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694377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的院感知识1、 本科室消毒制度 要掌握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2、 要掌握本科室相应的器械和物品清洗消毒程序 3、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级?艾滋病职业暴露分为3级。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血液、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必要时预防用药。 二级暴露:暴露源同上;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预防用药。 三级暴露:暴露源同上、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强化用药。4、 HIV/AIDS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HIV/AIDS第

2、一时间报告保健科科室督导隔离、标准预防登记必要的检查 门诊日志网络直报初筛实验室留取标本 病房登记 (本院检验科) 初步诊断阳性市或省确认实验室5、 职业暴露局部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2) 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碘酊、酒精等消毒剂),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6、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暴露当事者 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措施 报告科室负责人 排除 请专家组会诊 院感科

3、(班外时间报告行政总值班) 核实 预防用药 必要的检查7、 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洗手?(1) 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3)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 脱手套后。 8、 手消毒指征是什么? (1)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9、 手消毒的方法?(1)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1-3分钟。(2)用消毒剂浸泡双手。10、 什么叫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

4、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1、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12、

5、 锐器刺伤如何预防感染?(1) 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 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注射。13、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与措施是什么?(注意事项)(1)本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如科室需要必须向设备科申购,不得自行购入。(2)一次性医疗用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cm,距顶50cm。(3)做好一次性医疗器具的

6、保管工作,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无菌有效期”及包装上未注明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用于临床。(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外包装箱不得进入无菌室。(5) 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6)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如发生感染,热原反应或有关医疗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科,必须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登记事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种类、受害者临床表现摘要、结局、所涉及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7)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

7、性无菌医疗用品,严格分类放置,按医疗废物统一回收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4、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1)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 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3) 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1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8、1) 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 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16、 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如何处理?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17、 非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如何处理?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18、 传染病隔离种类及标志有哪些?严格隔离黄色标志、接触隔离橙色标志、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抗酸杆菌隔离(AFB隔离)灰色标志、引流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 19、 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

9、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0、 感染率、漏报率、类切口感染率应控制在多少以内?感染率和漏报率10%,类切口感染率0.5%。21、 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22、 哪些属于法定传染病?(能说出甲类传染病名称以及10种以上的乙类传染病名称) (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10、、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3、 对乙类传染病中哪些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4、 甲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法定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5、 乙、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法定时限?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以及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均为24小时。2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要求?2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网络直报。27、 灭菌物品有效期一般为多少天?7天28、 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几小时?不超过24小时29、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多长时间后不得使用?2小时30、 何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1、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何种情况,应当于12小时内上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部门?(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