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6742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寨卡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疫情概述,Zika病毒于1947年从乌干达寨卡丛林猕猴中分离。 1952年确认人类感染; 1954年首例病例报告; 1958年东南亚散发; 2007年太平洋雅浦岛爆发流行; 2013-14年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暴发约1万例; 2015年南美洲暴发; 2016年全球近50个国家报告了病例。,病原学,属黄病毒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 科黄病毒属;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 普通方法可以灭活。,传染源,患者; 隐性感染者; 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途径,伊蚊叮咬(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血源传播(罕见) 性传播? 唾液传

2、播?,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临床表现,潜伏期为3-12天; 人感染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 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皮肤瘙痒等; 病程2-7天,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部分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可能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部分

3、病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病毒IgM检测:ELISA、免疫荧光法; 病毒中和抗体检测:空斑减少中和试验;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 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病原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荧光定量RT-PCR检测(3-7天); 病毒抗原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抗原; 病毒分离培养; 可在血、尿、唾液、精液中检测出核酸; 唾液中核酸的检出率高于血液; 部分病例尿液中的核酸阳性可持续超过20天。,103名患者的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的天数,源自临床病毒学杂志唾液样本中的寨卡病毒检测,182个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样本的比例,源自临床病毒学杂志唾液样本中的寨卡病毒

4、检测,诊 断,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 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血或尿液) (2)分离出寨卡病毒; (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鉴别诊断,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风疹、麻疹; 肠道病毒、微小病毒病; 立克次体病;,治 疗,防蚊隔离; 对症治

5、疗为主; 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高热不退患者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 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 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滴眼液;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预 防,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我院收治Zika病例情况汇报,患者梁某,男,28岁, 籍贯广东省江门市; 发病前的3年里一直在委内瑞拉工作。,流行病学史,委内瑞拉zika病疫情:疑似病例5000例,确诊319例,死亡3例; 患者于2012年9月前往委内瑞拉从事销售工作,近一月有zika疑似病人接触史,发病前15天有蚊虫叮咬史。 2月9日从委内瑞拉启程回国,途经安的列斯群岛及阿姆斯特丹、莫斯科转飞广州。 10日自觉发热,12日早上出现皮疹,上午10点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入境口岸测体温38.5,转我院感染科隔离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入院时患者神志清,诉咽痛,体温37.3,生命体征平稳。 体查见结膜及面部充血,躯干及四肢可见大量点状密集红色斑丘疹,注射部位有瘀斑。 心肺、腹部体查无异常。,辅助检查结果,2月13日血常规:WBC 3.45109/L;PLT 24809/L; 生化指标:ALT 141U/L;AST 56U/L; PTA: 103.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