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 习题答案 作者 徐立新 第3章答案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404393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 习题答案 作者 徐立新 第3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 习题答案 作者 徐立新 第3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 习题答案 作者 徐立新 第3章答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中“语法”、“语义”、“时序”三个要素的含义和关系。【要点提示】语言例子。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即定义“做什么”。 语法是对所表达的内容的数据结构形式的一种规定,即定义“怎么做”。 定时关系规定了事件的执行顺序,即定义“何时做”。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哪些好处?【要点提示】各层相互独立,灵活性好,易于维护,易于标准化。3、 描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的流动过程。【略】4、 描述OSI的七层模型结构并说明各层次的功能。【要点提示】物理层: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实现帧的透明传输 网络层:寻址和路由选择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会话层:建立、维护并同步实体尖会话 表示层:处理数据的表示问题 应用层:用户使用网络功能的接口。5、 描述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并说明各层次的功能。【要点提示】网络接口层:相当于OSI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功能。 互联层:传送IP数据报,路由选择。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应用层: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6、 比较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要点提示】参图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