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的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4557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菇的特性及其栽培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花菇的特性及其栽培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菇的特性及其栽培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菇的特性及其栽培要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花菇的特性及其栽培要点花菇在香菇之中,质量最佳,经济价值最高,由于它具有菌盖肥厚,外观美丽,有白色辐射状或菊花状的裂纹,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香菇同类产品中颇有竞争力的一种。 一、花菇的特性根据菌盖裂纹的深浅、大小和颜色的不同,花菇可分为粗花、细花、明花、暗花、大花、中花和小花等。市场上按质量档次分为三大等级,一级白花菇,裂纹深而大,白色,质量最优;二级茶花菇花边菇,在花菇形成过程中,如果受到雨淋,则初期裂开的花纹会逐渐愈合而变得不明显,呈现茶褐色,故称茶花菇或雨花菇,如果后期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菌盖四周还会形成裂纹,则称为花

2、边菇。三级花菇丁,菇蕾长出后,若是外界气候条件特别恶劣,就难以继续生长,而形成朵小、柄长,直径只有 2 厘米左右的菌盖,称为花菇西,质量较差。花菇是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别是在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温差大的高海拔地区最容易形成。花菇的形成,可以看成是香菇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并不是香菇品种固有的特征,任意一个香菇品种,只要具备上述特定的环境条件就可以形成花菇。花菇菌表面的裂纹是表层的细胞分裂生长不同步形成的。菌盖最外面的表层细胞,在夜间气温较低,白天处于空气干燥的条件下分裂生长缓慢;而内部的菌内细胞在水分、温度较为适宜的条件下,分裂生长旺盛。两者由于所处的生态条件不同,分裂生长速度不一

3、致,所以如果表层细胞胀破就会龟裂形成白色的花纹。二、形成的环境条件花菇形成是受温度、湿度、温差和光照等各种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1、温度: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都有一定低温和高温的条件。栽培花菇品种,大多属于低温或中偏低温型,其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低温范围分别为 6 8于花菇的形成,低于 8,生长缓慢,周期太长,高于 20则难以形成花菇。一般平均温度在 8昼夜温差在 10以上,可以形成理想的花菇。在子实体生长后期,有连续 3昼夜温差在 14以上,也可以形成花菇,温差愈大,持续时间愈长,裂纹就愈明显。 2、湿度:湿度是形成花菇的关键条件。湿度包括菌袋培养料的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和栽培场地的湿度

4、三方面。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比常规袋栽法的含水量偏低一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 1:宜超过 1:1。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在 75%以下,大多能形成花菇,如早晨空气相对湿度在 60%左右,下午 50%以上,则菌盖裂纹逐日加深,可形成理想的花菇。如相对湿度大于 75%,则裂纹容易长平,颜色变褐而形成暗花菇;但如低于 50%,又会影响子实体的生长。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在 60利于花菇的形成,又以 60佳。栽培场地,地面水分蒸发量小,上上下下的相对湿度都处于较为一致的干燥条件下,有利花菇的形成。3、光照:光对花菇形成的作用,一是直接影响菌盖的颜色和菌柄的长短;二是间接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加速菇蕾皮的干燥。菇蕾形成

5、后在黑暗条件下,会出现盖小、柄长、肉薄、色浅的现象,难以形成花菇,适当增光,有利于花菇形成。遮荫条件应从传统栽培的三阳七阴改为四阳六阴或五阳五阴,甚至在严冬季节可完全育菇。4、通风:在加大温差刺激,保持空气干燥和提供适当光照的同时,再加上有干金锄头农业技术库燥的微风(1)吹拂,可以加深菌盖裂纹和保持裂纹洁白的颜色。但是风速过大,菇体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也易使未成熟的幼菇干枯萎缩。三、栽培要点1、菇场所的选择和菇棚的设置。选择地势高、开阔、通风、地面干燥、阳光充足的山地、旱地或农田作为场地,周围设置宽大排水沟,沟深 30 厘米以上,以保持地面干燥。排放菇筒的畦以南北走向为好,且畦长不超过 15 米

6、,以利通风。 遮荫棚高度 ,塑料大棚内用木材或毛竹搭成层架,一般为 5,层隔 ,离地面高 ,架宽 。以二排拼拢为一单元。2、菌袋的制作和菌株的选择。花菇采用大袋栽培,大袋栽培营养丰富,袋内保湿性能好,有利于形成大个优质花菇。袋的规格长 60 厘米,折径为 30 厘米。花菇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这种特性没有遗传性,但作为培育花菇的品种宜选用菇盖大、肉厚、柄短和菇潮明显的中低温型菌株。3、出菇前后的管理袋栽花菇与常规袋栽所不同的是菌丝长满袋后,不经脱落,直接搬入菇棚,不脱袋有利于加大菌袋内外的温差和湿差,特别是在高海拔山区,有利保护菌筒免受低温的影响而延长转色的时间,同时可使菌筒不易脱水,

7、在头批菇采收前,可免去灌注水分的麻烦。出菇前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刺孔增氧。在发育期间,应及时刺孔增氧,通常刺孔 2 次。菌袋上架。当菌筒表层形成棕色菌膜时,可将菌袋搬入菇棚的菇架上,横放在各层纵横设置的小竹竿上,袋与袋之间保持 5米的距离,使出菇时不至于相互挤压而变形。菇棚内地面应先铺干的粗沙或盖地膜,以减少地面土壤水分蒸发而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棚顶的覆盖物应适当加厚,防止强烈阳光直射。菌袋摆放后放下菇架四周的薄膜以保温保湿,并定期通风。经昼夜温差、低温等刺激之后,即逐渐出现菇蕾。 适时开孔。当菇蕾长到 米时,剪去菇蕾周围 3/4 的薄膜,让菇蕾从孔口向外长出。菇蕾过密时,要留优去劣,每个菌袋留有 4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菇蕾即行,以提高质量。调控生态条件。菇蕾生长初期,白天盖膜,夜间揭膜,以加大温差刺激,促进健壮生长。当菇长至 米时,应疏稀棚顶覆盖物,增加散射光,温度保持在 9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5%左右。水分管理,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除了温度过低或雨天需要及时盖膜外,菇架四周悬挂的薄膜,不论昼夜要全揭开,让低温、漫射光和干燥的微风等刺激、促进花菇形成。海拔较低山区,花菇集中在冬季生产,当温、湿度到了不适宜生产花菇时,则应脱袋浸水催菇,促进产生一般香菇(非花菇),以提高香菇总产量。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