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84633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力》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力选用教材教材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第 一 章 第一节 2-5页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具体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前让学生建立力的概念,了解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课本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概念,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中归纳出力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关于力的物理图景力的学习是本学期物理学习内容的基础,对以后运动与力、压强等内容的学习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一)知识层面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物理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首次开始接触力学,并不会觉得太困

2、难,但同学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错误的“经验”,导致仍有很多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二)能力层面八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有关力学的现象,例子多,知识点就更容易理解与掌握。但是由于力是将知识点从生活中抽象成具体的概念,要正确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三)情感层面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好奇心强,表现欲较强,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从现象中观察分析能力、实验以及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来引起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了解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

3、改变物体的形状。(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 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 会画力的示意图;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2、 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4、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器材1、实验仪器:气球、弹簧、橡皮泥、小车、橡皮筋若干、直尺若干2、多媒体:PPT、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手段备注【新课引入】老师在PPT上放打高尔夫球、火箭发射的图片,向同学们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高尔夫球飞了出去呢?拔河的时候怎样战胜对方呢?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呢?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总结了,是高尔夫球杆对高尔夫球的击打力让球飞了出去;火箭喷出的气体产生巨大的反冲力令火箭飞了出去。 师:力在生活无处不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板书: 12.4 力【新课教学】力的概念【板书】力的概念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

5、示一些力的现象:手托课本、手拉弹簧、用落下的书砸气球、磁铁吸引铁钉等。 师: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引入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进一步引入实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师:手拍桌面时,手给桌面一个力,对这个力而言,哪个施力?哪个受力?手托一本物理课本与托两本物理课本,哪个力大?要知道具体数值是否需要一个标准?从而引入力的符号和单位。【新课教学】力的作用效果指导学生用手捏橡皮泥、拉弹簧、弯曲刻度尺,观察这些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归纳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板书】一、力的

6、作用效果【板书】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师:重新回顾高尔夫球的运动从静止到运动,手投粉笔使粉笔从静止到运动。师:手推小车,观察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的改变。师:观察这些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归纳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板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新课教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师:我们看到了这些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些作用效果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师:我们打开门时,应向哪个方向用力?拉哪个位置比较省力?力大了容易开,还是力小了容易开?请三名学生体验打开教室门。师:我们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受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影响,习惯上把这三方面称作力的三要素。【板书】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新

7、课教学】力的示意图师:刚刚我们讲的力的三要素比较抽象,怎样才能直观的把它们表示出来。【板书】三、力的示意图师:理解了力的概念,并且学习了力的三要素,怎么将力用一个简单的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到讲台,画人沿水平方向拉木箱时,拉力的示意图。 【新课教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同学们一起鼓掌,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两只手的感受。引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复习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概念,而后老师播放事先录好的人推墙,人向后退实验视频,引发同学们的猜想:施力物体同时也可能是受力物体。播放实验视频,人推人,两人均受到力的作用而向后退,从而验证猜想正确,并得出结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请同学们

8、举出身边的例子表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师:通过同学们举出的各种实例,我们发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那么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老师给大家留的思考题,有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总结与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学会用物理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布置作业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力的示意图这一重点知识将力的三要素用图像直观的表达出来,那么课下请同学们画出教材中人推墙的力的示意图。同学们众说纷纭。学生进行实验思考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物体受力后

9、的表现不过两个方面:即形状的改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学生用简单的例子,并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体会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影响。请同学上讲台画里的示意图,巩固重点知识点内容。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们自己举例,发挥想象力,深入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创设情景引发思考实验演示和讲授法相结合实验演示和启发式讲授法相结合讨论与讲授结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解法与视频教学结合整理思路总结知识以生活中的例子使同学们对力产生里的联想。深化知识点,从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延伸至不接触的物体,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进一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从微观角度来解释问题。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力

10、的三要素让学生体验通过物理模型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体会这种物理方法。 趣味视频作为新课引出,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为课程内容埋下伏笔。经典实验再现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实际的生活中。回应上课初提出的问题,使教学环节更加完整。总结知识的同时,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掌握。复习课上学习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难点知识。板书设计8.1 力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力的示意图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评价与反思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力的作用,学生们对例子熟悉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但在另

11、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懈怠情绪。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课程设计以趣味视频作为引入,用大家喜欢的快乐大本营片段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对其中的科学道理的思考。接下来导入教材上的经典实验,不断深化知识,布设一些学生想不到,但略动脑筋就能解决的贴近实际的生活问题,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得出不同的设计和解答,让学生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最后是课堂小结,布置课后思考问题,在复习课程重点知识的同时,深化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总的回顾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且趣味十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讨论,构建知识,可以说整个课程是用情境搭建平台,铺设探究之路,让学生通过真正的自主探究,体验一些结果的得出过程。整个课堂注重思维的连续性,在循序渐进中构建知识,强调方法的应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和有效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