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2449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第 1 讲遗传的物质基础2016 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高考印证考纲要求2013 2014 2015 备考策略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T5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T5C3基因的概念及DNA 分子的复制()T5B4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T5A1.命题趋势:常针对中心法则涉及的五个过程进行命题,命题多结合图示,分析考查上述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条件和相关计算。2备考指南:(1)对照法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2)模型辅助法深刻理解 DNA 分子的结构与中心法则。(3)表格比较法理解 DNA 复制、转

2、录和翻译的不同。高考回放(2014高考全国卷,T5,6 分) 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C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解析:选 C。A 项,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的参与。B 项,植物细胞中 DNA 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和叶绿体。C 项,DNA 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且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是

3、通过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磷酸基团之间形成的共价键连接的。D 项,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注高考印证 2013,T5 高考回放详见 P186学生用书 P321经典实验比较实验比较项目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 向小鼠体内注射 设法将 DNA 和其他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它 们的作用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处理方法 直接向小鼠体内注射人工方法分离

4、:分离出S 型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特殊元素 32P和 35S 标记 DNA和蛋白质观察指标 小鼠是否存活 R 型菌中是否分离出 S型菌 上清液和沉淀物的 放射性强度实验结论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 化因子” DNA 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DNA 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 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应 具有很高的放射性 上清液中有较高的放射性,沉淀物 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 上清液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5、原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3.DNA 的空间结构(1)DNA 的分子组成:(2)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分析:分类 主链 内侧构成方式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两条主链呈反向平行,有规则盘旋成双螺旋主链上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排列位置 双螺旋结构外侧 双螺旋结构内侧动态变化 相对稳定 碱基比率和碱基序列可变4.DNA 复制的场所、条件及特点(1)

6、场所:主要是细胞核,但在拟核、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也进行 DNA 的复制。(2)条件模板:DNA 两条链分别作模板。原料:4 种脱氧核苷酸。能量:细胞提供的能量(ATP)。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5影响 DNA 复制的外界条件6比较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发生在核糖体中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以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mRNA 为模板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 20 种氨基酸为原料酶和 ATP产物为 RNA发生 GC 互补配对发生 AU 互补配对以上过程属于 DNA

7、 复制的是;属于转录过程的是;属于翻译过程的是。7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用字母表示下列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1)细胞生物(如动、植物 )a、b、c。(2)DNA 病毒( 如噬菌体)a 、b 、c 。(3)复制型 RNA 病毒( 如烟草花叶病毒) d、c 。(4)逆转录病毒(如艾滋病病毒 )e、a、b、c 。命题点 1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学生用书 P33下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的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图乙是该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判断:(1)图甲中通过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

8、蛋白质()(2)组产生的 S 型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四组( )(4)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是小鼠不死亡( )(5)组实验表明,加入 S 型菌体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是有荚膜的菌体( )(6)组中产生的有毒性的 S 型菌体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7)图乙中理论上 b 中不应具有放射性,若有放射性,则与过程 中的搅拌是否充分有关,而与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 )(8)图乙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解析图甲中S 型菌的蛋白质与 R 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培养液中只有 R 型菌,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S 型菌的 DNA 和 R 型菌混合,结果培养液中有

9、 R 型和 S 型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故(1)正确。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的实质是 S 型菌的DNA 整合到 R 型菌的基因组中,故(2)正确。只有含活的 S 型菌才能使小鼠死亡,故使小鼠死亡的是组,故(3)错误。组中只有 R 型菌,为空白对照组,小鼠不死亡,故(4)正确。S 型菌的蛋白质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故组的试管中仍是无荚膜的 R 型菌,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加入的 S 型菌的蛋白质无关,故(5)错误。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故(6) 错误。 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其不进入细菌,故 b 中含有放射性

10、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而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故(7)正确。 35S 标记的是蛋白质,故图乙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故(8)正确。答案(1)(2) (3) (4)(5)(6)(7)(8) 易错展台(1)两个完整的经典实验不能( 能、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能、不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2)乙图中搅拌的目的是让未侵染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是分离噬菌体外壳和细菌。思维延展(1)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 遵循、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自然状态下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2)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二者遗传所遵循的中心法则为。

11、(3)噬菌体营寄生生活。要获得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需标记细菌( 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标记噬菌体(用噬菌体侵染含 35S 的大肠杆菌 )。(4)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 S 型菌、R 型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bc 段中 R 型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 R 型菌的抗体,致使 R型菌数量减少。cd 段 R 型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 c 之前,已有少量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S 型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能力,造成 R 型菌大量繁殖。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相关问题分析(1)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而 DNA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开

12、,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2)转化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 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3)转化后形成的 S 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Error! Error!S型细菌R型细菌 相 互 对 照 得 出 结 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析的“两看”法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原创题) 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 型菌有 S、S、S等多种类型,R 型菌

13、由 S型菌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 S 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S 型菌,有人认为 S 型菌出现是由 R 型菌突变产生的,该实验中出现的以下结果中,否定这种说法的是( )AS 型菌全为 S BS 型菌部分为 SCS 型菌中三种均有 DS 型菌全部为 S解析:选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所遵循的遗传学原理为基因重组,在该实验中这种变异是定向的;而突变存在不定向性,该实验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 S,就说明 S 型菌不是由 R 型菌突变产生的。2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用 32P、 35S 标记同一组 T2 噬菌体的

14、DNA 和蛋白质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C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低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 解析:选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应该用 32P、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不能同时标记,A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将核酸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可见,蛋白质与核酸分开是噬菌体自己完成的,不是搅拌的结果。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而不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B 错误。该实验的结论为 DNA 是遗传物质,注意这个结论中不能加 “主要” ,C 错误。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侵染时间长短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被释放,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将变低;如果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 错误。命题点 2DNA 结构和复制的相关计算学生用书 P34一个双链均被 32P 标记的 DNA 由 5 000 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 20%,将其置于只含 31P 的环境中复制 3 次。请判断正误。(1)该 DNA 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 1.3104()(2)子代 DNA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