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88153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兴市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1)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和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 发展基础江西省德兴市技工学校创办于1991年,是经省人民政府府厅字【1991】155号文件批准成立的公立技工学校。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德兴市南门新区,占地二十多亩,教学楼、办公楼、食宿楼浑然一体。学校以“自强不息,德技臻善”为

2、校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兼顾学历教育。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电脑室、舞蹈室、琴房、汽车维修实训室等实习基地。学生住宿公寓式。学校现有教职工17人,中级职称以上4人,技师1人,高级工3人。建校以来,学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中、高级)、汽车维修、焊接加工、园艺、幼儿教育、会计等专业,二十多年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我校在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1)学校现状规模小,自2008年以来,德兴市委党校、教师进修学校、德兴卫校以及德兴市技工学校四校合一搬入南门新区一起办公,成立德兴市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占地不足三十亩,校内也没有合格的跑道操

3、场,校舍面积较小,既制约了招生规模,也不便于学生的管理,远远达不到普通技工学校的设置标准;(2)学校办学投入不足,总体办学条件较差,学校搬入南门新区以来,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市政府既没投入实训设备用于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政策性扶持力度也不大,每年招生人数严重不足;(3)专业设置与市内其他中职学校有所重复,形成无序竞争;(3)职业教育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特色不明显,校企合作尚不尽如人意;(4)国家、省、市政府和部门出台的政策扶持不够、难以落实到位;(5)由于教学场地小、招生规模不足、实训基地条件差等原因,学校在2014年12月技工院校质量评估中暂缓通过。一方面,我市正在实施“主攻工业、决

4、战园区”主战略,围绕有色金属、硫化工、先进机械制造、健康旅游、遮阳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引进一批诸如品汉新材料、九邦化工、浩晟实业、源森油茶、鼎丰窗饰、裕佳纺织、聚远塑业、佰佳俪、华鑫纺织等企业,这些企业需大量熟练的操作工人和技工人才。另一方面,我市每年初中毕业生3000人以上,应该分流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应至少1500人,而我校却因上述问题的影响和制约,无法扩大招生范围,矛盾较为突出,所以亟需加大基础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职教育。二、发展目标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以本校已有的专业为主,以校企共建的专业为主要特色,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共同发展,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规

5、模适度、质量较高、特色明显、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技工学校。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增强技工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一、服务就业创业;二、服务技能人才发展;三、服务脱贫攻坚;四、强化国际交流合作。三、发展战略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总体上分“整合阶段、建设阶段、优化阶段”三个阶段。整合阶段(2017年-2018年)1、发展校企合作,引进资金设备,优化已有专业,共建新型专业。2、申请质量评估,规划建设校区。3、寻求政策优势,确保招生规模。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发展阶段(2018年-2019年)1、

6、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重点专业。2、加强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3、抓好基础建设,扩大招生规模。优化阶段(2019年以后)1、调整办学层次,适应专业设置。2、突出学校特色,培育学校品牌。3、发展周边产业,紧跟时代步伐。四、具体目标1、办学方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办学方式的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一是探索发展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校校联办等多种办学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激活办学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办学制度,提高培养层次,在稳定学制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非学历教育以及申办并加大高级技工的培养。三是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农民工短期培训、技能鉴定培训、创业培训,把社会培训

7、向深层次推进。2、基础建设(1)新校区建设。2017年,启动新校建设工程,规划120亩校园,制定教学楼、办公楼等设施建设方案,优化整合两校区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排查现有实训设备情况,制定实验实训设备购置计划,2017年,按照方案和计划进行全面投入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学校建设。(2)完善教学设备。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招生后,需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建设校园局域网、建立校园微信平台、添置教具模型和办公用具等,以满足教学需要。3、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本着边建立、边执行、边修订的原则,使之与学校教学改革相适应。规范、完善教学管理、督导相关材料,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

8、,为学校建设做好提供保障。4、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主动与重点企业联系,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技术交流、师资交流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重点建成校企合作具有特色的专业,并以市场需求和人才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从2017年起,以平均每年新增12个专业的发展速度进行建设,同时适时淘汰12个不适应市场的专业,到2019年专业总数基本稳定在5个左右。5、教材建设大力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建设好三大课程体系,一是各专业通用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基础课程体系,三是实践课程体系。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选择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核心、关键课程为重点课程,建立重点课程主讲教师制度。开发综合课程,将与职

9、业能力相关的内容综合化,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技能训练一体化。各专业中的专业课程教材,除选用规定的教材外,要结合我校实际及企业需求使用符合企业以及社会要求的自编教材,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要求,体现我校专业优势和特点的教材体系。6、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等形式吸引企业到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必要时可将企业的生产线搬进来,形成生产性实训中心。可与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各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到校按照:专业基础、课题实训、生产性实训、走向企业的梯次过渡,实现学生出校门到企业的无缝对接,进而向产、学、研一体化迈进。7、电子教学建设全面

10、实现办公自动化。70%的教务管理内容实行计算机管理。90%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50%的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园。8、师资队伍建设2017-2018年公开招聘专业教师3名,聘用专业教师3-5名,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加强专业带头人管理,组织学校专业带头人考核认定。做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开展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9、学籍管理建设加强学籍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学校学籍管理和资助管理办法,统一学籍卡、学生证、校徽,优化学籍管理信息化系统。五、主要措施1、发展校企合作和建设实训基地发展校企

11、合作,重点发展有能力特别有投资能力的重点企业,通过各种合作模式,争取资金设备。同时要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每个专业都要建设相应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实现校企双赢。要建立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2、争取上级支持,解决招生问题解决目前学校困难问题要对症下药,综合治理。一方面,要加大协调对接力度,积极开展复评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新校区建设,加大宣传

12、招生力度。同时要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就是质量,形成良性循环。3、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省内外先进学校的考察学习,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大讨论,普遍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发展观,逐步明晰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学思想,探索并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4、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根据教育部办学条件标准和专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实验用房,不断充实、更新、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加大各专业专用电脑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建设力度,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部颁的标准。5、拓宽专业服务面向,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产

13、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从学校实际出发,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积极拓宽专业服务面,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和针对性。建立专业就业服务机构,与我市开发区及有关企业紧密合作。以优势、长线专业为重点,努力培植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形成以特色专业为龙头、以重点专业为侧重点、各专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6、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加强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逐步实行模块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主权;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常规教学管理水平。 7、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把握住实验、

14、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建立校内成绩考核、企业实践考核、以赛代考等的评价机制,把校企联合、工学结合落在实处。六、前景展望我校目前虽然处在暂停招生,办学艰难的尴尬时期,然而,我国经济正处在起飞和稳步攀升的阶段,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中,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膨胀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又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将占据着社会需求金字塔的坚实底座,将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预示着,中职教育仍有广阔的办学前景和良好的办学前途,我校只要能正视目前的困难,并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办学之路必将走得更好、更远,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德兴市技工学校2017.4.14 -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