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诗词的意象》进阶练习 (二)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4649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味诗词的意象》进阶练习 (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味诗词的意象》进阶练习 (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味诗词的意象》进阶练习 (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味诗词的意象》进阶练习 (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味诗词的意象》进阶练习 (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味诗词的意象进阶练习一、诗歌鉴赏1.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诗歌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集中写了作者的哪些“观书”感受?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读书人形象?2. 浣溪纱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本词是纳兰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为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

2、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亡妻之痛,试选择一种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答案】1. (1) 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卷比做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乐于读书之情。 (2)观书感受:观书让作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头脑不断被新知充实,书中奇景变幻无穷,令人心旷神怡。书中描绘了一个以书为友、勤于读书、自得其乐、高雅不俗的读书人形象。 2. (1) 在西风中独立残阳,形单影只,对亡妻无限哀思的形象。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深秋时节,黄叶飘落,西风习习,残阳余辉,这深秋黄昏的凄清之景,正和作

3、者对亡妻的哀思相映衬。虚实结合,上片实写秋景萧瑟,下片虚写,追忆与妻子充满情趣的生活。对比,全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一是眼前自己孤单的情形,一是与妻子生活时美好的时光,两相对照,越发显出眼前的凄凉,突出了对亡妻的思念。用典,“赌书”一句,借用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含蓄表现了作者与卢氏情投意合,文雅闲逸的生活场景。 【解析】1.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把握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要明确技巧,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分析情感。答题模式是:明确手法+具体分析+情感分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词含义、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诗句大意,然后进行分析体会,最后概括形象。颔联用夸张、比

4、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一系列修辞手法,描绘出一个以书为友、勤于读书、自得其乐、高雅不俗的读书人形象。 2. 此题考查

5、鉴赏诗歌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所鉴赏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塑造的形象还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然后从诗句中找出对人物进行各种描写的关键词句,利用这些词句,再结合作者经历或作品的写作背景概括形象的特征。答题时,先概括形象特征,再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此题要结合注释作答。开篇“西风”一词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西风烈烈,凉意来袭,独自感受风中的凉意,如今还有谁来念及?其孤独凄凉之情溢于言表。风卷黄叶,萧萧而下,寒意直逼疏窗,“伤心人”对“凄凉景”,心中的痛苦怎能排遣?沉思往事,黯然神伤,对亡妻的无尽相思涌上心头。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即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在西风中独立残阳,形单影只,对亡妻无限哀思的形象。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理解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词句的丰富内涵;二要熟悉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以及特点,然后辨析诗词句中使用的各种技巧并仔细分析其表达效果。诗词中写景,就会有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等手法。上片写景,景物凄清,和作者思念亡妻的悲伤情感相吻合,所以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上片实写,下片回忆,很明显是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写眼前的凄清孤独和下片回忆往昔的美好又形成对比。回忆中用到了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所以有用典的手法。确定手法之后,再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