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3773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诗歌题型及其回答思路第一类题型:艺术手法题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表达效果术语: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答题步骤: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作具体阐述;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什么特征或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相应知识链接: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

2、种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2、表达方式有五种:1)、叙述(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

3、“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3)、抒情(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4)、议论(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5)、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2、诗歌常见

4、的表现手法;1)、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比兴(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如诗经.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第三章首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用典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

5、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3)、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

6、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反衬又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

7、“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5)、虚实结合 (眼前之景为实, 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例: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6)、渲染/烘托7)、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如诗歌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8)、象征/托物言志:诗人

8、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9)、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言来抒情)、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景中含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0)、描写:a、描写角度(空间):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的角度:色“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形“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声“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

9、前。”、味“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 工笔)例: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例析: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

10、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11)、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2)、照应1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14)、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15)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

11、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3、篇章结构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4、修辞: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

12、动。)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学以致用: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 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

13、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 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 _的修辞方法。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试为下列几种答案给分(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1、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远及近,先写茅斋矮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筑巢,又写了燕子衔来的泥点弄赃了琴

14、书,以及小飞虫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条件的艰苦,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修养自身,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2、作者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江上燕子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1、2皆为满分卷)3、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有的动作,此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故来频”、“点污琴书时情趣盎然的情景,突出了作者怜爱愉悦的心情。4、诗人作了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既写出了草堂的生活,在诗中“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就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这样写诗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

15、将生活环境场景重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并且轻松的心情。(3为满分卷,4为五分卷)5、本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6、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景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子,泥点,飞虫,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7、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5为两分卷,6为一分卷,7游离题目之外盲目作答,为零分卷)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 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