的符号系统。以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为创始人的“符号互动理论”主张:符号是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符号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自我概念。比如手掌托脸颊或下巴就是一个交往符号。我们可以根据今天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读懂对方的这个符号意义。一般男性托下巴的概率高些;女性托脸颊的概率高些。如果对方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身体微前倾,眼睛里是一个“热问号”,那说明对方对我说的话感兴趣;如果对方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身体微后倾,眼睛里是个“冷问号”,那说明对方对我说的话有疑问或是在审视着我,如果对方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眼睛里是“省略号”,那说明对方走神或累了。人们在交往中总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符号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