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645149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与暴发系统上报培训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及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及暴发系统上报培训 贺 翔 2016年4月28日,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 二、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三、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四、2015年食源性疾病工作情况及常见问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概念: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系统和持续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等相关数据信息,并应用医学、卫生学原理和方法,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 监测目的: 全面了解食品污染状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 确定可能污染原因,发现隐患; 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预警和安全监管 ; 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 ; 了解疾病发生基本情况,进行疾病早期预警。,食

2、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一)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 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金属元素、稀土元素、生物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包装材料污染物、食品生产加工产生的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 监测形式:常规监测、专项监测、应急监测 (二)食源性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 监测指标:卫生指示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阪崎肠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寄生虫等 监测形式:常规监测、专项监测、应急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

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测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运输要求 一、基本要求 规范样品的采集、运输、贮存、送检、等过程,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可靠性,做到合理采样、快速传送、及时检测、实时报告。 采样的基本要求 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量的要求 样品采集的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采样点选择 各监测点应严格按照细则中规定的采样环节进行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环节包括屠宰或收购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其中食品流通环节主要包括超市/食品店、农贸市场、学校周边小商铺、网购等;餐饮服务环节主要包括各类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每类监测食品

4、根据细则中要求的采样环节进行合理分配。 在一个监测点,监测计划中规定的每个环节,至少选择两个不同采样地点;化学污染物监测中一个项目在一个采样地点采集样品不超过5 份,所有项目在同一采样地点采集样品数量不超过30 份;微生物监测中原则上一个采样点最多采集2 份样品,对于销售量大的摊位(包括超市)可适当增加,每个食品品种在一个场所内采样不得超过5 份。 专项监测中在符合计划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食品供应量大、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场所和较高风险的品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采样量要求 采集数量由于受样品种类、性状、水分含量、可食部在样品中所占比例和监测项目等多种因素影响,原则上抽样量应尽可能客观反映

5、样品的污染状况并满足分析检测的需要,同时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每份样品的抽样量至少应满足下列规定. (1)散装样根据样品水分含量和可食部在样品中所占比例确定样本量,一般每份样品500-750克。水份含量较少的固态样品(例如:粮食、干豆类、茶叶、干食用菌、干海带等)每份500克;鲜冻畜禽肉、内脏和熟肉制品每份500克;蔬菜、水果样品每份750克;蛋类样品每份750克;鲜、冻水产品750克;鲜乳500毫升;其他未具体列出的样品可参考上述抽样量。 (2)定型包装样品同一批号(或生产日期)的食品为1份抽检样品,每份样 品的抽样量应不少于500克。单个销售包装在250克以上的,每份样品采集3-4

6、个包装;单个销售包装在250克以下的每份样品采集5-8个包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采集要求 采样人员在采样前应详细了解被采样品的特性以及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避免可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因素。 在样品采集、包装运送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不能对样品的分析结果产生任何可能的影响。 应采集感官检查正常的样品。采集农产品时应尽可能是当地新上市的产品,采集加工食品时应注意产品是否有有效日期,超过有效日期得样品不能采集。如果保质期很短,应提醒检验机构。 预包装的产品应采集在保质期内包装完好的在售产品,要有完整的标识信息。如果标识不清楚或被损坏,则不能采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采抽样人员

7、应按照采样方案要求进行采集。一般每件样品一式两份,一份用于分析检验,另一份作为留样按照相关要求妥善保存在采样单位。 在样品采集、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交叉污染、环境污染。每份样品均应独立包装,外包装容器应清洁、防漏。(微生物采样应该注重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污染) 样品应在接近原有贮藏温度的条件下运输,需要冷藏、冷冻保存的样品(尤其做微生物检测的样品),应使用能达到规定温度的保温箱进行运输,样品应尽快送达实验室检验。 同一件样品采集应由2名以上采样人员同时完成。 采样过程中要对每份样品进行采样信息记录,填写样品信息记录表。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在采样现场完成登记,如果不能,则必须在

8、样品标签上填写完整,采样当天完成采样信息登记表。采样信息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检验科,一份存档保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2015年食品采样及数据上报问题汇总 样品编号: 编号分类错误,如 :化学污染物,靖州县2015001;微生物,靖州县2015001。县级编号不分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 编号未按顺序,2015年采集大米一年分2次采集,但是有些县上报结果出现编号重复。 正确样品编号: 1.化学污染:各县(市、区)监测从2016001号开始,以每县(市、区)中文名开头,如化学污染物监测样,新晃县2016001,新晃县2016002,依次类推。 2.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各县(市、区)

9、监测从2016001号开始,以每县(市、区)中文名开头,微生物样顺序号前加W,如微生物监测样,芷江县W2016001,芷江县W2016002,依次类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样品名称: 1、有错字和别字 2、过于简单、不详细 例:样品名称内容需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品牌(蒙牛) 商品名称(纯甄) 类别(酸牛奶) 系统中填写此样品名称则为“蒙牛纯甄酸牛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采样地点类型与具体采样地点: 1)具体采样地点填报不规范(尽可能的详细) 具体采样地点: *路/*街道+*号+*超市/农贸市场/酒店等 *乡*村*组(*家) 网店的具体采样地点应填写:

10、网站名+网店名 2)采样地点类型和具体采样地点矛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采样时间、收样时间、检测时间: 1)采样时间、收样时间、检测时间不能出现逻辑错误。 如 检测日期早于采样日期 2)采样时间与检测时间不能间隔太长,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如 散装即时食品采样后超过10天才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生产厂家: 有错有别字 未填写或填写不详 生产厂家处填厂址或者商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上报检测结果的问题: 1 以MPN为单位的计数结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计数结果填报不规范 结果不是MPN表中的值,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2 以CFU为单位的计数结果 计数结果填报不规范

11、(出现小数) 结果有误 按照国标/工作手册,固体样品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的结果只能是5、10或10以上的整数,不可能出现小于10的其他整数或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同一样品的不同监测指标间的逻辑错误: 某致病菌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其他问题: (1)有些县上报化学物污染物结果时未有检出限和定量限 (2)检出限和定量限上报较为混乱,导致结果不能上报系统,上报系统要求定量限是检出限的3-5倍 (3)样品检出后实验室未及时进行复核检测 (4)不按实施细则规定的时间采样 (5)集中采样现象严重 (6)不规定时间上报数据 (7)检测方法建议使用国家标准食

12、品卫生检验方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根据食品安全法的定义,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要素: 传播载体食物 致病因子食品中的致病因素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分类 按照致病因素: 细菌性: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病毒性:诺如病毒、甲型肝炎疾病. 寄生虫:吸虫、原虫

13、、线虫、绦虫. 生物毒素:真菌毒素、贝类毒素、有毒种植物. 化学性:农兽药、重金属. 物理性:辐射 按照致病机制: 感染性: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 中毒性:化学性、生物毒素,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感染与食源性中毒的比较,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按照发病形式: 暴发:因摄入相同食物而出现2例或2例以上症状相似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散发:单个病例罹患某种食源性疾病的事件,或2例及或2例以上在时间、地点的分布及病例相互之间并无关联的单位事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概念:有计划地、连续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等相关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

14、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按照WHO对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分为4类:非正式监测、症候群监测、实验室监测、综合食物链监测 我国以症状监测为主,基于实验室的监测刚刚起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类 按工作能动性分类: 主动监测: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由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病报告、进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的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 被动监测:由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的报告范围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常规地报告疾病数据和信息,而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的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 主动发现病例;医院进

15、行症候群监测 主动发现致病因子;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主动发现病因性食品;对食品污染物进行监测 病例致病因子病因性食品 溯源分析 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食品安全隐患,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按监测对象分类: 病例监测:法定疾病的监测与报告 事件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价值 各国逐渐认识到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提供 -健康危害的实际证据风险评估的基础 -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风险从病到食品的溯源调查 -支持早期预警这一点尤其重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构建,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16、,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2016年我市开展毒蕈中毒专项监测 全年对全市暴发的毒蕈中毒事件,按要求填写毒蕈中毒专题调查表,详细见2016年怀化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实施细则;采集毒蕈标本,多角度拍照,保存标本及图片资料;开展负担调查。掌握我市毒蕈中毒地域、人群及毒蕈主要种类及中毒毒素,为控制毒蕈中毒,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准确数据。,2015年食源性疾病工作情况及常见问题 2015年食源性疾病全年上报情况,2015年食源性疾病工作情况及常见问题,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上报情况 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的要求,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系统”上看,全市共报告34起,分别是新晃CDC上报的20起、鹤城区CDC上报12起、溆浦县CDC上报1起、洪江市CDC上报1起,其它县市区均为0报;包括有毒动植物及其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