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48375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面试基础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一、什么是互联网OSI模型?OSI(OpenSRstemInterconnection)是指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在我们的平常使用的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体系结构,如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和DEC公司的DNA(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等。由于体系太多,为了能够解决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这个OSI模型。OSI将网络通信工作分为七层,由高到低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模型结构图二、数据如何各层之间传输?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属于OS

2、I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是OSI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可以自上而下(在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双向进行。当然,并不是所有通信都是要经过OSI的全部七层,如物理接口之间的转接,只需要物理层中进行即可;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则只需网络层以下的三层。三、各层的作用是什么?各自包括哪些就应用?1.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物理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属于物理

3、层定义的典型规范包括:EIA/TIA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3.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R、RIP、OSPF等。4.传输层。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

4、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R等。5.会话层。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6.表示层。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7、应用层。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四、在各层之间,数据是以什么单位进行传输的?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数据在各层之间的单位都是不一样的,在物理层数据的

5、单位称为比特(bit);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在网络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传输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一、TCP握手协议在TCP/IP协议中,TCP

6、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Rn包(sRn=j)到服务器,并进入SR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R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R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RN包(sRn=k),即SR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R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R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在上述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未连接队列:在三次握手协议中,

7、服务器维护一个未连接队列,该队列为每个客户端的SRN包(sRn=j)开设一个条目,该条目表明服务器已收到SRN包,并向客户发出确认,正在等待客户的确认包。这些条目所标识的连接在服务器处于SRn_RECV状态,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的确认包时,删除该条目,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Backlog参数:表示未连接队列的最大容纳数目。SRN-ACK重传次数服务器发送完SRNACK包,如果未收到客户确认包,服务器进行首次重传,等待一段时间仍未收到客户确认包,进行第二次重传,如果重传次数超过系统规定的最大重传次数,系统将该连接信息从半连接队列中删除。注意,每次重传等待的时间不一定相同。半连接存活时

8、间:是指半连接队列的条目存活的最长时间,也即服务从收到SRN包到确认这个报文无效的最长时间,该时间值是所有重传请求包的最长等待时间总和。有时我们也称半连接存活时间为Timeout时间、SRN_RECV存活时间。二、TCP/IP4层模型以及每层主要功能描述如下:应用层(ApplicationLaRer)TCP/IP组中的应用层综合了OSI应用层、表示层以及会话层的功能。因此,在TCP/IP结构中,传输层以上的任何过程都称之为应用。在TCP/IP中,使用套接字(socket)和端口描述应用程序通信路径。大多数应用层协议与一个或多个端口号相关联。传输层(TransportLaRer)TCP/IP结构

9、中包含两种传输层协议。其一传输控制协议(TCP),确保信息传输过程。其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直接传输数据报,而不需要提供端对端可靠校验。两种协议对应不同的应用具有各自功能。网络层(NetworkLaRer)TCP/IP网络层中的主要协议是网际协议(IP)。所有网络层以下或以上的各层通信在跨越TCP/IP协议栈时,都必须通过IP完成。此外,网络层还包含部分支持性协议,如ICMP,实施和管理路由过程。网络访问层(NetworkAccessLaRer)在TCP/IP结构中,网络访问层由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而成。TCP/IP网络访问层并没有重新定义新标准,而是有效利用原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标准

10、。很多RFC中描述了IP如何使用数据链路协议并作为其接口界面,如以太网、令牌环、FDDI、HSSI和ATM等。物理层中规定了硬件通信属性,但它不直接作为网络层及以上层的TCP/IP协议的接口。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1、计算机网络的两级

11、构成通信子网:物理通信线路和网络互连设备资源子网:用户机和服务器-2、接口、协议和服务接口:下层向上层提供的原语操作协议:同一层之间,通信双方进行信息交换必须遵守的规则服务:不同层之间交换信息必须遵守的规则-3、OSI七层模型自顶向下:应用层:提供网络应用协议表示层:为用户提供数据转换和表示服务会话层:为用户提供会话控制服务(安全认证)传输层: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网络层:控制通信子网原点到目的点的数据传输(Packet)数据链路层:在有差错的物理线路上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Frame)物理层:在物理线路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位-4、TCP/IP五层模型自顶向下:应用层传输层:提供端到

12、端的数据传输服务TCP和UDP网络层:控制通信子网原点到目的点的IP包传送数据链路层:同OSI物理层:同OSI-5、OSI模型和TCP/IP模型异同比较相同点:都有相同的五层,这五层功能相似不同点:1)OSI有七层,TCP/IP有五层(有的说是四层)2)OSI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UDP)和面向连接的通信(TCP),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9(TCP)TCP/IP在网络层仅有无连接的通信(UDP),传输层支持两种传输模式(TCP、IP)-6、请你详细地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TCP与UDP呢?IP协议(Internet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

13、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连网络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IP是网络层协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上面。IP协议的作用就是向传输层(TCP层)提供统一的IP包,即将各种不同类型的MAC帧转换为统一的IP包,并将MAC帧的物理地址变换为全网统一的逻辑地址(IP地址)。这样,这些不同物理网络MAC帧的差异对上层而言就不复存在了。正因为这一转换,才实现了不同类型物理网络的互联。TCP和UDP都是传输层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收发数

14、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连接。UDP(UserData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7、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1)路由器可以进行路由转发(就是连接两个不同网段,为两段做翻译)。交换机不可以进行路由转发(连接数个相同网段的不同主机,减少网内冲突,隔离冲突域)。增加网速用的集线器(HUB)和交换机的功能相似,但是不能隔离冲突域,所以是共享带宽。2)因为以上,所以路由器不可以转广播包,可以隔离广播域。3)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