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9355473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一)研究背景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但是当下我们的校园难以再听见学生琅琅书声,即使在课堂上,真正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也少之又少。学生的朗读能力越来越弱,更别说还它委婉和激昂了。对于课堂上的朗读,大都随着学段的上升而减少的趋势:低学段的孩子愿意投入感情地读,中学段的孩子会模仿老师读,而到了五六年级,课堂

2、上愿意读书的孩子屈指可数。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交给孩子读书方法,在读书学,在读中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二)研究意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华部分,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鉴赏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对感情的感悟能力,学习正确抒发感情的技巧,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

3、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本课题通过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方法的引导及小组间互读互评等多种手段的指引,逐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韵味,体会情感。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语文朗读教学实际,提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二、研究目标1.总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具体目标: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

4、文课堂朗读教学缺失,学生不爱读不会读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三、研究内容1.我校小学生朗读能力与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2.导致朗读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朗读效果不佳的原因3.指导学生朗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2)关注作品本身,多元化解读,感悟情感。(3)开展系列活动,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爱上朗读。四、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法:学习相关的论著,积累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2.实验研究法:在五六年级这个学段中,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并以此为单位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3.行动研究法:结合新教育的“晨诵”以

5、及学校“诵读经典”活动的展开,教师带领学生做到每日有诵读,每日必诵读,让学生人人参与,逐步形成每日朗读、诵读的习惯,以朗读得好,诵读得多为竞争机制,创建浓郁的朗读氛围4.个案分析法:一方面针对实验班中比较突出的现象加以分析并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经验以便推广;另一方面,对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个别研究分析,从而发现有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五、研究对象我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主要学习内容:伍振国,关瀛的朗读训练指导、王生龙朗诵艺术与技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跟窦桂梅学朗读等著作,关于朗读教学的各种论文、研究报告等。学

6、习形式: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个人课题交流活动等。2、调查分析我校学生朗读现状,形成调查报告:通过校内公开课听评课活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了解我校目前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爱好、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朗读方法技巧,反思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调查报告由两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朗读兴趣调查对于学生朗读的兴趣,调查也设计以下问题:1.你喜欢朗读吗?A、不喜欢B、一般C、比较喜欢D、喜欢2.在语文课上,你喜欢展示自己的朗读吗?A、从不展示B、老师叫到了才展示C、愿意展示D、非常喜欢展示3.你喜欢哪种

7、朗读方式?A、默读B、浏览C、小声读D、大声朗读4.早读课老师不在时,你能主动朗读吗?A、主动读课文B、班长让读才读C、无所谓D、别人读了再读5.你在家主动朗读课文吗?A、主动朗读课文B、老师要求读课文就朗读C、不太认真读课文D、不愿意读课文(第二部分)朗读水平调查对于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你认为现阶段自己的朗读处于什么样的水平?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读B、能文通字顺C、经常读错D、读起来很吃力2.现阶段,老师对你朗读能力的评价是?A、水平很高B、水平较高C、一般化D、从未评价过3.你认为自己的朗读还存在哪些问题?A、缺少感情B、容易错字C、不会断句D、没有问题4.你认为阻碍你朗

8、读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哪些?A、没时间朗读B、不感兴趣C、没有人指导方法D、没有阻碍5.你认为老师设计的朗读训练可以提高朗读水平吗?A、可以提高B、不能提高C、没设计过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六年级学生朗读兴趣不高,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自己对朗读不够重视,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不愿在朗读上花费时间和精力。2.学生有畏难心理。由于平时训练得少,所以读起书来很困难,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3.学生不爱主动表现,一些本来可以读好得学生由于抓不住锻炼得机会,从而逐渐被埋没。4.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朗读训练,在家里几乎不读书。5.教师课堂上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普遍偏少,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9、。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孩子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大胆读,大声读,大量读,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以下是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的其中一篇教学案例(片段)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看了王生龙的朗读的艺术与技巧艺术,感触很深。于是将其中的一些理念和主张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孩子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声音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去朗读,并且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课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在初读课文的之后,聚焦“神奇”二字,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层层深入的朗读,感受高原柳的神奇,体会作

10、者对这一株柳树的敬畏之情。任务一: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在哪些地方?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这是一株生命力顽强的柳树。生:这虽然是一棵普通的柳树但是它生长在高原上,高原上的环境很恶劣,所以它又是不平凡的。生:这是一株令作者敬畏的柳树。师:文章开头说“这是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可第二自然段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是不是矛盾?生:不矛盾。因为这株柳树很普通,因为它能在寸草不生的地方生存下来而且长的茂盛,所以说它是神奇的。师:说得真好!那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它究竟神奇在哪里?交流一: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寸草不生、

11、青石嶙峋这些景物都说明青海高原的环境恶劣,而作者却看见了这株柳树。师:你认为在这样的地方柳树能生长吗?生:很难?师:那你觉得此时作者会是什么反应?生:很惊讶生:觉得不可思议生:很惊喜。师:你从哪看出来的?生:我不由得“哦”了一声。师: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生朗读。师:你觉得在这样广袤无垠的地方作者看到这样的浓密苍翠的柳树除了惊讶还会有怎样的感情?生:我觉得作者会感到惊喜。师:是啊,在这样满是悲壮和苍凉的高原上突然看见这样一株生机勃勃的柳树该是多么欣喜啊!请你再来读好这段话。交流二:柳树的生长经历很神奇。师:在这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高原上哪里来的柳树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自然段找出答案。(这个问题

12、很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来,师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那里,恰好遇到雨水,有幸萌发了。)师:在这样干旱又严寒的高原上,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将目光聚焦到第7自然段,感受柳树的坎坷经历)作者接着写到家乡的柳树,这里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花费大量的笔墨去写灞河的柳?在弄懂这些问题之后,着重指导学生读悟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一段说说自己得感受。生:我感受到这是一株乐观的柳树。师:你从哪读出来的?生:我从“没有”“也没有”两个词读出柳树不抱怨的乐观品质。师:那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不公的?生:“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13、?生:坚强生:不屈不挠师:你能从最后一句话得到什么启示?生:我们在逆境中不能被困难吓倒,而是应该勇敢的作斗争。师:你觉得此时作者仅仅是在写柳树吗?还在写什么?生:我认为作者还在写人,告诉我们要有高原柳的这种顽强的精神。文章最后一段最值得学生去读、悟。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信地朗读上。(读出柳树的乐观、坚强、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师:现在你认为它能存活下来吗?生:能师:请你自信地读。师:如果你是这株柳,你害怕干旱严寒吗?生:不怕了师:请你勇敢自信地读。师:被雷轰点击之后你还会抽出新芽吗?生:会师:请你坚强自信地读。师:你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吗?生:不会师:请你乐观自信地读。师:读了这么多能试着

14、背诵吗?请大家一起来试试吧!这篇课文作者并不仅仅是在写柳树,实际上是在借物寓意、托物言志,赞美像柳树一样顽强坚韧的精神,揭示一个人生哲理:用生命抗争,以顽强取胜。教学时让学生逐渐深入,多种形式朗读,感悟精神,领悟深刻内涵。七、研究成果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4月)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选读书目:伍振国,关瀛的朗读训练指导、王生龙朗诵艺术与技巧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选读书目:跟窦桂梅学朗读、新教育晨诵小学必备古诗75首实验结题阶段(2018年5月2018年6月)整理、分析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15、、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2017年10月,读朗读训练指导完成读书心得1篇。2017年11月,完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篇。2017年12月,读朗诵艺术与技巧完成读书心得1篇。2018年2月,完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篇。2018年3月,读跟窦桂梅学朗读完成读书心得1篇。2018年4月,完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或教育随笔、研究论文)1篇。2018年5月,读诗歌朗诵技巧完成读书心得1篇。2018年6月,完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或教育随笔、研究论文)1篇。2018年7月,上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八、课题研究的结论及分析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发现目前小学生尤其是类似我校这样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既缺少锻炼的机会又缺乏有效的指导,从而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