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2603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雅高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专题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 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2公元 751 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人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 )A

2、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明显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中说:“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中国、古典时代的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原因似乎在于,只是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

3、明起源趟早,科学革命越难发生 B科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发达程度无关C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催生了科学革命 D宗教愚昧阻碍了科学革命的发生5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 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 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D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6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

4、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7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 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8 2015 年是中国传统的“羊 ”年。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

5、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9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10文化学者吴方在著作中写道:“元杂剧成为突出的文化史现象,似乎正反映出传统与时代纵横交会或者说一种文化碰撞 。如果元代文人不是

6、抛舍仕途流连于吟风弄曲的光景,一掬其才智,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这说明( )元杂剧对诗体的解放,逐渐占据文坛重要位置瓦肆、勾栏为元杂剧提供了生存发展土壤杂剧的灵活与通俗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元代文人反对科举,表达出对社会的反叛A B C D11下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 书影,它是元刊版画中的著名典范,刃锋圆润、韧而有力,为明代福建建安派“上图下文”式小说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秀的样本。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书影

7、中的字体是楷书 B.采用铜活字印制而成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12明朝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戏曲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呈衰落态势 D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发展13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科考功名的需要 B商品经

8、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国家政策的影响1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元)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15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 “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

9、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1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材料中的“二元性” 体现在(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17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 人行千里路” ,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 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形式属于( )A小说 B戏曲 C说书 D绘画18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10、” 、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表达是对中国戏曲形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 )A动作程式化 B场景虚拟化C人物脸谱化 D语言音乐化19学者在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时提出:“元代戏曲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依此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壮大C. 国家政策的影响 D. 世俗文化的兴起二、非选择题。20 (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

11、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 1750-1850 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材料二 18701914 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 ”、 “知识社会” 、 “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 ,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 第三次浪潮” 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下)请回答:(

12、1 )列举宋代两项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 分)(2 )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701914 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 (8 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浪潮把“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的主要表现。 (6 分)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4 分)21 ( 19 分)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从约 500 年至 1500 年

13、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 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 00-19 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 19世纪末到 20 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从影响方面来看,19 世纪西方的冲击 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