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5506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渗(shn)漉栏楯(dn)修葺(q)垣(yun)墙B偃(yn)仰老妪(y)兀(w)坐异爨(cun)C阖(h)门象笏(h)扃(jin)牖(yu)长号(ho)D南阁()子呱(u)呱而泣中闺(u)先妣(b)【解析】A中“楯”读shn;B中“偃”读yn;D中“呱”读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 BC D【解析】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A方:方圆,当。B顾:回头看,不过,只是。D兀:静止,光秃。3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BC)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B妪,先大母婢也C先妣抚之甚厚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

2、析】A时间在前,在以前;BC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以为先。4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D)雨泽下注客逾庖而宴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借书满架忧劳可以兴国火尚足以明也以致其性焉尔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B/C/D/【解析】名状/名动/形动/使动。5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C)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惟有它才能唤起对过去经历的久远回忆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

3、6对项脊轩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B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D对祖母的描写

4、,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解析】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选段,完成710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

5、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7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四海一一肌一容用心一也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妣尝一至一室之中初一交战A/B/C/D/【解析】数词;动词;整体;专一;一间;刚刚。8下

6、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解析】名词用作动词。9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解析】倾注的感情应为“

7、亦多可悲”。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译文: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8、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

9、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

10、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解析】C项,“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前面一句是“古人所以立宗子者”,可见这是对所立宗子的要求仁孝之道,与“责备”无关;其中“责”应解释为“要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

11、及子女。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解析】B项“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有误;“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译文: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译文: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答案】凝聚

12、族人;扭转世风。参考译文: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

13、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

14、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四、高考热点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答。5月4日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日,现任北大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