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百科 神秘的“损伤电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550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百科 神秘的“损伤电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百科 神秘的“损伤电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百科 神秘的“损伤电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0 神秘的“损伤电流”1958年,美国纽约州有一位名叫贝克的医生,他把蝾螈的一条条腿切除后,看到伤口周围的肌肉在微微地颤抖。他用一个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计来测量,发现伤口周围有电流!随着电流的作用,蝾螈的断肢就开始再生:起初电流较强,再生速度也较快,后来电流逐渐减小,等到腿完全长好,电流也就消失了。贝克又用青蛙等动物作实验。这些动物虽然没有断肢再生的本领。可是在它们身上也测到了这种神秘的电流。由于这种电流是动物身体受到损伤之后产生的,贝克医生就称它为“损伤电流”。这种“损伤电流”是从哪儿来的,有什么作用呢?贝克医生认为,动物身体某处的细胞组织受到损伤,疼痛就刺激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便向有关细胞发

2、出修复组织的信息。损伤的细胞组织依据这种信息指示的修复次序和速度等,对机体进行修复。这种信息的表达方式就是“损伤电流”。贝克医生还认为,这种“损伤电流”所传递的信息,指示血液把营养输送到损伤部位,形成细胞的原生质,然后伤口上不断地形成新的细胞组织,逐步进行修复。为了证实这个假设,贝克医生和他的学生们继续探索这种神秘的信息。他们用不同强度的电流和青蛙的血液接触,寻找需要多大的强度,才能使血液里的红血球转变为原生质。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在1970年发现,当电流强度为十亿分之二到三安培的时候,青蛙的红血球就会很快地生成原生质。青蛙损伤电流的“秘密信息”终于被贝克破译。通过多次实验,贝克医生还证实,损伤电流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低等动物有,高等动物也有。就拿人来说吧,皮肤破了以后也能产生“损伤电流”,不过比起低等动物来要少得多,所以不能使失去的机体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