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不全1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3827185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功能不全1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肺功能不全1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肺功能不全1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肺功能不全1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肺功能不全1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功能不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功能不全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1,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及分类; 2,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3,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4,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机能代谢的 变化; 5,防治原则.,主要内容,一、概述 定义: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PaO2 8kPa),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PaCO26.67kPa)的病理过程 “inability of the lung to meet the metabolic demands of the body. This can be from failure of tissue oxygenation an

2、d/or failure of CO2 homeostasis.”,(二)病程分 1 急性 2 慢性,(三)血气改变分 1 低氧血症型(型) 2 低氧+高碳酸血 症型(型),(四)发病机制分 1 通气性 2 换气性,(一)病变部位分 1 中枢性 2 外周性,RF分类,病 因,1神经系统疾患 2. 胸廓疾病 3. 肺的病变,二、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障碍:与通气过程相关的环节 外呼吸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病环节, 肺通气功能障碍,通气功能障碍分类,1.限制性通气障碍:,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原因,机制,2.阻塞性通气障碍

3、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气道内径,所以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阻塞;或肺组织弹性降低对气道壁的牵引力减弱,均可使气道阻力增大,而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中央性气道阻塞: 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于胸外阻塞(声带麻痹、炎症、 水肿) 可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于胸内阻塞可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外周性气道阻塞: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阻塞。解剖生理特点:管壁薄,无软骨支撑,同肺泡紧密相连。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中央气管阻塞,吸 气,呼 气,吸气性呼吸困难,胸 外,吸气难 、发病急、三凹征,声带

4、麻痹、炎症、 水肿,中央气道阻塞,吸 气,呼 气,*呼气性呼吸困难,胸 内,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呼气性呼吸困难,气道等压点上移 用力呼气引起气道闭合,1)小气道狭窄在呼气时加重:由于小气道无软骨支撑、管壁薄,与管周围的肺泡结构紧密相连,胸内压及周围弹性组织的牵引力均可影响其内径。吸气时,胸内压下降,肺泡扩张,管周弹性组织被拉紧,管壁受牵拉而使管径增大;呼气时,胸内压增高,肺泡回缩,管周弹性组织松弛,对小气道的牵拉力减小,管径变小。故外周小气道阻塞患者出现明显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2)呼气时等压点(isobaric point, IP)移向小气道:用力呼气时,肺泡内压、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推动

5、肺泡气沿气道呼出,在此过程中,气道内压从肺泡到鼻、口腔进行性下降。因此,在呼出的气道上必定有一点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这一点就称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的等压点。用力呼气时,正常人的等压点位于有软骨支撑的较大气道,其下游端不致被压缩。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时,由于细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异常增加,气体流过狭窄的气道耗能增加,使气道内压迅速下降;或由于肺泡壁弹性回缩力减弱,使胸内压增高,从而使等压点上移(移向肺泡端)。当等压点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时,导致小气道的动力性压缩而闭合。,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 PaO2 PaCO2 , 肺换气功能障碍 一)、弥散障碍 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

6、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原因 肺泡膜面积减少 肺泡膜厚度增加 (3) 弥散时间缩短,肺泡毛细血管膜结构:,肺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血液,正常成人肺泡面积:80 m2 静息时换气面积: 3540 m2 弥散面积减少: 肺不张,肺实变,肺叶切除,弥散时间缩短,正常静息状态:血流通过毛细血管时间: 0.75 s 弥散时间: 0.25 s 弥散时间缩短: 心输出量增加, 肺血流加快, 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二)、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V/Q)失调,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V/Q)失调分类 1)生理性V/Q失调:从肺尖部到肺底部V/Q 3.0 0.6 胸腔

7、内负压上部下部,肺尖部肺泡扩张程度较大,顺应性小,通气量上部下部;而受重力影响肺底部血流肺上部,2)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静脉血掺杂 3)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PaO2 ?,CaO2 ,通气不足,2、部分肺血流障碍死腔样通气 (dead space like),血流不足,肺A栓塞、肺A炎、DIC、肺血管收缩 部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正常 通气/血流比值,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类似生理死腔增加,

8、故称为死腔样通气。,三)解剖分流(anatomic/ true shunt)/真性分流 (V/Q=0) 生理解剖分流:支气管静脉回流;肺内动-静脉交通支 。 真性分流: 大面积肺实变、肺不张时病变区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或肺内动-静脉短路异常开放,导致血液完全未经交换,使解剖分流增加,而发生严重呼衰。表现为即使吸高浓度氧也不能改善。,An example of intrapulmonary shunt,功能性分流: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阻塞,以及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引起的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可导致肺泡通气的严重不均。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

9、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使通气/血流下降,以至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吸氧可以改善。,V/Q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原因与发病机制小结,1.通气障碍通常引起型呼衰,2.换气障碍通常引起型呼衰,3.临床上常为多种机制参与,通气障碍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2种类型。,换气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呼衰 (外),通气障碍 (PaO2 PaCO2?),换气障碍 (PaO2 PaCO2 N),肺泡通气 不足,限制性,阻塞性,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换气障碍血气

10、变化的机制,1 . 动静脉 O2 、 CO2的分压差不同 ; 2 . CO2比O2的弥散能力强 ; 3 .O2解离曲线与CO2解离曲线的特性不同 ,CO2 O2 CO2/ O2 溶解度 52.1 2.14 24 分子量 44 32 分子量平方根 6.63 5.66 1.17 弥散量 400 20 20/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肺损伤(肺泡 - 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衰 原因:吸入毒气、烟雾、胃内容物 广泛的肺挫伤 严重的感染、败血症、休克、大面积烧伤,机制:渗透性肺水肿,肺弥散功能障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顺应性形成肺不张 水肿液阻塞、支气管痉挛导致肺内分流 肺内DIC形成及炎性

11、介质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可导 致死腔样通气 V/Q失调 (ARDS病人呼衰的主要发病机制),ARDS,引起呼衰的机制,肺水肿 透明膜形成,肺不张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痉挛,微血栓形成 肺血管收缩,弥散障碍,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PaO2 PaCO2 N或,PaO2 6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3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 PaCO2 5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8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三、主要功能代谢变化,总体变化趋势,外呼吸障碍,血气异常,代偿,酸碱、电解质异常,各系统 器官反应,失代偿,(一)呼酸 型呼衰 CO2潴留 高钾血症 低氯血症,(二)代酸缺氧 无氧代谢、乳酸生成, 酸碱失

12、衡及电解质紊乱,(三)呼碱 - I型呼衰,肺过度通气 低K+血症、高Cl-血症,(四)呼酸继发或合并代碱 呼酸纠正速度过快 药物导致机体缺钾, 呼吸系统变化 1.原发疾病对呼吸的影响 呼衰的早期,呼吸幅度、频率和节律主要与原发疾病的特性有关 限制性通气障碍 浅慢呼吸 阻塞性通气障碍 深慢呼吸 中枢性呼衰 呼吸浅慢、节律不等,可出现潮式、间歇、抽泣 样呼吸,表现: 1.呼吸频率改变 2. 呼吸节律紊乱,原因: 1 .原发病变 2 .PaO2和PaCO2,PaO2PaCO2改变对呼吸影响,PaO2 3060mmHg,外周化感器,呼吸中枢 化感器,+,PaCO2 80mmHg,-,呼吸频率、节律/运

13、动幅度,潮式呼吸 (Cheyne-Stokes breathing),中枢兴奋性过低 呼吸暂停 血PaCO2 中枢兴奋 出现呼吸运动 排出CO2 中枢兴奋性过低 呼吸暂停, 循环系统变化 轻度PaO2 PaCO2 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HR心收缩力,外周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而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抑制心血管中枢BP心收缩力心律失常; 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机制: 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增加右心后负荷,稳定的肺动脉高压形成,RBC代偿血液粘度肺循环阻力右心后负荷,肺部慢性病变促进肺动脉高压形成,缺氧和酸中毒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呼吸困难时

14、使胸腔内负压波动过大,也影响到心脏的舒缩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随着PaO2 下降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同样CO2 潴留也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当PaCO2 超过80mmHg时,可出现二氧化碳麻醉。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机制: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脑充血 酸中毒 血管内皮受损 、通透性 脑间质水肿 和缺氧 血管内凝血 ATP 生成 钠泵功能 脑细胞水肿 颅内压 压迫脑血管缺氧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脑疝形成, 缺氧和酸中毒对脑细胞的作用 酸中毒使谷氨酸脱羧酶活性,GA

15、BA生成,中枢抑制 酸中毒增强磷脂酶活性,膜磷脂降解,溶酶体酶释放,造成神经和组织细胞的损伤,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解除呼吸道阻塞 改善肺通气,提高肺泡通气量 氧疗,提高PaO2 型患者: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 改善内环境和重要器官功能,治疗,氧疗 机械通气 抗感染 呼吸兴奋剂应用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氧疗 CO2潴留要注意低浓度吸氧 避免进入CO2麻醉状态,1. 一般性氧疗(型 ):50%O2 2. 控制性氧疗(型 ):持续 低浓度(30%O2 ) 低流量(12L/min),给氧,PaO2 =60mmHg,SO2=85% ,慢性呼衰呼吸的维持靠低氧血症对动脉窦、主 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兴奋作用。若吸入高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