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20448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课基本特点,化学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实用性强,本课程主要教学形式,理论教学 基于国家标准,针对环境领域中应用量大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方法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意义等;并对环境监测网点的布设进行系统性介绍。 布置3-4次作业。,参考书目,环境监测相关网站,中国环境监测http:/ 中国环境监测仪器网http:/ 中国标准网http:/ 国家环保总局http:/ 中国市室内环境网http:/ 中国环境监测评价网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ttp:/ 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http:/ 中国环保网http:/ 环境监测实验室http:/ 1 环境监测概述 (summary

2、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第三节 环境标准,第一节 环境监测目的与分类,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重点:环境监测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的特点。 难点:对环境监测特点理解。,Chapter 1 环境监测概述 (summar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环境监测的程序、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技术类型 掌握环境监测特点,环境监测标准类型。 掌握优先监测污染物的概念及其种类。,2、教学重点和难点,Chapter 1 环境监测概述 (summary of Envi

3、ronmental Monitoring),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是污染治理、 环境科研、设计规划、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厂矿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 环境监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监视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环境自动监测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1)污染源监测(pollutant source monitoring); (2)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对环境污染物质以及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监视,明确污染趋势、数值和污染的实际状态。(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

4、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站用于检测大型湖泊、沿海、水体环境等,环境监测工作的一般顺序,实施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样、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发现问题 现场调查 制定方案 实施方案 评价结果 环保建议 | | | 确定目的 监测项目 布点 方法的选择 采样 预处理 分析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10,工作程序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Aim and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农业环境实时监测,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二、环境监测分类,(1) 评价环境质量; (2) 追踪寻

5、找污染源; (3)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制订法规、标准等服务。,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Ai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二、环境监测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vironmental Monitoring,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专业部门进行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一)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 或常规监测(Ro

6、utine Monitoring),监视性监测: )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 )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环境大气质量实时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emergency monitoring),(1)污染事故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特定目的

7、监测,(一)按监测目的分类,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松花江水样。30多名监测人员每半个小时就采样一次进行化验(2005.11.14 ,发生在11月13日的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爆炸案) 苯类化合物的泄漏,2015.08.26检测人员事故区域周边大气、土壤、水质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污染事故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Scientific Monitoring),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一)按监测目的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

8、、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1.环境监测的概念 2.判断:仅对各种有关污染因素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测定分析,就可以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价。 3.环境监测的过程? 4.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练习,一、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素本身及其周围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染还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它的特点可归纳为:,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二、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就其对象、手段、时间

9、和空间的多变性、污染组分的复杂性,特点归纳为:,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测试技术为例分: 1、化学、物理技术(Chemical and Physical Monitoring) 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等。,2、生物技术(Biotest) 利用植物和动物(indicator plant)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3、监测技术的发展 许多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的应用,例如GC-MS、LC-MS。 区域甚至全球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建立。 小型便携式、简易快速检测技术的大力发展。,第二节

10、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23,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三、监测技术概述 包括采样、测试、处理 按原理方法: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物监测 化学分析:重量法、容量法(如滴定) 基础、准确、简单,灵敏度低选择性差。 常量分析 仪器分析:物化法:物理量物质的量 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响应快、 可组合、自动、连续 生物监测:综合、历史、直接; 定性,影响因素多、精度、专一性差,24,仪器分析(物化法):物理量物质的量 色谱 原理:由于亲和性差异,在反复的吸附解吸或溶解-挥发中分离,后分析 类型:根据流动相: 气相 液相 :高效液相 离子 薄层,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三、监测技术概述,2

11、5, 光学: 原理:吸、反、透、折、衍、散、辐、激发 强度定量,图形定性 类型:根据被测物的状态 分子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子荧光分析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仪器分析(物化法):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三、监测技术概述,26,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三、监测技术概述, 电学: 原理:测原电池、电解池中的电导、电位、电流、电量 类型:电导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电位滴定法 伏安和极谱法: 库仑分析法: 质谱: 原理:测试待测物电离后离子的质荷比以分析其结构 联合:色谱质谱计算机(GC

12、MSCOM) 成分 结构 数据处理,仪器分析(物化法):物理量物质的量,27,生物监测: 类型:分子、细胞层次:染色体、核型分析 个体:数量、含量、症状-反应 群落:数量、种类 生态:功能、结构,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三、监测技术概述,28,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三、监测技术概述,测试技术 按原理方法: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物监测 按 地 点:现场、实验室、遥感 按成熟性:根据灵敏、准确、简便、稳定、抗干扰 标准、参考、试行 标准、统一、等效(新、需验证、对比) 选择原则:标准统一等效,29, 遥感技术 连续自动网络化: 联用:综合分析,取长补短 如:色谱质谱计算机(GCM

13、SCOM), 尤其分析有机汞、有机锡类化合物,效果理想 污染物的状态和价态分析(P36) 如:直接法、分离法、干法、理论计算法 痕量、超痕量分析 分析方法标准化 评价:仍是待发展的幼弱状态,尤其是我国,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四、监测分析技术发展动向,30,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五、我国监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1、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现有的方法大体可以满足常规环境质量监测和部分污染源监测,但对环境和污染调查、全面的污染源监测以及应急事故的处理,就显得不够。 2、采样技术仍然是一大难题,环境标准物质缺口很大,使监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及质量保证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制约。 3、现有监测

14、技术配套性很差,仪器设备条件急需改善。 4、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尚存在诸多问题,六、环境优先污染和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常具有以下特点:毒性大、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高、可生物积累、属三致物质、以及检测方法成熟。“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已完成,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见表1-1(P6),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约有1000万种,进入环境的有10万种之多。因此,必须制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

15、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POPs的生物富集-放大效应(PCBs),四、环境优先污染和优先监测,表1.1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表中标有“”符号者为推荐近期实施的名单,包括12个类别,4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38种。,第三节 环境标准,即环境保护标准,指依据环境法制定的污染因子限量阈值或有关环保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既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也是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具体体现。 环境标准的目的:保护人类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其对象包括环境的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和环保行业规范等。,一、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保护的手段,环保的目标。 2判断环境质量优劣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 3环境执法的依据,如污染问题诉讼、排污费收取。 4环境管理的尺度,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我国建立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分为五类和两级。这五类标准分别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保方法标准 环保标准样品标准 。 两级标准是指国家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