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598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时,往往仿佛是在鉴赏中国画。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在西洋诗里,最接近韦尔兰。另一人说,中国古诗简约隽永,韦尔兰的诗法算得中国文学里传统原则的定义。还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有中国诗的风味。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然而到现在还似乎代表一般人的看法。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它像人体有“自动免疫性”似的,也具备顽强的免译性或抗译性,经受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

2、觉和本土文学素养。一个绘画史家也指出,歌德的峰颠群动息和海涅的孤杉孑然立两首小诗和中国画的情调融合。把中国旧诗和韦尔兰联系,最耐人寻味。韦尔兰宣称:最好是“灰暗的诗歌”,不着彩色,只分深淡。那简直就是南宗画风了:“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董其昌画眼)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言论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色。”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

3、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暗的诗歌”。这种现象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尽”(见董说西游补)。譬如在法国文评家眼里,德国文学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它的“古典主义”也是浪漫的、非古典的;而在德国文评家眼里,法国文学作品都只能算古典主义的,它的“浪漫主义”至多是打了对折的浪漫。德、法比邻,又同属于西欧文化大家庭,尚且如此,中国和西洋更不用说了。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

4、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华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味,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这仿佛国际货币有兑换率,甲国的两毛零钱折合乙国的一块大洋。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那可以理解。他们不是个中人,只从外面看个大概,见林而不见树,领略大同而忽视小异。我们中国批评家不会那样,我们知道中国旧诗不单纯是“灰暗诗歌”,不能由“神韵派”来代表。但是,我们也往往不注意一个事实:神韵派在

5、旧诗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不同于南宗在旧画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承认南宗是标准的画风。在“正宗”“正统”这一点上,中国旧“诗、画”不是“一律”的。1.作者引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他们的看法是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_。(用文中的词语答)概括起来,在西洋文评家看来,中国诗的特点是_。(用文中的词语答)2.作者从“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引出了两点看法。这两点看法分别是什么?3.文中作者就西洋评论家对中国诗的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这话是哪一句?据作者分析,西洋文评家把中国旧诗都看成“灰暗的诗歌”,其原因是什么?2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彩画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更多的选择。中国水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语言内涵,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流动的水和透明的色相互交融,使水彩画产生种种微妙的效果。这种水色交融的绘画过程使水彩画充满无限生机。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作为“水“的民族,对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对水彩画中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

7、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去表现生活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追求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源”。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要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等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中国水彩的所谓创新发展其实经不起文化的推敲,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产生出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

8、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混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它并不是在水彩画中简单地添加水墨画的笔触、线条或在水彩画中表现了民族的风情风貌就是“民族化”了,而应当是内在的结合和很自然的渗透。 中国的绘画艺术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有历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理想文化传统。“写意”形态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必然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和丰富的理论依据。它在绘画领域中指的是为了表达画家胸中的意象、情感和理想而不被可观物象的具体形体

9、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水彩画的“写意”形态应该就是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激动人心的邂逅, 是创作主体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在诉说画家的心灵。它目的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不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水彩画的“写意”形态提倡任意的自发行为,以非描述性的方式,或是流淌的,或是挥洒的,或是徜徉的,以此来充分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中国水彩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一方面表现技法上汲取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因素,同时又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受到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选自2016年5月文化月刊,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

10、会有更多的选择,具体到水彩画,创新在所难免。B.由于水彩画是水与色相互交融,非常独特,所以他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C.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对水彩画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D.现代绘画注重画家的个性和创造性,作为现代绘画的一种,现代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下中国,水彩艺术的多样性需要追求,但更需要寻源,寻源就是寻找水彩世界的源头和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源头。B.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

11、C.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D.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的形成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结合、自然渗透,才能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简单地表现民族风情风貌。B.写意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其本质是让画家的意象、情感和理想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C.水彩画的“写意”形态不必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它着重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D.中国水彩既汲取了西方传统

12、绘画写实的因素,又受中国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它呈现出写意和写实矛盾的状态。 1.谈中国诗一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并且意蕴丰厚。请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再仿造两组句子。生命是一支箭,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怎样运弓,这样才能把弓拉满,把箭射出去;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诗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_,是符合诗歌的精练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凭谁

13、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句从字面上看是很浅显的,_: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王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冀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_。3.钱钟书被誉为中国“文化昆仑”,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确立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300字左右。4.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髓(su) 纯粹(cu) 譬如(p) 数见不鲜(sh)B.停泊(b) 撩人(lio) 羡妒(d) 鲜为人知(xin)C.槛外(jin) 饶恕(ro) 涕泪(d) 一蹴而就(c)D.叫嚣(xio) 犬吠(fi) 颦蹙(c) 轻鸢剪

14、掠(yun)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篇幅 押韵 一傅众咻 居高临远B.寥落 辩别 词气安和 流毒无穷C.静默 亵渎 吞言咽礼 拔木转石D.腐化 震憾 迥乎不同 空中楼阁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价值目标多元化,使得中国社会仰视政治人物的传统文化心理正在发生改变。B.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C.科学家破解了雾霾中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是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D.过去,农作物秸杆的用途主要用

15、于取暖、做饭和喂牛。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失去了用武之地。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C.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下的观点。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