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30350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预习复习计划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

2、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一

3、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

4、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 ,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

5、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有效保护率:为了正确反映一个行业的世界保护程度,经济学家使用有效保护率,即一个国家的整体保护措施使该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整体保护措施”指的是对一个行业所有产品(包括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关税与非关税保护。 简述倾销

6、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不完全竞争企业以低于本国市场上的价格向国外销售产品倾销的构成条件:净出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进出口同类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是否威胁进出口国新兴工业的建立 6、试用图形描述比较利益的分解过程。(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在不进行贸易前,B国的福利水平为无差异曲线a,在进行贸易之后,福利水平变为无差异曲线b,新产生的无差异曲线b离原点的距离更远,即社会福利得到提高。而这部分是交换贸易所得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由于更高价格的吸引该国将生产更多的x产品而生产较少的y产品,无差异曲线c由b的基础上再往上移,从而获得更多的福

7、利。这部分福利是由国际分工产生的。9、 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方法一:(图为课本图)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

8、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方法二: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会带来产出水平的提高,同时经济增长还有带动因产出提高而促进出口增加的效用,因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

9、提高。但是经济中存在出口的贫困增长,主要源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导致出口数量的增长,出口收入下降,福利降低。如下图:如图: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从外移,世界价格线也发生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价格下降(单位出口换来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也降低。10、试述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并对这一理论进行评价。1)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日益增多价格却越来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予以调整。出口贫困化增长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种出现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在

10、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2)平衡出口量与出口价格3、试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出商品价格)。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6、试述列昂剔夫反论的主要内容。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

11、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对其解释一般有:劳动力不同质;要素密集度逆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自然资源稀缺。3. 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一、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指的是一种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最终归入消亡。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 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创新国创新,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创新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

12、三国出口,创新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创新国市场,创新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商品在创新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过程像接力棒传递过程一样。 二、评价。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O模型以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且在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者)。 1、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

13、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1)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也就是说产品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这类产品的贸易形式,通常都属于产业间贸易,但由于市场区位、市场时间等的不同,也会发生产业内贸易。(2) 差异产品又可以分成三种:水平差

14、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不同类型的差异产品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也不相同,分别为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评价。产业内贸易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其假定更符合实际,理论从 需求角度进行了考察。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对于它的追求,产生了许多利益,这 一理论是对比较利益的补充和发展,但是该理论基本是静态分析 1、试用图形进行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在市场中由于其产品的占有份额小,只能是产品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产品价格的决定者。也就是说,它对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价格事实上没有多大影响。在供给水平与需求偏好不变的情况下,图

15、中Pe与QE是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生产、消费量。Pw,Pt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和征收关税后的价格。PwPe,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出现了Q1Q2的供给缺口,这一数量在自由贸易下则为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该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以维持国内生产,决定征收进口关税,为图中的价格从Pw上升到Pt。此时进口因为价格上升而下降,本国生产的产品产量则因为征收关税得到保护而上升。图中Q3Q4为征收进口关税后价格下的进口量。10、假设某产品的国内生产价格为100万元,其中进口原料的价值为50万,在生产中新增的价值为50万,如果对最终产品征收20%的名义从价税,对于进口原料不征税,求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式中:V

16、为附加价值,即最终产品价格减去原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V是带有税收的附加价值;V为新加入的价值,即在不征收关税时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活劳动的贡献。根据上公式可以得出有效保护率为:【100*(1+20%)-50】/50=1.4试述倾销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影响对于出口国来说,倾销有以下影响:(1)挤占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并且由于倾销商大多在其本国处于支配或垄断的地位,致使出口国其他相关企业尤其是下游企业不得不承受倾销商转嫁的高价。(2)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倾销厂商为了弥补在海外市场低价策略的损失,使本国消费者长期处于垄断高价之下,无法享受合理的消费权利。(3)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由于倾销往往会造成一种虚假的竞争优势,引发国内其他生产厂商的过度竞争。这种过度竞争会使生产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