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40054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理论与实务 习题答案 作者 崔飚 李传彪 小测试参考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理论与实务小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 总 论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A 4.D 5.D 6.A 7.B 8.D 9.B 10.B 11.B 12.B二、多项选择题1.ACD 2. BCD 3.ABD 4. BCD 5.AB 6.ACD 7.ABD 8. AB 9.ABC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四、问答题1.审计关系的涵义及审计关系人有哪些?如何理解?答: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审计关系涉及三个重要关系人,其中,审计人是指承担审计工作的人,被审计人是接受审计监督的

2、人,也是财产经管者,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主要是指财产所有者,它一方面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被审计人经管,另一方面又委托审计人去监督被审计人的经管情况。关于审计关系人的排序主要有两种观点:(1)以审计主体活动为中心的排序。审计人(第一关系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委托人(第三关系人);(2)以审计产生原因排序。审计委托人(第一关系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人(第三关系人)。2.审计的对象应包括那些内容。答: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审计监督评价的具体内容,即究竟审查什么;二是指对具体内容的限定,即审计范围。审计对象既指被审单位

3、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本质),又指被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现象)。3.简述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答: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一般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两个方面。其中,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保持独立的精神态度和意志。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对第三者而言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独立的。具体表现在:组织独立。审计机构的设置要独立于被

4、审计单位之外,不参与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审计人员的任免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精神独立。精神独立主要指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要保持客观、公正和职业谨慎的内心状态。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整个过程中,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过程中的审核检查活动,以及审计结果的处理都应保持独立,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经济独立。即审计组织或机构从事审计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和经费来源,以保证它有足够的经费去完成其任务。4.简述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答: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CPA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中,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5、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5.简述审计目标、职能与作用的关系。答:审计的职能、任务、作用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审计任务是指审计的委托、委派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向审计提出的要求。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审计具有保护性、促进性和证明的作用。6.试述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及如何理解。答: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具体目标有以下三大类,具体理解如下:(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

6、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日记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例如,如果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

7、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如,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现

8、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的目标。(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试算平衡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存在性目标。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例如,将他人寄售商品记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的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入账内,违反了义务目标。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例如,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

9、收账款试算平衡表中却没有列入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完整性目标。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三)与列报相关的的审计目标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等而产生错报。另外,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即使注册会计师审计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实现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也不意味着获取了足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

10、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例如,复核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是否记载了固定资产抵押等事项,询问管理层固定资产是否被抵押,即是对列报的权利认定的运用。如果抵押固定资产则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列报,说明其权利受到限制。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例如,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即是对列报的完整性认定的运用。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例如,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

11、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的运用。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例如,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作了恰当说明,即是对列报的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的运用。第二章 审计分类与审计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 A 5.B 6.C 7.B 8.D 9.B 10.A11.D 12.D 13.B 14.D 15.D二、多项选择题1. BCD 2.BCD 3.BCD 4.BD 5.ABC 6.ACD 7.ACD 8.ABC 9.BC 10.CD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问答题1

12、.审计基本分类有哪些?如何理解?答:(1)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可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检查财政预、决算和企、事业财务收支活动,并判断其是否真实正确和合规合法的一种审计。按照审计的具体内容与目的的不同,财政财务审计还可以细分为财政审计、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三类。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之经济效益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财经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经济责任双方的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

13、、评价和证明活动。(2)审计按执行主体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指由各级政府审计机关针对被审单位进行的审计。由于这类审计的审计主体是各级政府审计机关,而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开展审计工作,所以简称为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是指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针对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审查、评价活动,由于其机构设置在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故称为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经过批准的社会审计组织依法独立承办的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活动,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民间审计。2.简述我国政府审计机构的设置概况。答:我国的政府审计

14、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是由国家授权开展工作,并体现国家意志的审计组织,是国家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设置如下:第一,国务院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以下简称审计署)。我国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署是我国最高的审计机关,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第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

15、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三,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可在重要地区、部门设立派出机构,进行审计监督。例如,审计署向上海、武汉、沈阳、南京、济南、广州、重庆等地派出人员,常驻这些地区,组成特派员办事处,代表审计署执行审计业务,以解决这些地方审计局难以解决的审计项目。近年来,审计署还在某些重要部门设立派出机构,进行审计监督。3.简述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及选择。答:内部审计机构是指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它负责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有效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董事会领导模式。在该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并对董事会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内部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评价,董事会领导模式使内部审计机构完全独立于经理阶层,独立性最强。但这种模式不便于内部审计与经理阶层的日常沟通,不便于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随时采纳。(2)总经理领导或财务副总(总会计师)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分别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以及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并报告工作。在设置层次上地位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