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心得(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110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学习心得(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伤寒论学习心得(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论学习心得(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学习心得(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学习心得(三)伤寒论的药物使用特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袁长津教授认为伤寒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除了方证对应的特点之外,还存在药证对应的特点。就是在方证对应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所伴有症状的不同,而加减用药,即“有是证,用是药”。最典型的就是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小柴胡汤主之。”方后7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加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

2、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又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三方的共同症均有发热,共同之药都有麻、杏、甘,仅有一味药不同。显然可以看出桂枝为恶寒身痛而设,薏苡仁为风湿身疼而设,石膏为汗出兼喘而设;桂枝通阳、薏仁祛湿、石膏清里热。通过这样的类比,我们就可明确的知道桂枝、薏仁、石膏的药物作用,不用再作其它的分析和药书资料的论证,简捷而正确,直得仲景心法。伤寒论113方,用药不到50味,其中:15味药物的方剂共76首,占67.86%;16味药物的方剂共86首,占76.79%;10味药物以下的方剂共109首,占97.32%。其方简,其用明,其效专。从历代伤寒名家临证选方

3、用药的随证加减中,我们可以学到用药的可靠经验,深入了解和掌握每味药物的真实药性。如金匮痉湿喝病脉证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伤寒论179条:附子3枚,白术4两,生姜3两,炙甘草2两,大枣6枚。金匮本方剂量减半)。从这一加一减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桂枝有通阳利水的作用,而白术则有生津通便的功效,而这都是一般的本草书中很少提及到的。神农本草经载白术主“生津液”。实际上,白术虽主健脾祛湿,但其味厚多脂,“用于有水湿之证,诚能使脾运而津生”(见本草思辨录),可濡润通便,现代药理也研究证实白术煎剂能“非常显著地促进胃排空和肠推动的作用”并随剂量加大而作用增强。因此,研究和掌握方药的确切功效性能,要三结合,即:古代文献记载、临床经验积累、现代药理研究。这样才能更深入的领会伤寒论的精髓,并用于指导临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