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48628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绝不是在这里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眼前。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 的侮辱和伤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杀,算不清的恩仇!难道我们应该完全忘记,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 再重演一次?A. 骇人听闻 惨绝人寰 改头换面B. 耸人听闻 惨绝人寰 洗心革面C. 骇人听闻 惨无人道 洗心革面D. 耸人听闻 惨无人道 改头换面【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

2、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更不一定是坏事。语境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是事实,所以选择“耸人听闻”。“惨绝人寰”的侧重点在于凄惨,且主要用于形容个人主观感受;“惨无人道”的侧重点在于残暴,主要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的凶残。横线后的“侮辱和伤害”是人为结果,用“惨无人道”来修饰。“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语境表达避免悲剧卷土重来,

3、所以选择“改头换面”。故选D。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B. 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赢得了诗歌。在自由临近时,人性和美感一同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 大堆的被称为“批评家”之流的人物,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物;或者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腔调。D.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你且看那韭菜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

4、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A项,结合“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分析,用比拟手法;B项,结合“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分析可知,用比拟修辞手法;C项,结合“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或者做笼中的鹦鹉”分析,使用比喻修辞手法;D项,结合“那韭菜朴素安详地”“认真地排列着自己”分析,使用比拟修辞手法。故选C。3.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是雪晓清笳乱,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A. 宝

5、马悲嘶空无迹B. 家在钓台烟雨西C. 梦游处不知何地D. 山那畔卖酒青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这就需要考生理解诗歌整体的语境以及诗人在其中流露出的情感,然后根据前后的内容进行选择。从题目来看,夜游宫记梦中“记梦”说明词中要写到“梦境”,分析上下阕可知,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上阕中,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上阕中,清笳四起,铁骑无声,关塞雄丽,一派清寒肃穆的边塞军旅生活场面,BD两项中所写画面与上阕的画面不合,“家在钓台烟雨西” “

6、山那畔卖酒青旗”描绘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状况;A项,“宝马悲嘶空无迹”描写的是风流侠少,与词中形象、情感不合。从词中来看,上阕应是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来写自己的梦,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故选C项。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B. 欣闻曹先生出版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C. 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 我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能略尽绵薄之力,于愿足矣。【答案】A【解

7、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要求:一要考虑是否合乎某种特定的语境;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A项,“微恙”用错,该词是书面语,用在口语语境中不合适。可以把“微恙”改为“不舒服”。故本题选A项。【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

8、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5.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

9、 , , , , 。“直奔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就是这种打法。总是急于把它弄到没有经验的人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如泼妇动武,坏发乱形结果扭打纠缠撕扯抓掐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中心内容,然后根据标点符号、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这段文字是针对写文章而言,前面说“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后面应是“打”的表现,分析五个句子可以发现,说的是没有经验的人的表现,故“没有经验的人”放在前面,引出对象,排除AC两项;没有经验的人总是急于把它弄到,后面应是说这样做的结果,即“结果扭打纠缠撕

10、扯抓掐”,把“扭打纠缠撕扯抓掐”比作“泼妇动武”,故放在前,而“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是对前面这种“扭打纠缠撕扯抓掐”式的概括说明,故应放在最后,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要表达得清晰准确,更要连贯畅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

11、,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一看话题是否统一;二看表述角度是否一致;三看语境是否和谐一致;四看语句顺序是否合理;五看语言是否衔接呼应。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随州李君墓表曾国藩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

12、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

13、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注】受性:赋性、天性。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考终于里第 第:宅第B. 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 揭:发布C. 惟君受性刚介 介:耿介D. 汉沔荆襄蹂躏殆遍 殆:危险7. 请找出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今子之归,礼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则为余缕述一一 窃为大王不取也C. 又以礼请,余其可辞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D. 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2)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9. 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答案】6. D 7. C 8. (1)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延六七里,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2)后来,又为兄长捐出钱款给县官,(兄长)得以被授予县丞的职位,渐渐升

15、迁做了云南嵩明州知州。 9. 公心处事,面对个人有利的事毫不动心;临危不乱,率领乡民智退川楚教匪;心系百姓,奔走官府减免村民赋税;勇于任事,尽己力为邑里兴利息争。【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殆:几乎。副词。故本题选D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为”:D项,介词,向;/介词,替,给。D项,“以”:介词,凭借的身份;/介词,因为。C项,“其”,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故本题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