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698597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适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2孔子主张“仁” “礼”,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仁政”。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背景是A.封建社会逐步发展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社会动荡矛盾尖锐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

2、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B.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善习远 C.非善非恶 D.本质是恶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 实结 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

3、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D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7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8右图是明代画

4、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文人画的特点是A.强调个性表现B.讲究工笔重彩C.重视气势雄壮 D.追求摹写逼真 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C.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10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

5、、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12.“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

6、,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C.揶揄上帝 D.认为财富即道德13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 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C.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D.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出现14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D.启蒙

7、运动倡导阶级平等1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16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17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

8、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18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狄更斯的双城记,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19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集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 A.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C.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20有一天,阳光明媚

9、,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应属于何种流派 A.写意画派 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 D.风俗画派21右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A.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B.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22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但自从被搬上电视屏幕后,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热销书籍。我们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A.电视作为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文化的推广 B.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电视C.电视是

10、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视 23.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C.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4.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B.改革了封建体制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5.“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

11、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26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A.文化背景的差异 B.时代背景的差异C.民族精神的差异 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2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28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