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49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庭 芳苏轼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注。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三十三年”既点明了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也饱含了对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B词中“烟浪”“云帆

2、”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相信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C“巉巉”写的是词人与故人在淮河岸边看到的景色;“攕攕”实写手的纤细,虚写情的脆弱。D“莫上孤峰尽处”既是词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旧友的殷殷寄语,表达委婉含蓄。E词的上片因事起情,下片缘景抒情,全词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写作技法高超。解析:选BCB项,“烟浪”“云帆”是词人对自己与故人分别数十年宦海沉浮的总结,并不能表达“词人相信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C项,“虚写情的脆弱”解读错误,此处指苏轼挽着刘仲达的手,写他乡遇故知的开心情状。(2)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答: 解析:在解答的时

3、候要注重分析最后三句在情感表达、手法运用、结构安排上的妙处。借故人相问,引发词人的思乡之情,构思巧妙。因为古人常在屋旁植松杉,因而“松杉”这一意象,可以用来代指故乡,这样就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另外以对故土的思念结尾,呼应了开头他乡遇故知的场景。参考答案: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构思巧妙。手法运用上:借“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场景的呼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 江 月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

4、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注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障泥:用锦或布制作的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表现了词人被贬黄州后抑郁不得志而借酒浇愁的惆怅之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

5、“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以动衬静写出空山春晨的寂静与空灵。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E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解析:选AB A项,感情分析不当,该句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项,是比喻(借喻),不是借代。(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很精妙,请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6、。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富于音韵之美。3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采 桑 子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润州甘露寺弹筝苏轼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注。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注浮玉:喻指金山。(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7、的两项是()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C采桑子上片前两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两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D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E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解析:选CEC项,应为“前两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两句先言

8、事后言情”;E项,“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做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二、语言表达4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

9、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人崇拜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 答: 参考答案:苏轼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盖世才华之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原因。5按照对联要求,根据上联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不得增删文字。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答: 解析:要按照对联的要求调整顺序和结构: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参考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6在下列文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句式协调一致。小步徐行,湖面渐窄,渐而形成一股山涧细流,飘然飞向幽林深处。其声有江南丝竹之纯正,存;似,若大江东去之豪放。溪中怪石林立,鹅沙铺地。似,如银鹤放喉。或群猿跳涧,或。其色或乳白、或沙黄、或褐红。有的奇峰插云,有的横叠成趣。解析:此题考查语句仿写的能力。做语句仿写题应注意:句式一致;修辞恰当;内容统一。这三个方面要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有关的方法和技巧。参考答案:塞北胡笳之神韵小桥流水之婉约金鸡展翅孤驼踏沙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