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55573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笔记 韩非子名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2.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3.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4.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5.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6.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7.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

2、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8.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9.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10.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11.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3、)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1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16.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17.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

4、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18.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19.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20.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21.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22.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

5、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23.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24.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25.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26.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27.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28. 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

6、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29.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30.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君无术则蔽(受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手段)也”权术是帝王所用的,法律是约束臣下的,自古而然。 “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万乘之君的祸患,在于大臣的权势太重;千乘之君的祸患,在于对左右太信任,这是君主所共有的患害)中国社会的病症在于权势,中国人的病症在于不讲信用。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

7、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龙作为一种动物,柔顺时可骑着玩。但它的颈下长有一尺长的逆鳞,如果有人触动了它,就会伤人。君主也有逆鳞,游说的人如果能不触犯君主的逆鳞,则离成功差不远了)有多少忠臣因触龙之逆鳞而亡!魏征、海瑞算是侥幸逃生的极少数人。彭德怀又如何?中国社会只能产生溜须拍马的人。 “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这里所谓的“奸”,主要指知识分子的活动。韩非子建议对知识分子诛心灭迹。可以说,任何专制社会都要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文化法西斯主义。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

8、”韩非子只是主张利用民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多数情况下是主张违逆人心,实行强权恐怖统治的。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威严),三曰名(通过宣传教育使得行为名正言顺)。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利为钓饵,威为威吓,名为欺骗人民。 “有令不听从,谓之勇。少欲、宽惠、行得,谓之仁。私学成群,谓之师徒。”韩非子反对儒家之“勇”、“仁”、“私学”,认为皆与法制背道而驰。 “上宜禁其欲,灭其迹。夫卑名危位者,必下之不从法令、有二心、务私学、反逆世者也;而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党,又从而尊之,用事者过矣。对于知识分子,韩非子主张“禁其欲”、“灭其迹”、“破

9、其群”、“散其党”,实行文化灭绝政策。秦始皇、朱元璋、雍正得其道而行之。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己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把百姓看作“不可用”之“婴儿”,所以,不必“得民之心”,这说出了历史的真相。朱元璋何曾忌惮过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是对的,但失民心者不一定失天下(民主社会另当别论)。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从道德角逐,到智谋角逐,再到强力取胜,人类社会愈加凶险。韩非子看透了社会的真相。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把人民当作动物,像训练猴子

10、、海豚,只行赏罚而已。人民皆是没有尊严的。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文章会扰乱法度,思想会危及统治,言论会祸及安定,皆是专制者的逻辑。 “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而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韩非子愚蠢地认为,仁义道德、文学文化皆与法制对立。 “其学者其言谈者其带剑者其患御者其商工之民此五者,邦之蠹(害虫)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指法术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灭亡的朝代),亦勿怪矣”把学者、言谈者、商人都列入“邦之蠹”之列,所以,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商人都抬不起头来,从来没有言论自由;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陷入了愚昧、贫困、落后、挨打。韩非子名言批判:“爱臣太亲

11、,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改变)主位” - 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千乘之君(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指中等国家得君主)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指大国之君主)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 - 中国文化就是暴力文化、夺权文化。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 专制统治者都不容许老百姓聚在一块,像秦始皇,三人聚议,必杀无赦。 “黄帝有言曰:上下一

12、日百战(君臣之间一天有上百次冲突)” - 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 - 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君与臣得利益是相反的,何以见得?答:主上的利益在于尊贤使能,而臣子得利益在于无能而任官;主上的利益在于按功行赏,而臣子的利益在于无功受禄;主上得利益在于使用能人,而臣子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 - 韩非子认定君

13、臣之利异,所以,君主要警惕臣下的一举一动。君臣关系成为虎狼关系。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以取得被宠幸的权势。所以,君主所喜欢的,大臣顺着恭维;君主所憎恶的,大臣跟着诋毁。大凡人的一般情况是,爱憎相同的就相互肯定,爱憎不同的就相互否定)“夫安利(安全有利)者就(趋之若鹜)之,危害者去(避之不及)之,此人之情也” - 人性的弱点,韩非子洞察秋毫。特别是,中国人性情曲谨,不率直,善于溜须拍马,为民族性的大病痛。 “人主之患(毛病)在于信人。信人,则制(受制)

14、于人” - 很难让中国人讲信用,也很难让中国人信任别人。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所以,作为臣子的,没有片刻停止他的窥视君主的活动,而君主疏忽傲慢地处于上位,这就是为什么世上有劫君弑主的事发生的原因) - 在中国,不仅君臣是敌人,常常人与人之间都是敌人。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 在韩非子的眼里,父子、夫妻、君臣的关系都不可靠,他是彻底的绝情主义者。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大权旁落,于是君与臣的位置发生变化。这就是说,不能将权势让给大臣) - 一个“权”字,一个“官”字,中国人最为觊

15、觎,最为看重,十二分地垂涎欲滴。 “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所以一个人做事和帮助人,如果一心考虑对别人有利,那么与疏远的越国人也能和谐相处;如果一心考虑对自己有害,那么父子之间也会分离和仇怨) - “利”、“害”二字,韩非子研究得最透。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明确地行赏),则民劝功(劝勉立功);严刑,则民亲法(重视刑法)” - 严刑峻法,统治者把人民当作猪狗,那么,人民也把统治者当作压迫自己的天大仇人。最终,遵从韩非子之法的秦帝国被人民击得粉碎。 “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 - 圣人就是善于恐吓人民的统治者!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 - 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 “故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 - 儒家、道家都主张回到旧时,不变法统,惟有法家眼睛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