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433799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虹口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高三语文一 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落木千山天远大,_(黄庭坚登快阁)(2)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作者)劝学)(3)杜甫月夜一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对妻子的思念、担忧的诗句是“_,_”。【答案】 (1). 澄江一道月分明 (2). 吾尝跂而望矣 (3). 荀子 (4). 遥怜小儿女 (5). 未解忆长安【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分”“跂”“遥”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本题还涉及诗词标题等,需要注意。【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按要求选择。(5分)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3、正值赵兄乔迁新居之际,小弟我无以为贺,唯有献上拙作一幅,聊供补壁。B. 晚生垂念师恩,本该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唯以贺卡一张,遥祝老师寿比南山!C. 老朽年近半百才得此千金,难免骄纵了些。今后定当严加管教,再不唐突。D. 听说朋友来访,王强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备下薄酒,恭候各位光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

4、语的转换等。B项,“垂念”是敬辞,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应改为“感念”;C项,“千金”旧时用于称呼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应用谦辞“寒舍”。故选A。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对观众来说,看综艺、追偶像的目的除了放松、娱乐之外,汲取正能量也是一大需求。从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屡受热捧,到最强大脑等节目选手被视为榜样,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上述棚内综艺, , , , , , 。在新一季的许多档真人秀中,我们都可以欣喜地看到明星地位正在弱化,文化与正能量输出的意识逐渐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正能量的传递变得更加重要户

5、外真人秀在这方面也应大有作为与观众获得共鸣户外节目能够突破舞台和场景录制的限制利用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时代素材让观众在欢笑之余进行更多的自我观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首先,根据与上文的衔接,与“棚内综艺”相对的应该是“户外节目”或“户外真人秀”,由此可排除A项、C项。在根据与下面各句的联系,即可排除D项。故选B。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小议“伪善”陈家琪知道恶而为恶,或故意为恶,这并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伪善”。真正的“伪善”,就是把出于自己主观意图的行为

6、理解为对恶的铲除或消灭,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我们选两个古今中西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分析一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要这样行动,就像你行动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主观意志可以成为行为的客观性法则。前面是孔子的,后面是康德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个“己”字,都只在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的纯正,使一切行为本身从一开始就“出于义务”,而不是“合于义务”。“做买卖童叟无欺”,要“出于义务”,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合于义务”。其实,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确信要求“合于义务”要远好于

7、对“出于义务”的要求。或者说,赚钱是对的,但要有制度和规则,使那些在行为上总是“合于规则”的人总能赚到钱,越“合规则”就越发财,而违反规则就一定让你人财两空。客观化的规则越强硬,越普遍,就越好。当然,规则总是人“出于义务”而制定的,一旦制定出来,就不管你的行为出于什么动机了,只管行为本身是否“合于规则”。做买卖你“童叟无欺”是不是出于义务,没有人管你;但时间长了,因为越合于规则就越能赚钱,“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 “伪善”就是只强调从行为动机上要求人,然后相信只要动机

8、上纯正了,行为本身也就一定是善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就一定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黑格尔由此概括出“伪善”的四个形式化规定:第一,意图上的善决定一切,于是所有行为批斗老师,烧书,砸烂旧世界,就都是对的,这叫从动机上把自己的恶解释为善。第二,用外在的原因解释别人的动机,于是既可以把别人的善行解释成恶行,也可以把对方的恶行解释为善行;出身、历史、经历、看了什么书、听了谁的话等等都可以成为解释的理由。第三,盖然论。到底什么样的动机是善、是恶,是出于义务,最后只有靠权威的认定;于是有多少权威,也就有了多少必须“出于义务”的行为动机;权威也就是统治者的意志,大家无形中养成了“听话”的思

9、维习惯和生活作风,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代替了概念与逻辑上的论述。第四,善与恶的界限终于消失了,人们各自选择自己的行为,然后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无数的人由“坏人”变成好人,又有无数身居高位的“好人”变成了坏人,如此反复,终于使善恶不再有任何客观的标准,剩下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与选择。大家也就只习惯于从道德上(也就是从动机上)对诸如三聚氰胺、毒疫苗之类的事进行谴责,而这些谴责既无效也无力,因为你只会把问题归结为道德、动机、良知、信念等主观因素,而所有应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善恶之别,只能等待着权力意志的任性解释。现代世界从一个崇尚圣人、君子、英雄、德行、高尚、充满诗意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法律与伦理世界客观化,人

10、们只知做一个守法公民,过平庸、琐碎、乏味生活的时代。在这变化中,沉湎于或自恋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情感是一回事,如何让这种道德情感通过法规而具有了特殊性的规定性,从而寻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安宁与闲暇,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我们这代人,五十年前,“文革”开始时,从内心到外在过的都是一种英雄、道德、崇高、让信念充满诗意的生活,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种种灾难,包括那么多人的死亡与对文物古迹的极其彻底的、可怕的破坏一无所感或毫不在意。五十年后的年轻人呢?他们可知道五十年前所发生过的一切?他们可从理论上对道德与政治、法治与权利的关系做过思索?作为一个在高校中已经工作了超过三十五年的老教授,听到对社会礼崩乐坏、人心不古

11、、天良丧尽之类的道德谴责时,怎能不忧心忡忡,并在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中不断遭遇着“伪善”的磨难?4. 第段中加点的词“义务”的含义是 。5. 下列材料能够证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一项是( )。A. 纳粹德国为了提升本国国民素质,消灭清洗被视为劣等民族的犹太人。B. 某个美国公民为了净化美国社会刺杀某色情杂志的创刊人,致其瘫痪。C. 资本家为了赚钱的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D. 上班族为了抓紧时间,在上下地铁时奋勇向前。6. 第段画线句表达的是“伪善”者的观点。下列能反映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所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都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B. 所有的最纯

12、正的行为动机都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C. 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D. 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7. 第到第段引用了孔子与康德的名言,分析其作用。8. 概括本文论证思路。【答案】4. 动机上的善的意图/动机的善 5. C 6. D 7. 作者引用的孔子和康德的名言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说明了有很多人认为动机的善最为重要,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将出于义务看得更重要。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于 “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分析议论。 8. 首先解释什么是伪善,然后指出伪善的问题所在,

13、并阐述了合于义务比出义务更重要的观点,接着作者论述了伪善的四种形式及其表现,进一步揭示出了伪善泛滥会造成的恶果。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引发青年人对于“伪善”、“合于义务”和“出于义务”的现实思考。【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文本内容“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观意志可以成为行为的客观性法则”“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个己字,都只在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的纯正”分析可知,动

14、机上的善的意图。【5题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能够证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一项,A项、B项、D项都是从出于义务,即出于善的动机出发,而最终导致了恶。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

15、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第段画线句表达的是“伪善”者的观点,A项,与画线句同;B项,与画线句相反,“所有”二字绝对化,不妥;C项,与画线句有交叉或者被包含关系。因此选择D。【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到第段引用了孔子与康德的名言的作用,需要概括名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内容分析作用。结合文本内容“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我们选两个古今中西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分析一下”“其实,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确信要求合于义务要远好于对出于义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