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3310982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26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一、德1.德高望重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度不凡。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在处理内政外交、边防戍守、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不断被加官进爵。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富弼为人恭顺温和,即使当了宰相之后,也不会仗势欺人,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来拜见时,他都以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隐居洛阳。一次,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百姓认出,人们全都聚拢在他的坐轿周围,原本热闹的集市顷刻间变得

2、空无一人。因此,司马光称赞他为“三世辅臣,德高望重”。释 义: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出 处:晋书简文三子传2.洁身自好洁身自好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原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就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何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掸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

3、赃物污染呢。”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原正直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着歌,划着船离开了。释 义: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出 处:楚辞渔父3.脚踏实地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许多章节都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

4、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与邵雍闲游谈心。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邵雍对司马光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不愧是司马光的知己。释 义 :本义指双脚在地面上站稳,踏踏实实做事。形容做事认识,作风质朴,不虚夸,不浮华,不投机取巧。出 处:邵氏见闻录4.路不拾遗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

5、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释 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出 处:旧唐书5.见贤思齐老子是楚国的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曾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有一天,他听到学生南宫敬叔称赞老子是一个有真才韬略的学者,便决定去拜见。孔子请南宫敬叔作引

6、导,不远千里从鲁国去会见老子。孔子经过长途跋涉,带着学生们来到洛邑。老子异常兴奋,特地带着徒弟前去迎接。相见后,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双方稍有几分拘谨,由于孔子的真诚求教,老子还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治学的道理,并赠给孔子有关的图书典籍,二人从此结为知己。释 义: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指十分有上进心和进取心。出 处:论语里仁6.内助之贤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着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现出洋洋

7、得意的样子。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 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骄傲的样 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

8、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释 义: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进步,提高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出 处:宋史后妃传上序7.糟糠之妻宋弘,字仲子,东汉初期的名臣,他不仅以清节威德著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世称道。汉光武帝即位以后,宋弘被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他将自己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的俸禄,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而自己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常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替姐姐再找一

9、个好丈夫。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大臣,光武帝想趁此机会看看姐姐态度,于是问道:“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他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机会把这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光武帝问宋弘:“我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一个人要

10、发了大财,他过去的妻子就会被抛弃,另寻新人,是这样的吧?这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正色回答皇上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上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了。 同枕之缘几生修来,结为夫妇,就应该终生相守、相敬如宾,怎么能因为一方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呢?更不能嫌妻子老丑而另择新欢。应该牵手走过人生之路,不离不弃、共进共退。 释 义: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出 处:后汉书宋弘传 8.见义勇为天下有

11、名的巧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楚王想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当时正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直奔楚国的都城,去见公输般。 墨子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杀掉他,请允许我送你十镒黄金作为报酬。”公输般很不高兴,他说:“我义度行事,决不去随意杀人。”墨子起身向公输般拜揖说:“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口不足,现在牺牲本来就不足的人口,去争夺自己已经有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你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止,不能算作忠。你不杀一人而准备杀宋国的众人,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人。”公输

12、般认为墨子说的很对,但觉的已经答应了楚国,不好反悔。墨子请他引见去见楚王,公输般答应了。 墨子见到楚王,晓以大义,说的楚王心服口服,但楚王还是说:“公输般为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作城墙,用小木块作为守城的器械,要与公输般较量一番。公输般几次设置了攻城的妙计,墨子则全部加以抵御,公输般只好认输,但却说:“我已经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不过我不想说出来。”墨子说:“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是不想说出来罢了。”楚王问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死我,杀死了我,宋国就无人能守城,楚国就可以放心的去攻打宋国。可是我已经安排了我的学生3

13、00人,带着我设计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国的进攻呢?所以,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绝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国还是无法攻破宋国。”于是,楚王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 墨子成功的劝阻了楚王,便起程回鲁国。途径宋国时,适逢天降大雨,于是想到一个闾门内避雨,看守闾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殊不知,正是墨子刚刚挽救了宋国,使宋人免遭灭顶之灾,实在是宋国的恩人。宋人却毫不知情,而墨子也不求任何回报。 释 义: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出 处:论语为政二、和1.宾至如归 公孙侨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曾当过郑国的卿士,在他执政期间,实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渠,做了很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事。他还把法律条文铸

14、在鼎上公布,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这些改革给郑国带来了新气象。 有一年,郑简公派公孙侨出访晋国。公孙侨到达晋国后,晋国国君晋平公以大国自居,借口国内有丧事,没有及时会见他。公孙侨很气愤,就让他的随行人员拆掉晋国宾馆的围墙,使自己的马车能够自由出入。晋国有个叫士文伯的大夫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宾馆,批评公孙侨说:“我国为了预防强盗,保证诸侯国来宾的安全,所以修建了宾馆,筑起了围墙。现在你们把它毁了,我们怎么接待外国的客人呢?”公孙侨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们郑国是小国,不敢安居,因此按时准备财宝前来进贡。谁知贵国国君国事繁忙,抽不出工夫来接见,我们不敢贸然呈上礼品,也不能把礼品放在露天,担心这些东西

15、会因为受潮、干坏或者虫蛀而受到损失。听说过去晋文公的时候,宾馆宽敞明亮,就跟现在君王居住的宫殿差不多。晋文公接见外宾也很及时,接待热情周到,使宾客有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的感觉。现在,贵国国君的寝宫豪华气派,而宾馆的大门却矮小得难以通过车马。为了保存好献给贵国的礼品,我们只得把围墙拆掉啊!”晋平公接到士文伯的报告后,自觉理亏,于是热情接见了公孙侨。不久,晋国便重新修建了一座宽敞明亮的宾馆。释 义: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形容待客殷勤、周到。出 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2.雪中送炭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到处都是白皑皑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就开始想: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带上衣食和木炭,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