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31828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研究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前 言受市科技局委托,我们着手研究深圳市公共实验室的建设战略。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仅就公共实验室建设论之而抛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因此,本课题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入手,将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作为整个产业发展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展开研究。在短短20年间,深圳已经由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高科技产业城市之一,除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持,深圳市政府更是功不可没,其表现可圈可点。而今,为了在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竞争格局中继续保持中心城市地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深圳政府更是积极设立课题,广纳良言,本课题的资助便是很好的例子。但是,作为建于8

2、0年代的新兴城市,深圳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固有的缺陷和体制上的薄弱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区政策倾斜优势日益弱化,而外界竞争压力却日益增大,同时技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些内忧外患正逐步动摇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地位。谋求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迫在眉睫,但首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研究发现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上游基础性研究匮乏:作为深圳最主要的高端研究机构之一深圳大学还未发展成为一所研究型院校。尽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依然不能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支持。2. 本土尖端技术人才资源匮乏:尽管深圳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但是

3、移入深圳的尖端技术人才所占比例不大,远不足以满足尖端学科以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3. 当地企业缺乏规模和凝聚力:深圳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不具备主持大型R&D(研究与发展)项目的能力,而且彼此利益竞争也阻碍了相互合作和规模效应的形成。4. 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强:入世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5. 吸引国际人才和跨国公司的条件有待加强: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的生活环境还不成熟,如缺乏文化底蕴、国际化程度不高、市民整体素质不高等等。在引进国外高端人才方面,仅仅保证研究经费是不够的,还应该为其家属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条件。6. 深圳特区政策优势日渐削弱: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深圳

4、的特区政策优势日渐弱化。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老牌经济城市的竞争外,江浙等地的崛起也日益挑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创建公共实验室就是其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措施的实际成效,仔细对比研究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和香港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地区政策和公共实验室建设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系列公共实验室建设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建议。如果所提的战略建议可以得到充分的理解认可和实施应用,当前面临的挑战问题不仅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深圳还有望在未来二十年内成长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区域之一。本课题主要采用信

5、息收集、电话访问、实地考察、面谈交流、小组讨论、国际专家审阅等基本研究方法。本文结构如下:第1章阐述课题立项背景和内容框架,并讨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章剖析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缺乏研究支持,通过回顾分析深圳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成效,指出建设公共实验室是深圳政府应当采取的推进策略之一;第3章分析美国硅谷、台湾新竹、香港等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第4章提出深圳公共实验室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建议;第5章指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同步加强的配套领域并提出相关建议;第6章结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章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石科研与教育现状在第一章,我们指出了关系到

6、深圳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是缺乏科研的支撑。因此,本章将讨论科研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长远支撑,以及深圳在科研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其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已经采用的那些措施大部分都是与公共实验室建设战略相关的问题。2.1 科研和高新技术开发的关系理论以及工程方面的研究是高技术尤其是先进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柱。为了正确理解研究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对科学研究进行分类,根据类别探讨科研活动与高新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2.1.1基础性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扩展我们知识前沿,某一学科领域基础性原理,并不涉及商业化产品和应用型技术的研究,一般不考虑商业应用可能性。这并不意味着基础研究和应

7、用技术没有关联,因为所有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都源于基础研究,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这类研究技术力量大多集中在大学院校和研究机构,通常是由中央政府拨款、通过各种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立项支持。大学院校研究力量决定着基础研究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科技实力,政府当然要不遗余力地给予扶持,“科教兴国”口号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除国家支持资金外,作为国家资金的补充或资助的另外渠道,当地政府对当地大学院校的基础研究的扶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近拨付30亿美元专门支持加州生物细胞学科的基础研究。在深圳,市政府也大力扶持深圳大学和其他落户本地的高等教育分支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技术力

8、量和科研项目。支持本地基础研究有着重大意义:l 上游的基础性研究可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l 学术气氛活跃的研究型大学本身就是科技产业的极大资源,它不仅仅可以持续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专业人人才,并且其教员和学生是高新技术企业家的主要人力资源。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从长远战略的高度来看,力推动当地基础性研究,打造一流的科研机构,是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2.1.2 专业领域研究专业领域研究,如航天航空技术、武器、核能技术等涉及国家安全、成本巨大的军事国防技术研究,通常直接由国家中央政府支持。专业领域研究也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应用技术发展,如美国航天局下属的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院,60

9、年代掌握世界一流的航空航天技术,同时推动了美国工业界电子、材料科学和通讯技术等行业的发展。由于深圳没有此类研究机构,不作讨论;但此类国家实验室的建立会提高当地学术威望,不仅能吸引大量的尖端技术人才,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能间接促进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圳市政府应当争取在深圳建立国家实验室,比如能源领域的国家实验室。2.1.3上游应用技术研究应用型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上、中、下游研究的界定则以研究结果与商业化应用技术成果的距离远近来划分。对于某些学科来说,特别是工程技术类学科,上游应用技术研究与基础性研究的界线相当模糊。所谓“上游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基本出自研究型大学、

10、研究开发院以及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这类研究成果往往可以获取专利;它比基础性研究更靠近一步,能够直接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当大力支持。2.1.4 中游应用技术研究中游应用技术研究是在上游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展开的,把研究成果进一步商业化,在成果的理论或是原型上一般没什么创新。通常,高新技术公司就有能力展开这类研究,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负担不起。2.1.5下游应用型研究或原创技术研究下游应用技术研究是在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往产品开发和制造方向发展。产品原型研究主要是开发产品模型,为产品制造做准备。所有具备开发新产品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要进行原创技术的研究。但原

11、创技术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商业样品的开发。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主要从事基础性和上游应用研究,也会少量涉足中游应用研究,但是除了工程学科领域外,基本上不从事下游终端技术应用研究。在少数特殊情况下,高校会和政府研究机构或实验室、军方联盟进行特殊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显然,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当地政府应当积极支持除专业特殊领域之外的其他四类科研活动,但也不应排斥专业特殊领域科研活动。2.2深圳大学基础性研究状况在深圳市政府支持的几所高等教育机构中,深圳大学无疑是深圳旗舰性院校,也是深圳唯一以从事基础性研究为使命的科研机构。为了获得合格的技术人才和推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力量,深圳市

12、政府一直大力支持这些院校机构,尤其是深圳大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深圳大学成立于1983年,由市政府注入充足的资金和清华、北大两所名校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此后,市政府更是持续不断地给予投入扶持,以提高深圳市的基础和应用型研究水平。深大可谓天之骄子,但是她还存在许多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总体研究水平离重点大学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认为有三方面因素:l 国内现行的教育制度限制了地方性院校招生,优秀生源的短缺导致院校发展层次水平受限。l 创办方式有悖研究型大学定位,地方性支持仍然不够全面、细致。l 深大中不少教职员工、管理领导,甚至深圳市政府已经认同了深大二流大学的定位,缺乏士气。认识到一流研究

13、型院校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圳将来的发展还有赖于深圳大学的转型。因此,市政府需要充分利用深大已有的资源和基础条件,调整对其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水平,把深大培养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针对深大改革提出的策略建议,将在第5章陈述。2.3 深圳非本地大学的发展现状为了弥补本地名校的缺乏,深圳市政府实施了以下措施:2.3.1 虚拟大学园深圳市政府为吸引国内外名校进驻深圳,1999年建设虚拟大学园,园内聚集了来自国内、香港和国外多家知名大学驻深代表处,目前虚大成员院校数量达43个。据我们调查,这种高校聚集一座楼的情况在世界独一无二,并为深圳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无穷资源和潜力。每个虚大成

14、员院校都设立了深圳研究院,尽管多数还没有展开实质性的研究工作,但已有不少院校开展了本科和MBA等各种学历学位教育项目,很多还对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事实证明,虚大工程没有完全实现推动深圳基础性研究、上游应用技术研究的预期目标。随着将来虚大科技园的建立,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深圳中下游应用技术研究活动的发展。2.3.2 大学城深圳政府出资、出地,建立大学城,引进了中国最好的三所大学清华、北大、哈工大设立深圳研究生院,并提供启动资金和日常运营费用。南开大学在后来也以不同的方式入驻大学城,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深圳联合成立金融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各个学校的深圳研究生院

15、都在部分学科领域提供研究生学历教育课程,使得深圳人不离开深圳也能获得在名校学习的机会。这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解决了深圳人才需求问题。目前,各校深圳研究生院较少在大学城开展科学研究,所建立的实验室也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大学城教育科研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例如,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已经启动分校专职教师招募项目,届时,分校教职工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跟北大本部沟通交流,或是学术访问,或是项目合作形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分校能够独立开展博士学位课程教育和高端学科研究。虽然此项计划的实施是否成功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它让我们看到大学城工程的积极意义,向我们展示了推动深圳基础性或上游应用型研究发展的愿景。另外,有3

16、个高校成员已经在大学城建立重点实验室,也会间接推动深圳的基础性研究发展。2.3.3科研机构(产学研)深圳在近8年内和清华、北大、港科大、哈工大和乌克兰的一些大学合作建立了清华深圳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国际创新技术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各自拥有办公建筑大楼,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开展非学历教育及培训,建立重点实验室。深港产学研基地率先建立了国家IC基地,清华研究院采用投资原创产品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国际创新技术研究院则专注于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家研究院并不直接从事科研工作,而是间接推动或者由依托它们的重点实验室进行研究,其孵化的部分创业企业也开展下游技术或原创技术的研究。它们在开展研发、教育和孵化企业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当然它们最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