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22953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长亭送别教案范文 篇一:20XX苏教版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 【教学目标】 1、把握女主人崔莺莺细腻、微妙的心理,分析其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剧本曲词,体味剧作家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了解元杂剧的体例特点以及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 1、通过唱词把握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鉴赏其艺术形象。 2、鉴赏剧作曲词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鉴赏剧作曲词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诵读法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王实甫其人以及西厢记的内容。 2、了解元杂剧的体例特点。 3、对照注解,通读长亭送别,熟悉

2、本折剧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10分钟)播放电影泰坦尼克主题曲爱无止境,创设抒情氛围。 刚才听到的这支曲子是泰坦尼克的主题曲,它为什么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人们呢?它讲述的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有人曾说:“爱情,回忆中的比现实中的更美好;爱情,舞台上的比在现实中的更感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西厢记,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 二、介绍作者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剧

3、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描写男女爱情,刻画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入百家,创造了五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三、了解西厢记的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后,教师做简要概括。 剧情:相国的小姐崔莺莺和白衣秀才张珙于普救寺相遇,一见倾心。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夺走崔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有能退贼兵者以女妻之。张珙函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打退了贼兵,可是

4、老夫人变了卦,让张、崔以兄妹之礼相见。这两位青年不屈服于封建礼教,在婢女红娘的协助下,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数责夫人言而无信的过错。老夫人被迫承认莺莺和张珙的婚事。但又提出张珙必须应举得官回来才能见她。结果张珙中了状元,以大团结结局。这个剧歌颂了张珙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追求纯洁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展开的斗争,表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四、了解元杂剧特点 (1)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那么它的剧本构成有何特点呢?请大家指出投影上划线部分的名称。 PPT展示: (夫人、长老上,云A)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

5、,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B” 【正宫C】【端正好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E 明确:A:这是“科”或“介”。是元杂剧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舞台动作往往具有夸张性、象征性。 B:这是“白”。也叫“宾白”“说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人物上下场时的宾白多为韵语,内容是概括剧中的重要情节,并对剧中事件表明态度,“白”有独白、对白、旁白等。 C:这是“宫调“。杂剧唱词是按一定宫调写成的。五个宫调为: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

6、黄钟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CDEFG五个乐调;元杂剧每一折限用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包含一套不同曲牌的曲子。 D:这是“曲牌”。它是元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曲词要求押韵。 E:这是“曲词”。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内容多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教师补充介绍元杂剧的其他特点。 明确: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它的结构较为固定:一本四折一楔子。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

7、,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西厢记共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折五楔子。 舞台角色有:旦、末、净、丑、杂。旦包括正旦、副旦、外旦、小旦等。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如崔莺莺,副旦次要女演员,如红娘,外旦(老女人),小旦(小女人)。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如张生,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俗称“大花脸”,扮刚强狞猛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丑:小花脸,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等。 元杂剧中,每一本戏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主角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说白。以末角主唱的为

8、末本戏,以旦角主唱的为旦本戏。 五、整体把握 1、请在预习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本折戏的内容,并用一个词概括本折戏的情感基调。明确:内容:这折戏描写了莺莺、红娘和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的情景,突出了莺莺送别时的复杂心情。 情感基调:哀怨 2、本文按时间的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给每个场面加上一个小标题。 明确: (1)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赶赴长亭 (2)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3)【四边静】至“小生就此拜辞”:临别叮咛 (4)【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六、赏析第一个场面 这场送别戏共有19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复杂而微妙的

9、内心世界吧。 1、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的说白部分,齐读莺莺的唱词部分。思考:请用一个字概括莺莺赶赴长亭路上的心情。 2、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明确:恨(总是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此恨谁知;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这里的“恨”更多的是指对相见得迟,归去得疾的无奈、怨恨。 【端正好】前四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让你想起了哪些诗词名句?这些意象都与什么季节和情感有关?结合我们的知识积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条规律,那就是诗文中的意象往往具有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内涵。比如明月让人思乡,浮云让人想到漂泊的游子,松让人联想到桀骜不屈

10、的人等。此四句选择的四个具体意象,不是作者随便写来,而是为了体现崔莺莺的情的。四个具体的意象,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典型的深秋画面,而秋至于离别之人,更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影响,恰如柳永所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四句虽然不着一个情字,但情以蕴含到这些景色之中。这四个意象饱含着崔莺莺面对离别的那种烦恼、痛苦和悲伤的心理。 “晓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夸张)此句景与情有何关系?因醉而变红的霜林与崔莺莺的情感有何关系?(霜林的红是崔莺莺的泪染的)这样,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关系,使得自然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合二为一,创造了一种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

11、境。 【端正好】表达了崔莺莺面对离别的那种愁苦心境。 【滚绣球】也表达了离别之苦,离别只恨。 1)意象的选取:柳丝,表别离的意象 2)情景交融:为了能够和张生多相聚一刻,崔莺莺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人的马,乞求疏林能够挂住将要落山的太阳,然而,柳丝难系,斜晖无情,这些不可能实现的痴幻意愿,更加突出了崔莺莺不忍分别的心情。 3)修辞手法:“听?减了玉肌”,对偶夸张的运用,更加深刻地体现了离别之苦对崔莺莺的折磨。 3、小结:在赶赴长亭的路上,表现了莺莺为离别二百转愁肠的怨恨心绪。 七、作业布置 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见课件)二、赏析第二个场面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

12、解到莺莺因离别而恨,莺莺的这种“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绪应该是贯穿整个送别过程的。那么,在“长亭别宴”中,这种怨恨体现在哪里呢? 1、学生朗读,思考后回答 明确:【脱布衫】【小梁州】借莺莺之口描写了别掩上张生因离别而沮丧的神情。【满庭芳】则道出了莺莺“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共桌而食”,可惜“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只得与有情人对面而坐,“险化做望夫石”。此为“恨”之一。 【幺篇】【朝天子】中,莺莺怨恨地诅咒功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状元及第”不如“得一个并蒂莲”。正是她们“拆鸳鸯在两下里”。此为“恨”之二。 莺莺诅咒功名,但张生仍然不得不进京赶考,因为老夫人的“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宗旨,“驳落

13、呵休来见我”的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这里体现了母女两人对功名迥然不同的态度,因此,莺莺诅咒功名,实际上是对老夫人逼考的不满和反抗。此为“恨”之三。 2、由此可见莺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 明确:珍视自由爱情,厌弃功名利禄。 三、赏析第三个场面 1、曲终人散,莺莺和张生终于能倾诉私情了。离别在即,当然应该挑最紧要的话说,莺莺口占一绝,为张生送行。你如何理解莺莺的那首诗?结合上下文思考。 学生齐读诗歌,回答 明确:这是反语、是试探,也是“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二煞】)的痛苦心理的反映,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才是她的心声。 2、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娶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明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底下,始乱终弃的事情屡见不鲜。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同时也是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3、长亭话别表现了莺莺内心深处的难以排遣的深切的忧虑。一忧:“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二忧:“停妻再娶妻”“金榜无名誓不归”“异乡花草,再休栖迟”。这也是“恨”的缘由。 四、赏析第四个场景 1、齐读第四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