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4548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以淋漓巨笔,开豪放一派先河,成为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陈师道后山诗话)。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煕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2、起千堆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流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的印象,即在此。他的词作,或清新明快,或沉挚深永,或雄壮超脱,或奔放流转,着重表现个性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强了词的主体性。苏轼以其豪放杰出的创作,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2通过苏轼词与晏殊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

3、首词的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情,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学习时,可鉴赏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日常生活小景有机统一的、缘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苏轼的思想性格与艺术风格。2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表现了苏轼与亡妻间的真挚深厚、令人回肠荡气的情感。学习时,可鉴赏这首词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以及词作中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3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这是一首咏物词,贵在既描摹出物的形态,又别有寄托。明写杨花,暗咏思妇,更隐然寄托了身世坎坷沦落的寂寞幽怨。学习时,可鉴赏词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艺术技巧,还可结合对此作的相关评论,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4卜算子(

4、缺月挂疏桐)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描绘了一个萧索、冷落的环境,细腻地刻画了孤鸿的神情动态。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词,学习时,可反复诵读词作,仔细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鉴赏作者匠心独运的象征手法和拟人手法。第一板块对应学生用书P71一、字音识记1一蓑(su)2.料峭(qio)3乙卯(mo) 4.鬓如霜(bn)5轩窗(xun) 6.松冈(n)二、词语释义1何妨吟啸且徐行: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2谁怕:有何可怕3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4回首向来萧洒处向来:刚才萧洒:寒风冷雨吹打树林的声音5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境隐约6相顾无言:看三、名句背诵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回首向来萧

5、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5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对应学生用书P7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大文豪,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诗、文、词、赋、书、画,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在词史上有开创之绩,突破了词必香软的樊篱,拓宽了词的题材,爱情、离别、旅况、报国壮志、乡村生活、贬居生涯等皆能入词,扩大了词境,开创了豪放词派。前期词大气磅礴、豪气奔腾,后期词空灵隽永、质朴清淡。今存词345首,有东坡乐府。二、

6、相关背景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很坦然乐观,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那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事后他写作这首词记述了这次经历,也表达了他从中悟出的有关人生的哲理。三、内容提要上片写遇雨的情形,下片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作者巧妙地把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变化中的风风雨雨联系起来,给人们以多方面的联想,大大增强了词的韵味。此词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的描写,表现出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

7、想。四、写法借鉴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写眼前景,就是着笔于眼前所看到的真实景物;想心中事,就是着意于心中所萦绕和所要表现的事物、人情;这两者之间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引导读者由此而想像到彼。本词直接描述的是作者在沙湖道中遇雨的情景,但所表现的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境遇和心情,因而作者在创作这首词时是“一心二用”即言在此而意在彼。2若即若离,隐寓寄托这首词的言与意之间,不是局部的一对一的直接比喻关系,而是整体性的隐喻寄托,这种整体性隐喻寄托具有若即若离的特点。例如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寓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中,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

8、世事更加清醒,从而对将来充满希望的人生感受。3以小寓大,言外无穷这首词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作者不为风雨阴晴所累的超然心境。词中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适,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还透出万事应放开眼量、自我调节,只有洞达事理,才能旷达超脱的人生哲理。重点揣摩1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参考答案: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从容的心理感受,也表达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旷达和乐观。2“一蓑烟雨任平生”

9、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参考答案:即使一生顶笠披蓑出没于烟雨之中,也任凭他去。表达了词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中,“冷”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好。“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4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公元1

10、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词人无疑是一位沉重的打击。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词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二、内容提要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年来的苦难生活,而致“纵使相逢应不识”,才40岁就白头了。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冈”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全篇采用

11、白描手法,流露出诗人怀念亡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三、写法借鉴1想像丰富,结构往复曲折作者在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中驰骋想像,并把过去与未来、梦境与现实、生者与死者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回环往复,曲折有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真挚深婉的情感历程。2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尘满面,鬓如霜”,写词人的容貌特征,足见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小轩窗。正梳妆”,选取的是日常生活场景,却是夫妻恩爱的艺术再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属细节描写,却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丰富的情感内容。“明月夜,短松冈”,余味悠长,思致无穷。白描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词

12、显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3层层递进,纲目清晰第一句“两茫茫”是纲,以下层层推进:首先点明虽“茫茫”却“自难忘”;因此想见妻子然而生死相隔,无法对话;进而指出纵使相逢也不相识,只因“我”的辛苦与衰老;最后描写梦境,寄托哀思,料想妻子也应如“我”,“年年断肠”把别恨提到无法再高的境地。重点揣摩1怎样理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参考答案: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夫妻相见了,并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之态,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这样下语简洁、有力。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何用意?参考

13、答案:此句是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即使夫妻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使感情的发展更近一层,相逢而不相识比不能相逢更使人不堪。虽是刻画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却表现出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的复杂的思想感情。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几句是虚写还是实写?参考答案:本词为记梦之作,有明确的日期,所以说应确有其梦。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实写。可是,梦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4白描手法的运用是本词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具

14、体内容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白描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内心细腻的情感。如“小轩窗。正梳妆”,写梦中所见亡妻之形态,似乎呼之欲出,历历可见,几乎使人误以为回到了年少情浓的十年前,再如“相顾无言”,又一转,却是十年风霜后梦中所见。妻子往昔对镜梳妆的情景顿时远去,而千言万语,却无法说出,只能在相顾无言中流下千行泪。对应学生用书P121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B回首向来萧洒处(以前)C不思量(考虑)D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境隐约)解析:选BB项,向来:刚才。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B

1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解析:选A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解析:选D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1)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_,尘满面,_。(4)夜来幽梦忽还乡。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