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16216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h的x线诊断蒋菊芬(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一、概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简称CDH,是旧称 近来,由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osna提出将CDH改称DDH,即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中文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已为全球大多数儿童骨科医生所接受 目前,除欧洲尚能查到CDH和DDH并用之外,所有文献、会议都已将此疾病的名称改为DDH 2003年在湖南长沙的全国小儿骨科会议上,吉士俊教授已经正式要求国内将此病改称DDH 是发育过程中以髋关节在空间和时间上不

2、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 呈现一种动态的发育异常,可能会随着婴儿生长发育而好转或加重,因此脱位并不真正是先天性的 是最常见的四肢畸形,发病率占存活新生儿的11.5,高危因素,一、分类,单纯型: 1.髋臼发育不良 又称髋关节不稳定,x线以髋臼指数增大为指征 2.髋关节半脱位 股骨头及髋臼发育差,股骨头向外轻度移位,髋臼指数增大 3.髋关节脱位 根据股骨头脱位的高低分为三度 度:股骨头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缘水平 度:股骨头位于髂骨翼部位 畸形型:双侧髋关节脱位,双膝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双足双手呈极度外旋位,为先天性关节挛缩症,病因,骨生长的机

3、理,髋臼与股骨头的发育遵循Wolff定律,即骨骼的发育有赖于其所受的机械压力 髋臼凹的软骨模型只有受到股骨头的机械压力才会弯曲、凹陷 股骨头在受到持续的髋臼压力才能正常发育 在DDH,由于种种因素使得机械压力不足或缺乏,导致髋关节的骨和软骨发育不良 髋关节的稳定主要三大因素:髋臼直径、深度与股骨头的比例,髋臼深度与圆韧带长度的比例,髋关节周围肌肉,只要有两个因素异常,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DDH病理过程,1、骨组织变化 (1)臼:小而浅,脂肪组织充填,上缘倾斜、平坦,形成臼指数增大现象。臼唇内翻阻挡复位。 (2)股骨头:位于臼上方偏前,紧贴髂骨,相贴侧变扁,形成假臼;头发育迟缓、小,头骺出现晚,

4、冲头、圆锥头 (3)颈:变短,前倾角显著增加 (4)骨盆和脊柱:头向上移位,站立时重心前移骨盆前倾,腰椎前突加大,软组织改变,2、软组织变化 关节囊外 内收肌和髂腰肌紧张、痉挛 关节囊内 关节囊松弛、呈葫芦状 圆韧带变粗、变长 纤维脂肪组织移入髋臼内 髋臼横韧带紧缩 髋臼呈“门帘”、“门坎”征 关节盂肥厚、内翻,临床表现,外观、皮纹 大小腿与对侧不对称,臀部宽,腹股沟及臀部褶纹不相同,患侧升高或多一条,下肢短缩,外旋 髋活动受限而就诊 肢体屈曲,不敢伸直,活动差,无力,牵拉可伸直,松手后又复原 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肢交叉,甚至髋关节僵硬 单侧脱位:患侧短缩,皱折加多、加深、加长、升高或不对称

5、,会阴部加宽,牵动患肢有弹性感 大粗隆突起,股三角空虚,皮纹前后不对称,临床检查,1.股动脉搏动减弱。 2.Allis征或Galeazzi征 新生儿平卧,屈膝85 90 ,双足平放床上,两踝靠拢,双膝不等高。 3.Barlow试验(弹出试验) 患儿仰卧,双髋双膝屈曲90 ,拇指于小转子处加压,向外上方推压股骨头,感到股骨头从髋臼内滑出髋臼外的弹跳,去掉压力,股骨头自然弹回髋臼内。 4.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 患儿仰卧,双髋双膝屈曲90 ,双手握住双膝同时外展、外旋,正常膝关节外侧面可触及床面,外展受限而膝外侧面不能触及床面为外展试验阳性。外展至一定程度突然弹跳,则外展可达90 ,称Ort

6、olani征阳性,是最可靠体征。,http:/ 单侧脱位跛行,双侧脱位鸭步,臀部后突 6.套叠试验 平卧,屈髋屈膝90 ,一手握住膝关节,一手抵住骨盆两侧髂前上棘,将膝关节向下压可感到股骨头向后脱出,向上提可感到股骨头进入髋臼 7.Trendelenburg试验 小儿单腿站立,另一腿尽量屈髋、屈膝,使足离地。正常站立时对侧骨盆上升,脱位后股骨头不能托住髋臼,臀中肌无力,使对侧骨盆下降,腿长短不等,走路后一侧走路呈跛行,双侧呈“鸭态”步伐,影像学检查,超声: 小于6月龄者,Graf法筛查髋关节形态异常 X线:股骨头近端骨化中心出现(46月龄),即可拍前后位片、髋外展位和内旋位片 MRI:诊断并记

7、录闭合或开放复位的头臼关系 CT: CT平扫+三维重建,形态学,三维结构,前倾角,颈干角,Dr. Graf,奥地利 1980年开始,国际上广泛应用B超早期诊断 小于6月龄者因髋臼和股骨头主要为软骨,x线平片不能显示,超声可做形态学评估 优点:追踪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减少拍x片的次数,早期发现治疗失败的病例 缺点:费用高,可行性有限,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特异性和敏感性差,新生儿DDH超声Graf法筛查,超声探头位置,正常髋关节超声标志,超声诊断标准及分型,不同类型DDH超声表现,基本概念,髋臼指数: 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与H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2025),步行后减小,12岁时15 ,Perki

8、n象限:两侧髋臼中心(y形软骨)连一直线,称为H线,再从髋臼外缘向H线做垂线(p),将髋关节分为四个象限。,CE角:中心边缘角,即过股骨头中心点的yy”垂线,髋臼外缘与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 (20 ),Shenton线:正常闭孔上缘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弧形线相连在一个抛物线上。脱位时此线消失。,AHI: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AHI=A/B100.正常值8485.,http:/ 髋臼翼出现假臼; 股骨头发育较小,不规则; 股骨颈变粗变短、 前倾角增大 髋臼平坦、变浅, 臼顶呈斜坡状;,http:/ :臀位产,羊水过少,女性,家族史,髋脱位高发地区及民族,具有某些

9、先天畸形如马蹄内翻足、跖内收、肌性斜颈等,具有持续性皮纹不对称,关节及韧带过于松弛。仔细检查肢体长短和Ortolani试验,阳性即确诊,常规x线。 鉴别诊断: 1.先天性髋内翻 跛行,患肢短,屈髋自如,外展受限,Allis征阳性,Trendelenburg试验 阳性,x线示颈干角明显变小,股骨颈近股骨头内下方有一三角形骨块,大转子高位,可确诊。 2.病理性髋脱位 新生儿或婴儿期髋部感染史,婴儿急性骨骺骨髓炎或化脓性关节炎,x线见股骨头骨骺缺如。 3.麻痹性或痉挛性髋脱位 前者为婴儿麻痹后遗症,肢体瘫痪史,肌萎缩,肌力低,x线多为半脱位。后者多为早产或生后窒息及有脑病史者,半身瘫或截瘫,上运动神

10、经元损伤。 4.多发性关节挛缩合并髋脱位 畸形性型髋关节脱位,为双侧。,http:/ Pavlik吊带: 适应症:新生儿期髋关节发育不良,16个月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如Ortolani征阳性,Pavlik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24小时维持。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定期B超检查,间隔12周。动态调整吊带,治疗13周患髋稳定,继续穿戴6周。然后使用外展支具至髋臼指数20。 禁忌症:主要肌群失衡,如脊髓脊膜膨出;主要关节僵硬如多关节挛缩症;韧带松弛如Ehles-Danlos综合征;吊带治疗34周,髋关节未能复位者。 并发症: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过度外展)、向下脱位或股神经

11、麻痹(过度屈曲)、臂丛神经麻痹、皮肤感染。,http:/ 治疗目标:整复和维持复位,同时不损伤股骨头。2岁以内,很少需要髋臼或股骨方面手术。髋臼发育潜能大,持续到术后48年。 1.牵引: 复位前23周牵引,减轻肌群挛缩,轻柔、安全闭合复位,降低复位后头臼压力,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Salter:30%降低到15%,吉世俊:37%降低到6.3%)。23岁采用骨牵引。牵引重量:1kg/岁。 2.复位: A 闭合复位(1)全麻(2)蛙式位石膏:导致内收肌、腘绳肌、股四头肌紧张,股骨头坏死。 人字石膏:安全范围(外展、外旋90 起,逐渐至发生脱位的角度,选择其中间值)与内收肌挛缩程度有关。内收肌切断增

12、大安全范围。如外展、外旋90 ,内收至60 度时脱位,安全范围为30 ,则人字石膏为外展、外旋75。固定6月。,http:/ (3)不可反复手法复位,股骨头坏死。 B 切开复位 内收肌切断Ferguson手术(旋股内动脉走行与内收肌和髂腰肌之间,蛙式位时此动脉受压)-股骨头坏死和内收肌挛缩。 切除圆韧带和臼内纤维脂肪垫,松解横韧带和髂腰肌。SmithPetersen入路改良前外侧切口。,http:/ 2岁以内仍有可能试行闭合复位,但多数患儿需切开复位及截骨术。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不仅矫正了髋臼、股骨近端本身的畸形,而且提供了复位后的稳定性。 骨盆截骨术式选择:任何一种骨盆截骨术不能治疗DDH,

13、其术前基本要求是已取得了同心圆复位。应首选重建型骨盆截骨术,主要有:a改变髋臼方向:Salter、三联(Triple)截骨术;b改变髋臼形态:适用于髋臼大而股骨头相对较小,髋臼陡直,真假髋臼延续者,常用的是Pemberton截骨术、Dega截骨术。 股骨近端(转子间、转子下)短缩截骨是减低头臼间压力,避免AVN;旋转内翻截骨是纠正过大前倾角和颈干角。 术后采用髋人字石膏管型固定6周,5岁以上患儿为防止关节坚硬,可行石膏固定3周继双下肢外展皮牵引3周。继避免负重关节活动训练至术后36个月。X线检查确认截骨愈合、无AVN,恢复行走。每年拍片复查髋关节发育情况至骨成熟。,http:/ 治疗:存在争议

14、。单侧脱位的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复解剖和功能,为关节置换创造条件。均衡下肢长度预防继发脊柱畸形。双侧脱位无假臼形成者手术并发症预后劣于自然预后,可放弃治疗。双侧脱位有假髋臼形成者易早发性关节炎,可行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放弃复位)常用术式为骨盆内移截骨(Chiari手术)术、髋臼扩大(槽式延伸,Staheli)术、Shanz截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术。,http:/ 截骨部位和术式的选择根据是否中心复位、头臼适应情况和发育潜力决定。 头臼明显不适应,臼大头小:髋臼成形术。 头臼基本适应:改变髋臼方向的手术;如:Salter截骨术、三联截骨、髋臼周围截骨(PAO,Ganz)、髋臼旋转截骨术(RAO)等。 头臼非球形适应:髋臼扩大(延伸)术(Staheli手术)、骨盆内移截骨术。 股骨近端畸形为主:股骨近端截骨术(内翻、去旋转)。 或联合术 术后酌情制动或免负重关节活动训练,至截骨愈合,恢复行步。继续观察至骨成熟。,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